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26日河北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4年1月12日河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一次修正 根據1987年1月17日河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河北省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1989年8月26日河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關于修改〈河北省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根據1995年7月8日河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關于修改〈河北省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的決定》第四次修正 根據1998年9月4日河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修改〈河北省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的決定》第五次修正 根據2006年9月28日河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關于修改〈河北省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的決定》第六次修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以下簡稱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以下簡稱地方組織法),結合本省情況,制定本細則。
第一章 選舉工作機構和職權
第一條 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以下統稱縣級),鄉、民族鄉、鎮(以下統稱鄉級)設立選舉委員會,主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縣、鄉兩級選舉委員會受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選舉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作為選舉委員會的辦事機構。選區設選舉小組,負責組織本選區的選舉工作。
省、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設立選舉工作機構,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領導下,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工作。
第二條 縣、鄉兩級選舉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由本級黨政機關、團體協商推選,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選區選舉小組的組成人員由本選區的政黨、團體和選民協商推選,報鄉級選舉委員會批準。
選舉委員會由本級黨政機關、團體的負責人和各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組成。選區選舉小組由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和代表人物組成。縣級選舉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至四人,委員若干人;鄉級選舉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至二人,委員若干人。選舉辦事機構根據需要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
第三條 自治縣的選舉委員會主任,由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主要負責干部擔任;民族鄉的選舉委員會主任,由建立民族鄉的少數民族主要負責干部擔任;其他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選舉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中,各有關民族應有適當的名額。
第四條 縣、鄉兩級選舉委員會的職權:
(一)主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組織選民學習、貫徹執行憲法、選舉法、地方組織法和本細則;
(二)制定選舉工作計劃,訓練選舉工作人員;
(三)組織選舉宣傳活動,進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教育;
(四)劃分選區,分配代表名額,規定選舉日;
(五)組織選民登記,審查選民資格,受理選民對選民資格問題的申訴,分發選民證;
(六)按照選舉法和本細則的規定,組織選民提名推薦、協商或經預選,依法確定并公布代表候選人名單;
(七)制定選舉實施辦法,派出人員主持投票站和選舉大會的選舉;
(八)匯總選舉情況,確定選舉結果是否有效,公布選舉結果,發給代表當選證書;
(九)受理對選舉中違法行為的檢舉和控告;
(十)承辦選舉工作的其它事項。
第二章 代表名額的確定和分配
第五條 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以一百二十名為基數,每五千人增加一名代表。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上述規定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以四十名為基數,每一千五百人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過九萬的鄉、民族鄉的代表總名額不得超過一百名;人口超過十三萬的鎮的代表總名額不得超過一百三十名;人口不足二千的鄉、民族鄉、鎮的代表總名額可以少于四十名。由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上述規定確定,并報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聚居的少數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縣、自治縣、鄉、民族鄉經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代表名額可以另加百分之五。
第六條 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應選代表名額,按照選舉法第四章有關規定確定。
第七條 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按照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四倍于鎮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原則分配。鎮的人口在本縣(市)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較大的,經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同鎮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之比可以小于四比一直至一比一。在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人口特少的鄉、民族鄉、鎮,至少應有代表一人。
城鎮各選區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應大體相等,農村各選區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應大體相等。
駐在本行政區內不屬于縣級以下人民政府領導的機關、學校、廠礦和其它企業事業單位,選舉出席駐地縣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名額,由縣級選舉委員會與駐本行政區的有關單位協商確定。
第八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出席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由縣級選舉委員會與當地人民武裝部協商,經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九條 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在代表候選人中,婦女所占比例應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第十條 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總名額經確定后,不再變動。如果由于行政區劃變動,或者由于重大工程建設等原因造成人口較大變動的,該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總名額,依照本細則第五條 的規定重新確定。
第三章 選區劃分
第十一條 選區劃分要本著便于選民參加選舉活動和選舉的組織工作,便于選民了解代表候選人和代表聯系選民,便于選民監督代表的原則,可以按居住狀況劃分,也可以按生產單位、事業單位、工作單位劃分。選區的大小,按照每一選區選舉一至三名代表劃分。
第十二條 選舉縣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可根據前條規定的原則,農村以一個或幾個村劃一個選區;縣屬農場、林場、牧場(包括所屬生產組織)等單位可以按系統劃分選區,也可以和鄰近單位或鄰村劃一個選區;縣、鄉兩級人民政府駐地的機關、學校、廠礦和其他企業、事業等單位,以一個或幾個單位劃一個選區,職工人數少的,按系統、行業劃分選區,或者與駐地街道、村莊劃一個選區。市區內的大單位可以劃一個或幾個選區;小單位可以幾個單位或按系統劃一個選區;街道居民以一個或幾個居民委員會劃一個選區。
第十三條 選舉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區,根據居民居住狀況劃分;機關、廠礦、學校等單位可以一個或幾個單位劃一個選區,也可以和鄰近村莊、街道居民合劃一個選區。
第十四條 選舉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選舉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區,一般應分別劃分。
第四章 選民登記
第十五條 選民登記按選區進行,經登記確認的選民資格長期有效。每次選舉前對上次選民登記后新滿十八周歲的、被剝奪政治權利期滿后恢復政治權利的選民,予以登記。對從其他選區遷入的選民,列入選民名單;對遷出本選區的、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從選民名單中除名。
年滿十八周歲選民的年齡計算,應以當地選舉日為截止日期。用農歷計算出生日期的,應換算為公歷出生日期。
第十六條 各選區都要建立選民登記小組,負責選民登記工作。選區可以設立選民登記站或逐戶上門進行登記。選民名冊要與單位職工名冊或戶口簿等資料核對,做到不錯、不漏、不重。選民名單應在選舉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憑選民證領取選票的應當發給選民證。
第十七條 每個選民只能在一個選區進行登記。下列人員,按如下規定登記:
(一)機關、團體、學校、廠礦、企業事業等單位的干部、職工(包括合同工、臨時工等),在地方院校學習的軍人和在校學生,在所在單位登記。在職上學的干部、職工在原單位登記。
(二)農村和城鎮居民原則上應在戶口所在地登記;戶口在原居住地遷往其他行政區域居住的居民,在取得原居住地選民資格證明后,可以在現居住地登記。
(三)常住城鎮或在異地做工、經商、辦企業的居民,有暫住戶口的,可以在現居住地登記。
(四)戶口不在本省,已在本省定居的人員,依法取得選民資格證明后,在現居住地登記。
(五)駐在設區的市里的縣直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參加本縣的選舉,在本縣登記;駐在設區的市的縣屬單位的職工家屬,參加市轄區的選舉,在駐在區登記。
(六)駐在鄉、民族鄉、鎮的不屬于縣級以下(含縣級)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可以只參加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不參加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其職工家屬參加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
第十八條 無法行使選舉權的精神病患者和不能表達意志的癡傻人員,在取得醫院的證明或征得其監護人的同意,并經選舉委員會認可后,不列入選民名單;間歇性精神病患者,應當進行選民登記。
烈性傳染病人由所在醫療單位的專業醫務人員負責進行登記,并單獨組織其投票選舉。
第十九條 在選舉日前,各選區對選民名單要進行復查,對新遷入的選民應列入選民名單;對遷出、死亡和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選民予以除名。
第二十條 選舉結束后,以選區為單位把選民名單整理注冊,由鄉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和城鎮街道辦事處負責保管。
第五章 選民資格審查
第二十一條 年滿十八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第二十二條 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第二十三條 因嚴重刑事犯罪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的人,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在被羈押期間,停止行使選舉權利。
第二十四條 下列人員準予行使選舉權利:
(一)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沒有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
(二)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沒有決定停止行使選舉權利的;
(三)正在取保候審或者被監視居住的;
(四)正在被勞動教養的;
(五)正在受拘留處罰的。
第六章 代表候選人的提出
第二十五條 提名推薦代表候選人應按選區進行。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可以聯合或者單獨推薦代表候選人。選民十人以上聯名,也可以推薦代表候選人。提名推薦代表候選人的政黨、團體或選民,應向選舉委員會介紹代表候選人的情況。
第二十六條 各政黨、團體推薦到外選區的代表候選人,應征得所在單位和所去選區選民的同意。
第二十七條 對于選民和各政黨、團體提出的代表候選人和各候選人的情況由選區上報選舉委員會,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調換和增減。選舉委員會將各方面推薦的代表候選人名單匯總后,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在選舉日的十五日以前按選區公布,提交選民討論。
第二十八條 選民對代表候選人要充分醞釀,民主協商。選舉委員會根據較多數選民的意見,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如經反復協商對正式代表候選人不能形成一致意見的,可以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預選,根據預選時得票多少的順序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然后進行差額選舉。
第二十九條 正式代表候選人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的三分之一至一倍。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于選舉日的五日以前按選區公布。同時公布選舉的時間和地點。
第三十條 選舉委員會應當向選民介紹代表候選人的情況,推薦代表候選人的政黨、人民團體和選民可以在選民小組會議上介紹所推薦的代表候選人的情況。選舉委員會可以組織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回答選民的問題。但是,在選舉日必須停止對代表候選人的介紹。
第七章 代表的選舉和代表資格審查
第三十一條 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可以采取設立投票站、流動票箱或召開選舉大會的方式,具體采取哪種方式由選舉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投票站或選舉大會均由選舉委員會派出人員主持。每一流動票箱必須有二人以上負責,在規定的范圍內組織選民投票選舉。代表候選人不得主持本選區的選舉,不得擔任本選區選舉工作人員。
第三十二條 選民憑身份證或者選民證領取選票。每一選民在一次選舉中只有一個投票權。選舉實行無記名投票。不能寫選票的選民,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寫,受委托人必須按照委托人的意志填寫。
第三十三條 選民在選舉期間外出或因故不能參加投票的,經鄉級選舉委員會同意,可以書面委托其他選民代為投票,但每一選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過三人。
本細則第二十四條 所列人員參加選舉,可以委托有選舉權的親屬或者其他選民代為投票,可以在流動票箱投票。被判處拘役、受拘留處罰或者被勞動教養的人員采取哪種參選形式,由選舉委員會與本人及執行監禁、羈押、拘留或者勞動教養的機關聯系。
第三十四條 選舉人對于代表候選人可以投贊成票,可以投反對票,可以另選其他任何選民,也可以棄權。
第三十五條 票箱由主持選舉的人員和監票、計票人妥為保管。本選區投票結束后,連同流動票箱統一開封計票。
第三十六條 每次選舉所投的票數,多于投票人數的無效,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數的有效。
每張選票所選的人數,多于規定應選代表人數的作廢,等于或少于規定應選代表人數的有效。
第三十七條 選區全體選民的過半數參加投票,選舉有效。代表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選民過半數的選票時,始得當選。獲得過半數選票的代表候選人的人數超過應選代表名額時,以得票多的當選。如遇票數相等不能確定當選人時,應當就票數相等的候選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當選。
獲得過半數選票的當選代表的人數少于應選代表的名額時,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另行選舉時,根據在第一次投票時得票多少的順序,按照本細則第二十九條 規定的差額比例確定候選人名單。如果只選一人,候選人應為二人。另行選舉縣級和鄉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代表候選人以得票多的當選,但是得票數不得少于選票的三分之一。
第三十八條 選舉結束后,由本級選舉委員會根據選舉法和本細則的規定確定選舉結果是否有效,按選區公布當選代表名單,并發給當選證書。
第三十九條 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資格的審查,由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提出審查報告,由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認。
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資格的審查,由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提出審查報告,由鄉級人民代表大會確認。
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代表的選舉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第八章 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的選舉
第四十條 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出后的兩個月內,必須召開該級新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第四十一條 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副主席,縣長、副縣長,市長、副市長,區長、副區長,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以及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候選人,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十人以上代表書面聯合提名。
主席團提名的候選人人數,每一代表與其他代表聯合提名的候選人人數,均不得超過應選名額。提名人應當如實介紹所提名的候選人的情況。
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縣(市、區)長、鄉(鎮)長,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候選人數一般應比應選人數多一人,進行差額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額選舉。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鄉級人民代表大會副主席,副縣(市、區)長、副鄉(鎮)長的候選人數應比應選人數多一至三人;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的候選人數應比應選人數多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應選人數在選舉辦法中規定具體差額數,進行差額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數符合選舉辦法規定的差額數,由主席團提交代表醞釀、討論后,進行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數超過選舉辦法規定的差額數,由主席團提交代表醞釀、討論后,進行預選,根據在預選中得票多少的順序,按照選舉辦法中規定的差額數,確定正式候選人名單,進行選舉。
第四十二條 縣級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本級國家機關領導人員時,提名醞釀候選人的時間不得少于兩天。
第四十三條 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本級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獲得全體代表過半數選票時始得當選。
獲得過半數選票的候選人人數超過應選名額時,以得票多的當選。如遇票數相等不能確定當選人時,應當就票數相等的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當選。
獲得過半數選票的當選人數少于應選名額時,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另行選舉時,可以根據在第一次投票時得票多少的順序確定候選人,也可以依照本細則規定的程序另行提名、確定候選人。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決定,不足的名額的另行選舉可以在本次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進行,也可以在下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進行。
另行選舉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鄉級人民代表大會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職領導人員時,依照本細則第四十一條 的規定,確定差額數,進行差額選舉。
第九章 對代表的補選和罷免
第四十四條 代表在任期內調離或遷出本行政區域的,其代表資格自行終止,缺額由原選區補選;代表被罷免、死亡或因故不能擔任代表職務的,由原選區補選。
第四十五條 補選出缺的代表時,代表候選人的名額可以多于應選代表的名額,也可以同應選代表的名額相等。從公布選民名單到選舉日的期限,可以少于選舉法規定的期限。
第四十六條 補選的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給當選證書;補選的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發給當選證書。
第四十七條 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選民的監督。選民有權罷免自己選出的代表。對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原選區選民五十人以上聯名,對于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原選區選民三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罷免要求。罷免要求應當寫明罷免理由。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審查罷免要求的提出是否符合上述規定,根據審查結果決定是否提交原選區選民討論。被提出罷免的代表有權在選民會議上提出申辯意見,也可以書面提出申辯意見。
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將罷免要求和被提出罷免代表的書面申辯意見印發原選區選民。表決罷免要求,由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派有關負責人員主持,須經原選區全體選民的過半數通過。罷免代表采用無記名投票的表決方式。罷免的決議,須報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十章 對破壞選舉的制裁
第四十八條 為保障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破壞選舉,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賄賂選民或者代表,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
(二)以暴力、威脅、欺騙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
(三)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
(四)對于控告、檢舉選舉中違法行為的人,或者對于提出要求罷免代表的人進行壓制、報復的。
國家工作人員有前款所列行為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以本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當選的,其當選無效。
第十一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選舉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開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分別編制預算,由國庫開支。
第五十條 本細則由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第五十一條 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4年修正)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05-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2008-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建筑業安全衛生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2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1990-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武漢、九江、蕪湖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91-10-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建立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的決議
1996-05-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3-28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2017-10-07規章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2017-12-22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5年修訂)
2015-06-12浙江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條例
2014-07-31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戒毒條例
2011-06-26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