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的規定,可以向債務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請啟動破產程序,以清理債務或進行重整。
企業申請破產,一方面是整理并核算對外債務,防止部分債權人的過激行為,另一方面是為了贏得時間以期尋找重新運營的機遇。根據《企業破產法》債權人或債務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并不必然引起破產宣告,破產申請的提出在理論上通常被認為是申請向人民法院待命破產請求權,迫使債務人以其最大的償債能力來公平、公正地清償債務。因此,只有在人民法院審查認為債務人已具備破產宣告的條件時,才依法宣告破產,也正是從破產宣告時開始,人民法院所受理的破產案件才是真正進入了實質性的破產程序,也就是破產清算程序。當然,在當代,破產立法已逐漸由清算主義轉向再建主義,故在再建主義的理論下,認為破產程序是以法院受理而開始的,而醞釀中的我國破產法也在考慮這一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十條 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通知債務人。債務人對申請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人民法院的通知之日起七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應當自異議期滿之日起十日內裁定是否受理。
除前款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破產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是否受理。
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前兩款規定的裁定受理期限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十五日。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申請人。
債權人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債務人。債務人應當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裁定不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申請人并說明理由。申請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至破產宣告前,經審查發現債務人不符合本法第二條規定情形的,可以裁定駁回申請。申請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同時指定管理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預售合同有什么作用
2020-11-18肝挫裂傷能評傷殘嗎
2021-01-15在什么情況下,軍人婚姻不會受到法律保護
2020-11-21商標權轉讓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這些關于欠條,借條,收條的法律常識你必須了解
2021-01-19脅迫結婚的應怎么離婚
2021-02-10審查逮捕環節需不需要指定管轄
2020-12-06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員工簽訂競業限制條款注意事項
2020-12-11勞動者加班的不同薪酬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意外保險屬于遺產嗎
2020-11-15從一起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談起
2021-02-04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變更保險合同程序怎么走
2020-12-30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永久性土地轉讓合同是永久有效的么
2020-12-03農民有權拒絕土地流轉嗎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