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實踐中,必須要具有法律規定的逮捕的條件,同時辦理逮捕的手續,然后公安機關才能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進行逮捕。但是,現實也存在錯誤逮捕的情況。究竟錯誤逮捕的情形有哪些呢?以下是具體介紹。
錯誤逮捕的情形主要有:
1.對根本不存在犯罪事實,或者僅存在輕微違法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人,予以逮捕的;
2.逮捕后經訊問發現捕錯了人或者不應逮捕,但卻拒絕釋放或者延期釋放的;
3.逮捕前認為存在犯罪事實,逮捕后經偵查不構成犯罪的。相反,如果作出逮捕決定時并沒有查清犯罪事實,在逮捕后查清有罪的,不認為是錯誤逮捕,不發生國家賠償問題。因為這種逮捕畢竟是應當施加于被告人的,被告人并未因此受到損害。
相關知識閱讀:逮捕由誰決定?
目前在我國只有檢察院享有批捕權:對于任何公民的逮捕,除法院決定逮捕或者檢察院對自偵案件的決定逮捕的以外,必須經檢察院批準。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逮捕的人員不得少于2人,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并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蓋章)或按手印。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3日以內,提請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7日以內,做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提請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批準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在24小時之內進行訊問。對于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應當變更強制措施或者立即釋放。立即釋放的,應當發給釋放證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在24小時以內將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所在單位。不便通知的,應將不通知的原因在案卷中注明。
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逮捕時,應當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從而保證逮捕任務的順利完成。
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經審查不同意下級人民檢察院報請逮捕意見的,分管偵查監督工作的副檢察長應當征求分管偵查工作的副檢察長的意見,意見一致的,作出不予逮捕決定;意見不一致的,提請檢察長作出決定。
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對于逮捕錯誤的情形主要有三種。在發現錯誤逮捕后應當立即解除強制措施,并且需要對被錯誤逮捕的人進行賠償。那么被錯誤逮捕的人究竟如何申請國家賠償呢?你可以到律霸網站相關知識欄目進行了解。
變更、解除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逮捕的條件有哪些
逮捕的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不交社保,單位可以同意嗎
2020-12-16如何分立一個全資子公司
2021-03-02商標侵權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對方違章停車發生刮蹭誰的責任
2020-12-18共享單車用戶訂立合同時應注意的事項
2021-01-18微商,代購等將如何規范和管理
2021-01-05老婆出軌離婚孩子歸誰可以探視嗎,撫養權判定條件
2021-02-17合同債權的法律界定是什么
2020-11-29違反治安管理立案能撤銷嗎
2020-11-11房屋過戶去哪里辦理
2021-01-19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勞務派遣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內容
2021-02-28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保險公司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19保險合同不能解除的條件
2020-11-16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車險理賠“過期” 責任究竟在誰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