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該條款即為懲罰性賠償條款,需要注意該條款并不適用食品領域內的消費者權益糾紛,食品領域內的懲罰性賠償由《食品安全法》調整(特殊規則優于一般規則)。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適用的前提是經營者有欺詐的故意,認定經營者是否具有欺詐的故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定:
1、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采用的手段。經營者在銷售商品中是否存在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是否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商品;是否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是否不以真實名稱和標記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是否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是否以其他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誤導消費者。
2、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判斷經營者的行為誤導消費者應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為準。如果該行為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即構成欺詐。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一般會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但認定消費欺詐行為并不要求消費者有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害發生,只要經營者的行為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認定為欺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暴力拆遷過程中遭遇的財產損失,被拆遷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1-01-05贍養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1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請假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07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勞動爭議有些類型
2020-12-31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保險人行使可抗辯權的具體方式是什么
2021-01-25是不是買了“全險”就不會被拒賠
2021-02-26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旅行社責任保險主要功能
2021-01-03法律對于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新農村建設拆遷補償時,是按面積補償還是人口補償
2020-12-07房屋拆遷中,評估報告有期限嗎,多長時間有效
2021-01-10對拆遷補償不滿意怎么辦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