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一個行為進行刑事犯罪認定的時候,光符合了該罪構成要件的內容還不夠,還需要達到《刑法》規定的該罪的立案標準,之后才能依法對行為人定罪處罰。那對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來講,其立案標準是什么呢?律霸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介紹。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從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數額上來看,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2、從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戶數上來看,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30戶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150戶以上的。
3、從造成的經濟損失上來看,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月21日《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法[2001]8號)文件規定,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100萬元以上,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500 萬元以上的,可以認定為“數額巨大”。
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有哪些
1998年國務院發布的《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下簡稱《辦法》)第四條規定,“本辦法所稱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擅自從事的下列活動: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二)未經依法批準,以任何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的非法集資;
(三)非法發放貸款、票據貼現、資金拆借、信托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外匯買賣;
(四)中國人民銀行認定的其他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前款所稱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出具憑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活動;所稱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不以吸收公眾存款的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但承諾履行的義務與吸收公眾存款性質相同的活動。”實踐中爭議主要在于《辦法》能否作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定罪量刑的依據。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主體包括了自然人和單位,因此在了解其立案標準的時候,我們需要嚴格區分對自然人的立案標準與對單位的立案標準,一般來講對單位的立案標準要求要高一些。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可以來電咨詢律霸的在線律師。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認定是怎樣的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取保候審申請書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爭議調解協議書
2021-01-15緩刑期間能否競選村委會成員
2020-12-11被人騙婚可以撤銷婚姻嗎
2021-03-03公司任意解散包括哪些方面
2021-03-24中華老字號怎么申請2020最新規定
2021-02-24交通事故對方全責多久內有效
2021-03-25公民個人財產信息包括哪些
2021-03-19繼承權按照哪些序依次行使
2020-12-30住宅小區內發生車禍責任怎么劃分
2020-11-19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解除勞動合同之后多久生效
2020-12-17用人單位使用勞務人員有哪些規定
2021-03-17認定勞動關系司法解釋三規定是什么
2021-02-05工人意外保險屬于什么科目
2020-12-29保單轉讓需要經保險人同意嗎
2020-11-25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3保險報案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1-02-21責任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26土地出讓方式有幾種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