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政辦〔2008〕103號
果洛州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fā)果洛州州級儲備糧管理辦法的通知
各縣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門:
州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的《果洛州州級儲備糧管理辦法》已經州政府研究同意,現轉發(fā)給你們,請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執(zhí)行。
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果洛州州級儲備糧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果洛州級儲備糧(以下簡稱“州級儲備糧”)工作,建立健全地方儲備糧管理體系,增加地方政府對糧食調控的責任和能力,確保糧食安全,根據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青政辦[2001]118號),省發(fā)改委、糧食局、財政廳、省農發(fā)行《關于下
達州(地、市)級糧食儲備指標的通知》(青計經貿[2002]13號)、果洛州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建立果洛州州級儲備糧的批復》(果政函[2002]04號)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州級儲備糧管理。
第三條 州級儲備糧糧權屬州人民政府。未經州人民政府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動用。
第四條 州級儲備糧總規(guī)模和儲存庫點、儲存品種,按果洛州人民政府相關決定執(zhí)行。州人民政府授權州發(fā)改委管理州級儲備糧,由州糧食儲備公司承擔儲備任務,儲備糧食貸款向州農發(fā)行申請,
貸款利息及費用由州財政局從州糧食風險基金中列支。儲備、輪換標準嚴格按國家相關標準執(zhí)行。
第五條 各相關部門職責
州發(fā)改委:(一)向州人民政府提出州級糧食儲備建議,按州人民政府確定的規(guī)模,與有關部門協商后,落實州級儲備糧的品種和布局。
(二)監(jiān)督檢查州級儲備糧的數量和質量,提出輪換方案交有關部門商議,經州人民政府同意后,會同州財政局、州農發(fā)行下達輪換計劃。
(三)核實和處理州級儲備糧的損失損耗。
(四)調查處理州級儲備糧管理中發(fā)生的問題。
州財政局:負責對州級儲備糧的監(jiān)督管理,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核撥州級儲備糧正常費用、利息、輪換費用及差價補貼;核銷州級儲備糧的損失、損耗等財務管理工作。
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果洛州分行:根據州糧食儲備公司儲備糧
貸款申請,按照《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地方儲備糧油管理辦法》規(guī)定,負責州級儲備糧經營所需貸款的發(fā)放、回收和相應的監(jiān)督管理。
州糧食儲備公司:(一)嚴格貫徹執(zhí)行州級儲備糧管理辦法;
(二)負責州級儲備糧的安全和規(guī)范化管理,確保州級儲備糧帳實相符、數量真實、品質良好、儲存安全;
(三)準確、及時地向州發(fā)改委和有關部門報告庫存數量、質量和管理情況;
(四)負責執(zhí)行州級儲備糧的收儲、保管、拋售、輪換等任務,及時向州發(fā)改委、財政局、農發(fā)行報送有關報表,提出輪換建議。
(五)按照批準下達的輪換計劃,負責州級儲備糧的定期、定量輪換,確保儲備糧常儲常新;
(六)按照要求,具體組織州級儲備糧的入庫和出庫。
第六條 根據我州實際情況,各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為州級儲備糧庫點單位,州糧食儲備公司與其簽定代為
保管協議,支付各庫點單位保管費用。
第七條 建立健全州級儲備糧管理制度。州級儲備糧財務、會計處理必須嚴格執(zhí)行《會計法》、《企業(yè)會計制度》及相關法規(guī),做到“三符”(帳表、帳帳、帳實相符),“三專”(專倉、專人、專帳)、“四落實”(數量、質量、品種、地點),倉庫管理常年達到“無蟲害、無變質、無鼠雀、無事故”的“四無”糧倉標準,保證質量和儲存安全。
第八條 州糧食儲備公司必須嚴格按照州發(fā)改委、州財政局、州農發(fā)行等部門下達的計劃進行糧食儲備,不得變更或頂替。
第九條 經州人民政府確定的儲存庫點不得隨意變動,確需調整,經報州人民政府批準后方可調整。
第十條 倉儲設施有困難的儲存庫點,州級儲備糧可與周轉糧同倉混存,但必須專垛存放,建立專帳進行管理。
第十一條 各庫點單位要落實專職人員負責儲備糧的安全保管,根據州糧食儲備公司要求強化獎懲措施,保管人員名單上報州發(fā)改委備案。
第十二條 州糧食儲備公司及各庫點單位要嚴格按照《糧油儲藏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定期檢查糧溫、水分、蟲害等情況,認真做好糧情檢測記錄,按時上報有關信息。
第十三條 州級儲備糧采取動態(tài)管理,儲備總規(guī)模中應保證總量10%的日常市場供應量,要加快推陳儲新。原則上州級儲備糧輪換期為1年,輪空期不得超過3個月。
儲備糧入庫時應附檢測報告復印件,出庫前應進行抽檢,標準依據《糧油儲存品質判定規(guī)則》(國糧發(fā)[2000]143號)。
第十四條 州級儲備糧調進、輪換、陳化處理的品種檢測,以省糧油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查站的化驗報告為準。
第十五條 州級儲備糧貸款利息、補貼和輪換費用等由州財政“果洛州糧食風險基金”中支付。儲備糧貸款利息按照農發(fā)行
貸款利率計算。儲備糧補貼0.10元/公斤,其中儲備費用0.04元/公斤,包括儲備糧的正常損耗及運輸、裝卸損耗等;倉儲維修費用0.02元/公斤;管理費用0.03元/公斤,為人員工資補貼;銷售獎勵基金0.01元/公斤。輪換費用0. 02元/公斤,以上各項費用由州財政局每季度第二個月底前預撥給州糧食儲備公司在州農發(fā)行開設的帳戶上,年終清算。其中補貼、費用可根據州糧食風險基金變化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第十六條 州級儲備糧的輪出以供應退耕還林(草)補助糧、政府救濟救災糧和應急糧、生態(tài)補助糧及自主輪換等多種渠道實現。
(一)州糧食儲備公司要嚴格執(zhí)行政府下達的退耕補助糧、救濟災糧和應急糧、生態(tài)補助糧等用糧計劃,各庫點單位按要求做好供應、出庫、結算和解繳等工作。
(二)自主輪換。自主輪換量為儲備總量的10%,由州糧食儲備公司自行計劃輪換,輪換時各庫點單位要將銷糧款及時解繳至州糧食儲備公司,州糧食儲備公司負責將糧款交存農發(fā)行專戶。
以上各項銷售,均按實際出庫量撥補各庫點單位輪換費用。
儲備糧輪出后要及時補庫,糧源的采購、調撥、檢測等事宜均由州糧食儲備公司統一負責。
第十七條 按照“誰儲備、誰補貼、誰承擔風險的原則”,州人民政府批準拋售儲備糧時,拋售差價按出庫價和劃轉價實際差額結算,差價補貼由州人民政府另行安排撥付。
第十八條 州級儲備糧銷售期間,州財政局繼續(xù)撥付銷售期間的保管費用和利息。
第十九條 州級儲備糧正常損耗、水分、雜質減量和運輸、裝卸損耗、實行定額管理,按以下標準執(zhí)行。
(一)保管自然損耗。指正常糧食生命活動消耗的干物質,檢化驗損耗用的樣品,以及搬倒中零星撒落等所產生的損耗。保管年自然損耗率為0.2%,保管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按0.1%計耗,不足半年的不計損耗。
(二)水分雜質減量。指儲備糧保管過程中,水分降低或雜質減少引起的自然減量,保管一年以上減量只核銷一次,保管不足一年的水份雜質減量折半計算。
(三)運輸、裝卸損耗。指糧食從發(fā)運單位最后發(fā)糧點到接收單位最初接收糧點之間的運輸過程中,由于不可避免地出現零星撤落、抽樣耗費、灰塵等細小雜質的消失所產生的定額損耗以內的減量。定額損耗按運輸里程的不同為0.1—0.34%。裝車、卸車后需要短途運輸的,要增加計算短途運輸損耗,其定額損率0.1%,糧食卸車后檢斤前每增加一次作業(yè),相應增加計算一次裝卸損耗,其定額損耗率為0.03%。
第二十條 因人力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儲備糧損失的,由州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會同財政、農發(fā)行等部門核實后,上報州人民政府研究解決。
第二十一條 州糧食儲備公司必須切實加強對州級儲備糧管理,建立責任制度,把儲備糧嚴重短庫或發(fā)生重大損失的,要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并承擔損失。
第二十二條 對于認真執(zhí)行本辦法,庫存存管理規(guī)范工作出色的庫點單位和個人,由州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三條 建立州級儲備糧輪換風險補償機制。州糧食儲備公司要按照輪換盈余的30%和費用補貼的5%比例提取輪換風險準備金,專戶儲存,用于彌補輪換虧損。
第二十四條 經檢查州糧食儲備公司及庫點單位存在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規(guī)定,追究庫點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造成較大損失或情節(jié)嚴重、觸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
1、擅自改變儲存庫點的;
2、擅自動用儲備糧的;
3、未做到“一符”、“三專”、“四落實”的;
4、以次充好隱瞞虛報的;
5、倉儲管理達不到“四無糧倉”標準的;
6、私自更換品種,賒銷儲備糧及欠短款的;
7、因管理不善,發(fā)生短糧,造成損失的;
8、未定期向上級管理部門報告糧食儲存、質量情況以及出現重大問題的;
9、因管理不善,造成儲備糧嚴重超過定額損耗的;
10、未按規(guī)定及時推陳儲新的,不能按時完成輪換計劃的;
11、發(fā)生自然災害時,挽救不力造成損失擴大的;
12、拒不執(zhí)行計劃及不按時解繳銷售糧款,造成損失的。
第二十五條 較大損失指糧食量在1000公斤以上,或損失金額在2000元以上。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未盡之規(guī)定,均按《青海省儲備糧管理辦法》執(zhí)行。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批轉之日起執(zhí)行。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由州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