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適應鄉鎮企業發展的需要,加強鄉鎮企業系統科技成果的鑒定工作,正確評價科技成果的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根據農業部《農業科技成果鑒定辦法(試行)》以及《農業科技成果鑒定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的說明》(1991)農(科)字第21號,結合鄉鎮企業的特點,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科技成果,是指以鄉鎮企業為主研究和開發的,能夠推動全國各有關行業及鄉鎮工業技術進步,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機械、電子電器、冶金、建材、化工、輕工、紡織、能源、交通等行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以及軟科學等方面的成果。成果必須適用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滿足人民物質生活需要和國防建設需要,具有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價值。
第三條 本規定適用于任何部門和單位組織的鄉鎮企業科技成果鑒定。
醫藥、醫療器械、食品、飲料、化妝品、標準計量器具、壓力容器、農藥、獸藥等涉及人民生活、人身安全和社會安全的科技成果鑒定,須執行有關行業部門制定的規定和辦法。
第四條 農業部鄉鎮企業司經部成果管理機構授權負責管理、審批和主持鄉鎮企業系統的科技成果鑒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鄉鎮企業主管部門是地方鄉鎮企業科技成果管理機構,負責本部門所屬行政、事業、企業單位所完成的由本部門下達計劃的課題、自選課題及國家(指部、委以上)下達計劃的重點課題中子課題的成果鑒定工作的審批、主持(或委托主持)鑒定及組織鑒定工作。
第五條 對于特別重大的科技成果鑒定,可以由農業部鄉鎮企業司報部成果管理機構會簽同意后,由農業部直接主持鑒定。
第二章 申請鑒定的條件和程序
第六條 鄉鎮企業申請鑒定的科技成果應符合國家發展鄉鎮企業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是國家鼓勵發展的。
第七條 申請鑒定的科技成果,成果完成單位必須做好申請鑒定前的預審工作,形成研究設計合理和試驗數據可靠的自驗收結論。
第八條 申請鑒定的科技成果必須達到計劃任務書(或合同)規定的各項要求。提供的技術文件必須齊全,并經成果第一完成單位技術檔案部門驗收合格。主要完成單位和主要完成人順序已排列好,每個完成人簽字,并已無其他爭議。如發現未完成計劃、數據資料不全或不真實、不準確、爭議未解決等影響鑒定的問題,必須延期鑒定。
第九條 申請鑒定的科技成果應具備下列技術條件并提供有關技術文件資料。
應具備的技術條件:
(一)經過實踐,證明其成熟,并已具備應用推廣條件。
(二)具有實物的成果,應準備一定數量的實物,供檢測用。
(三)其它必備的技術條件。
有關技術文件資料包括:
(一)技術合同或計劃任務書;
?。ǘ┰囍乒ぷ骺偨Y報告;
(三)技術總結報告;
(四)技術指標測試報告;
(五)有關設計圖紙圖表,設計說明書;
?。┯嘘P的質量標準;
?。ㄆ撸┦?、部級以上專業技術檢測機構提供的測試及試驗報告;
?。ò耍﹪鴥韧饧夹g水平對比分析報告(附省部級以上科技情報部門提供的查新檢索材料);
?。ň牛┯脩羰褂脠蟾婊蚬I試運行數據和報告;
?。ㄊ┙洕б婧蜕鐣б娣治鰣蟾妫?br/> ?。ㄊ唬┢渌貍涞募夹g文件資料。
第十條 申請鑒定的科技成果題目必須準確,題目和項目的主要核心技術內容必須一致,題目與內容不符者,應重新確定題目,再申請鑒定。
第十一條 鄉鎮企業申請農業部鑒定的科技成果必須是國內或鄉鎮企業系統首次研制,達到國內同行業技術先進水平,對行業技術進步有重要推動作用的項目。并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ㄒ唬┯舌l鎮企業獨立研制或與其它單位聯合研制的項目。
(二)列入農業部和各級鄉鎮企業主管部門科技開發計劃的項目。
?。ㄈ┥陥筠r業部科技進步獎勵以及國家各類科技獎勵的項目。
(四)列入農業部管理的國家級試產(試制)計劃及其它國家科技計劃的項目。
(五)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應當進行科技成果鑒定的自選項目。
第十二條 申請農業部鑒定的科技成果一般由成果第一完成單位牽頭,在鑒定前三個月,將完成計劃情況、申請鑒定的報告和按統一格式填寫的科技成果
鑒定申請書,連同有關技術文件和資料,通過當地鄉鎮企業主管部門逐級上報農業部鄉鎮企業司。農業部鄉鎮企業司在每季度末受理科技成果鑒定申請。在一個月內進行審查并就下列問題給予明確答復:
(一)是否同意鑒定;
(二)鑒定形式;
?。ㄈ┡鷾疏b定委員會名單。
第三章 鑒定形式和鑒定內容
第十三條 鄉鎮企業科技成果鑒定,根據科技成果性質,選擇下列一種鑒定形式和程序進行。
(一)檢測鑒定:經檢測即可確切評價的科技成果,可以采取檢測鑒定形式??萍汲晒瓿蓡挝惶岢錾暾垼芍鞒骤b定單位委托國家或國務院有關部委公布、認可的國家級、省(部)級專業技術檢測機構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約定的有關技術經濟指標進行檢驗、測試,提出檢測報告并做出技術水平評價和結論。必要時,可由主持鑒定單位聘請少數同行業專家參與咨詢、評議,提出書面報告。
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應提供本規定第九條規定的有關技術文件和資料,上級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和檢測報告,報主持鑒定單位審定。
?。ǘ炇砧b定:專用性強或為主機配套和使用的科技成果,可以采取驗收鑒定形式。由主持鑒定單位組織專家(含聘請同行專家)和用戶組成驗收鑒定委員會,按照項目計劃任務書(或合同)的規定或合同雙方約定的驗收標準和方法進行測試、評價,出具驗收
鑒定結論,并由驗收鑒定人員簽字。
驗收鑒定測試用儀器,必須是經過校核驗收的標準計量器具。
成果完成單位應提供本規定第九條所規定的有關文件和資料,連同驗收鑒定委員會的驗收鑒定報告,報主持鑒定單位審定。
(三)專家評議:對比較重大、涉及面較廣、技術水平較高的科技成果,由同行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進行評議。專家評議有以下兩種方式:
?。保ㄓ嶈b定:凡不需要現場考察,不需要測試,根據研究報告和試驗資料,以及其他有關技術文件和資料即可進行評價的科技成果,可以采取通訊鑒定方式。專家以書面形式對成果進行審查、評價,附專家書面評語,評語要有專家本人簽字,同時說明發出和收到函件的份數。由主持鑒定單位邀請鑒定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委員,匯總材料,作出鑒定結論。
?。玻畷h鑒定:必須進行會議鑒定的科技成果,在有關主管部門的主持下,邀請同行有關專家參加鑒定,并召開有這些專家和有關人員參加的預備會議,商定鑒定委員會的組成,予審鑒定大綱,安排鑒定會日程。由鑒定委員會對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提供鑒定的科技成果,按規定進行嚴格的審查,并進行有關的測試,最后做出結論。
成果完成單位應提供本規定第九條所規定的有關文件資料,連同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報主持鑒定單位審定。
(四)視同鑒定:申請農業部鑒定的科技成果屬于下列情況之一,提供本規定第九條規定的有關技術文件和資料,并填寫視同鑒定證書報部鄉鎮企業司審查,經農業部科技成果管理機構審核后,視為通過鑒定,與其他鑒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保茝V應用成果: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后,連續三年在生產中推廣應用,證明技術上成熟,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推廣應用成果。由成果實施單位出具財務部門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證明,并經其主管部門審查蓋章。
?。玻浄ǘǖ暮贤怯洐C關登記的技術項目,按合同規定驗收合格,在生產實踐中已應用一年以上,并取得了經濟、社會效益,由合同委托單位出財務部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證明,并經其上級主管部門審查蓋章。
3.經中國專利局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專利,實施一年以上,已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并由實施單位出具財務部門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證明。
采用視同鑒定形式的成果,必要時可以由農業部鄉鎮企業司邀請同行專家進行咨詢。
第十四條 不論以何種形式鑒定,鑒定內容均為:
?。ㄒ唬╄b定所需的技術資料、文件是否齊全并符合要求;
?。ǘy試考核成果的結構、性能參數和技術指標是否達到計劃任務書(或合同)的要求;
?。ㄈ┯嘘P技術文件中的技術數據、圖表是否準確完整;
?。ㄋ模彶槌晒O計是否符合標準化要求;
?。ㄎ澹┏晒欠穹袭斍皣业漠a業政策,是否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項目;
(六)對成果的設計、結構、性能、創新情況做出評價;
(七)對技術水平的先進性,在國內外所處的地位的評價;
?。ò耍洕б?、社會效益及推廣應用的可行性的評價;
(九)其它必需鑒定的內容。
第四章 鑒定委員會
第十五條 對于需要進行鑒定的科技成果須組織鑒定委員會。鑒定委員會應由主持鑒定單位推薦和指定的同行或相關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成員應包括科研、生產、管理以及標準計量等部門的專家,人數控制在7--13人,并設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2--3名。主持鑒定單位或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除熟悉被鑒定成果技術的同行專家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參加鑒定委員會。
鑒定委員會成員應具備下列條件:
?。ㄒ唬┚哂性撔袠I或領域的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
?。ǘ┚哂休^高的學術、技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及管理經驗;
?。ㄈ┱莆赵撔袠I或領域國內外發展情況;
?。ㄋ模┚哂辛己玫穆殬I道德;
(五)主任、副主任委員必須具有與鑒定成果相應的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主任委員應在國內該行業或領域具有一定的學術威望。
第十六條 科技成果的完成人不得作為鑒定委員會的成員,也不得以檢驗者、證明者或其他任何形式參加驗收和鑒定??萍汲晒瓿蓡挝粎⒓予b定委員會的人數不得超過鑒定委員會總人數的四分之一。
第十七條 鑒定委員會實行主任負責制,本著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有鑒定委員會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同意,即可通過鑒定,不同意見應在
鑒定意見中反映。
鑒定委員會成員對被鑒定的成果有保密的義務,并不得把成果竊為已有。
第十八條 對參加科技成果鑒定的專家,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發給技術咨詢費,但必須嚴格控制發放范圍。
第十九條 鑒定工作和結論不受他人干預,特別是行政管理部門更不能以行政手段干預鑒定工作。
第二十條 科技成果完成人如果對鑒定結論有不同意見時,可以向鑒定委員會或主持鑒定單位提出口頭或書面意見,鑒定委員會或主持鑒定單位可根據規定給予答復。
第五章 科技成果鑒定的審批和計劃管理
第二十一條 主持鑒定單位應對鑒定委員會提交的鑒定結論進行認真審查,如發現鑒定結論有重大缺陷,可以責成原鑒定委員會補充進行鑒定。如發現鑒定結論弄虛作假或者在鑒定工作中搞形式主義,有權駁回鑒定報告,另行組織鑒定委員會重新進行鑒定。經審查鑒定結論合格,由組織鑒定單位核準后,頒發鑒定證書。
第二十二條 農業部鄉鎮企業司主持的鑒定,由鄉鎮企業司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簽署意見,并附鑒定的有關材料報農業部科技管理機構核準編號后,頒發鑒定證書。
第二十三條 科技成果鑒定資料分別由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存檔。由農業部鄉鎮企業司主持鑒定的,鑒定資料分別由農業部科技成果管理機構和鄉鎮企業司存檔。
第二十四條 農業部對符合本規定第十一條的鄉鎮企業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實行計劃管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鄉鎮企業主管部門在每年1月底前向農業部鄉鎮企業司報送截止前一年年底前已通過的由鄉鎮企業司主持鑒定的項目表及當年擬要求由鄉鎮企業司主持鑒定的成果鑒定計劃,未列入鑒定計劃的成果除特殊情況外,不予鑒定。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鄉鎮企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國家及農業部有關鑒定的文件,并參照本規定制定本地的鄉鎮企業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管理辦法,報部科技成果管理機構、鄉鎮企業司備案。
第二十六條 本規定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