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德宏州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設立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的實施意見及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德政發〔2009〕38號
各縣市人民政府、畹町管委,州直各單位:
經州政府研究,現將《德宏州人民政府關于設立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的實施意見》和《德宏州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基金管理辦法(試行)》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德宏州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德宏州人民政府關于設立人民法院
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進一步關注民生、貼近民眾、關愛弱勢群體,保持社會穩定,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推進平安德宏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以及《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民事執行案件司法救助實施辦法( 試行 )》的精神,結合我州實際,州人民政府設立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以下簡稱救助金)。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 “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把解決“執行難”與解決因“執行難”而形成的弱勢群體的困難有機結合,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由法院推動,與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部門銜接,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的人民
法院執行救助金制度,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努力減少不和諧因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主要內容
全州以各級政府為主導,由兩級法院推動,與各級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部門銜接,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對因執行不能而終結的執行案件的特殊困難申請執行人,以及特殊困難的刑事被害人實施以下救助:未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及社會醫療保險的按規定納入低保、醫保;對因患大病(癌癥、尿毒癥、重癥肝炎、糖尿病綜合并發癥),在享受醫療費救助和民政大病救助后,仍有特殊困難的,進行救助金救助;對遇到火災、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致使房屋需要搬遷的,經民政大災救助后,仍有特殊困難的,進行救助。保障人民法院案件申請執行人和特殊困難的刑事被害人的最低生活和醫療等生存權利和切身利益,構建救助金與社會保障制度對接機制,將這部分弱勢群體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救助長效機制。
三、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法院推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原則;
(二)與社會保障體系相銜接,構建穩定、長效機制原則;
(三)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四)救助對象特定原則;
(五)資金構成由政府支持和社會捐助相結合原則;
(六)嚴格管理、提高效率、專款專用,政府相關部門管理、法院參與原則。
四、組織領導
全州各級人民政府成立“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領導、管理本轄區內涉訴特殊困難群體的執行救助工作。德宏州人民政府成立“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州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畹町開發區盡快建立轄區“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和救助金管理辦公室,參照州級科學制定工作實施意見、方案,及救助金管理辦法,并報州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州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職責:一是監督、指導各縣市、畹町開發區轄區內“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機制”的建立和有效開展,監督縣市(區)級救助金的募集、管理、發放及救助工作,定期聽取各縣市、畹町開發區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匯報;幫助協調、解決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對州級救助金(涉及州中級人民法院的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案件)的募集、管理、發放及救助工作進行統一領導,聽取下設救助金管理辦公室的工作匯報。
州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孟必光( 州委副書記、州人民政府州長 )
副組長:郭志德( 州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毛勒端( 州人大副主任 )
楊慶華( 州政協副主席 )
板巖過( 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馬真榮( 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
成 員:曾學亮(州政法委副書記)
雷永華(州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閆信能( 州人大法工委主任 )
帕安勝( 州財政局副局長 )
楊麻糯( 州民政局副局長 )
龔云政( 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
趙興海( 州衛生局副局長 )
州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州救助金管理辦公室,州救助金管理辦公室設在州法院,負責組織開展州級救助工作,及處理救助受理、審核、上報、并定期向州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匯報救助工作開展情況。
州救助金管理辦公室:
主 任 :雷永華(州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副主任:楊麻糯(州民政局副局長)
夏少華(州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
周海江(州財政局行政政法科科長)
成 員:楊云霞(州民政局低保科科長)
楊再高(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勞動法規科科長)
楊東艷(州衛生局法制監督科科長)
五、具體方案
(一)救助的對象和條件
救助的對象為窮盡執行手段,
被執行人確無履行能力,導致案件不能執行而終結的
人身損害賠償、刑事附帶民事賠償、“三養”案件等案件的申請執行人以及特殊困難的刑事被害人。
救助對象必須具有下列情況之一:
1. 在城鎮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
2. 年老、年幼且無生活來源的;
3.
傷殘、患嚴重疾病且無生活來源的;
4. 大病、大災按照政府相關政策救助后,仍有特殊困難的;
5. 具有其他特殊情形,需要救助的。
(二)救助的內容
把救助金與社會保障制度對接,或作為社會保障的補充:
1. 已經納入低保、醫保及失業保障的救助對象,凡仍符合救助條件的,繼續享受低保、醫保及失業保險待遇。
2. 符合低保條件未納入低保的救助對象納入低保,享受低保待遇。
3. 未參加醫療保險、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無力繳納醫療保險費且屬農村戶口的救助對象,由各縣市、畹町開發區民政局代繳,納入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于沒有參加城鎮醫療保險、屬于城鎮人口、繳納保險費確有困難的救助對象,已由財政負擔保險費,納入城鎮醫保。因民政和財政未代繳和未承擔而未納入醫保的,由救助對象申請救助,從各級救助金中代繳,將救助對象納入醫療保險。
4. 救助金對大病大災的補充救助
⑴大病救助。救助對象因患大病(癌癥、尿毒癥、重癥肝炎、糖尿病綜合并發癥),在享受醫療費救助和民政大病救助后,仍有特殊困難的,可以申請救助金,各級救助金管理辦公室審查屬實的,適當批準給予救助金救助。
⑵大災救助。救助對象遇到火災、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致使房屋需要搬遷的,經民政大災救助后,仍有特殊困難的,可以申請救助金,各級救助金管理辦公室根據民政部門的審批依據,酌情給予救助。
5. 特殊困難救助
對于已經享受低保、醫保和其他社會保險,或者已經由其他社會救濟渠道進行了救濟,但仍不足以解決問題,特別是因傷病致殘、
喪失勞動能力且生活無來源的救助對象,可以申請救助金。
(三)救助的程序
案件因執行不能,依法裁定終結的特殊困難申請執行人以及特殊困難的刑事被害人可以向各級救助金管理辦公室書面申請救助金,并附當地
勞動保障部門證明其不能維持當地最低生活標準、且無其他相應社會救助的證明書。由各級救助金管理辦公室受理、審核。經審核符合救助條件的,按下列情況辦理:
1. 已經納入低保的救助對象按照民政部門低保年審制度申報,符合低保條件的,繼續享受低保。
2. 符合低保條件未納入低保的救助對象,由各級救助金管理辦公室清理并向民政部門提供情況,由該救助對象依照低保申請程序提出申請,民政部門依照程序納入低保。
3. 確有困難無力繳納醫療保險費的農村戶口的救助對象,符合民政代繳條件的,申請民政代繳,城鎮戶口的救助對象,符合財政代為承擔條件的,按程序申請財政代為承擔;民政未代繳或者財政未承擔但確有特殊困難的,可以申請各級救助金管理辦公室批準從救助金中支付。
4. 遇到大災大病,民政部門救濟后,生活仍有困難的救助對象,以及其他符合救助條件的救助對象可以申請救助金。
5. 各級救助金管理辦公室審核后,應提出具體救助意見,上報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簽批后,救助金管理辦公室發出通知,救助金財務專管人員接通知后核付。
6. 進行救助金救助每次最高限額為 5000 元人民幣。特殊情 況需要超過最高限額的,由救助金管理辦公室提出意見,報救助金工作領導小組討論決定。
(四)救助金的籌集
州級救助金的籌集:
1. 州人民政府已撥付州級啟動資金 20 萬元;
2. 自 2009年起,州財政每年預算安排20萬元;
3. 州民政局的專項救濟款;
4. 社會捐助;
5. 救助金孳息及孳息物。
縣市(區)級救助金的籌集,參照州級制定,撥付資金根據本地財政狀況決定。
(五)救助金的管理
1. 州級執行救助金,按相關程序在州民政局設立“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設立專戶在州民政局,由州財政局進行監管;救助金日常管理由民政局低保科負責,并安排專人兼職或專職進行管理,專款專用。
2. 州救助金管理辦公室和州民政局建立救助金檔案管理。
3. 救助前公布救助申請人名單及基本情況,并定期公布救助工作開展和資金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審計。
4. 規范資金的管理,嚴禁任何單位、個人挪用資金。對冒領、騙領及貪污、挪用救助金的,限期追繳并追究責任人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 州級救助金相關管理、工作人員協助救助申請人弄虛作假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相應處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縣市(區)級救助金的管理,參照州級制定執行。
德宏州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
執行救助金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州級“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的管理工作,明確管理責任,規范管理程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州級“人民法院涉訴特殊困難群體執行救助金”(以下簡稱救助金),是指州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執行案件中因窮盡執行手段,被執行人仍確無履行法定義務的能力,導致案件依法終結,但申請執行的自然人生活極度困難需進行必要救助以及刑事被害人特殊困難需進行必要救助而設立的專用資金。
第三條 救助金的構建以州政府為主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建立與社會保障體系相銜接的穩定、長效的機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對特定的救助對象進行救助,資金構成由州政府支持和社會捐助相結合,對于救助金要嚴格管理、提高效率、專款專用,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管理,法院參與。
第二章 救助金的設立、來源及救助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