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方式是什么(《民法通則》的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財產所有權是指財產所有人依法占有、使用、取得和處分其財產的權利。財產權取得分為連續取得和原始取得。繼承取得,又稱轉移取得,是指通過一定的法律行為或者以法律事實為依據,從原所有權人處取得所有權。根據法律規定,取得所有權的主要原因包括:因一定法律行為取得所有權。法律行為包括買賣合同、贈與、互惠等。如繼承、接受他人遺贈等,因其他法律原因取得所有權。例如,合作經濟組織成員通過股份制集資形成一種新的所有制形式。原始取得是指第一代所有權人或獨立于原始所有權人意志的所有權取得。根據法律規定,取得財產原所有權的主要途徑有:(1)生產。這意味著民事主體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出新的財產,進而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2)搶占權。這是指民事主體以所有權為目的取得不動產所有權的法律事實。必須具備以下要件:無標的物占有必須具備以下要件。
(3)添加。這意味著不同所有者的事物由于某些行為而被組合成不可分割的事物或具有新性質的事物。吸積有三種類型:混合。也就是說,不同所有人的動產由于相互摻雜或融合而難以分離,形成新的財產。附件。也就是說,不同業主的物業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新的物業。處理。也就是說,一方利用他人的財產進行加工,并將其轉化為具有較高價值的財產。(4) 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是指非法占有他人的動產將無權處分的動產轉讓給第三人,如果受讓人善意取得該動產,則可以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包括:讓與人無權處分動產。受讓人應當通過有償交換取得動產。受讓人必須善意取得財產。轉讓的財產必須是依法可以流轉的動產。(5)尋找埋藏物和隱藏物。埋藏物、隱匿物,是指埋藏在或者隱匿在其他物中,所有權不明的動產。根據《民法典》施行前的規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埋藏物和隱匿物所有權不明,屬于國家所有。(6)失物招領。這是指法律事實,即某人因錯誤而喪失了對動產的占有權。我國《民法通則》規定,遺失物應當歸所有人所有,拾得人不能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7) 國有化和沒收。根據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國家采取強制措施,將一定的財產返還國家。以上是小編搜集的相關資料。我希望它能幫助你。一般來說,財產權的取得分為原始取得和連續取得,兩者是不同的。如果您對此仍然感到困惑,或者您有任何相關的法律問題需要回答,歡迎您到律霸進一步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先訴抗辯權
2020-12-15如何解決拆遷上訪問題
2021-01-26寡婦享有婚姻自由權利嗎,寡婦能再結婚被阻怎么辦
2020-12-12工傷和第三方賠償可以同時嗎
2020-12-13撫恤金發放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2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嗎
2020-12-15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小學生在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5在什么情況下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3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單位能否單方調動員工崗位
2021-01-30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及注意事項
2021-01-18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投保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3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雙賠嗎
2021-01-19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交通事故中有人員傷亡,保險公司什么時候能理賠
2021-03-22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