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寧德市中心城區防洪應急預案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15 · 4049人看過
蕉城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寧德市中心城區防洪應急預案》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七年八月六日 寧德市中心城區防洪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做好城市洪澇、山洪及由暴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等災害事件的防范與處置工作,保證寧德中心城市抗洪搶險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保障我市社會安全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1.2 編制依據   根據《防洪法》、《水法》、《防汛條例》、《福建省防洪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國務院《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城市防洪應急預案編制大綱》;省委、省政府《福建省處置經濟社會緊急情況工作預案》(閩委〔2003〕22號)、《寧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寧政〔2007〕11號);城區上游金涵水庫調度方案,結合寧德中心城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適用于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寧德中心城區(蕉城、東僑)內洪水(含江河洪水、山洪等)、暴雨漬澇等災害事件的防御和處置。另外由暴雨引發的地質災害按國土部門編制的專項預案處置。 1.4 工作原則   寧德中心城區防洪應急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和貫徹行政首長負責制;堅持以防為主、防搶結合;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堅持服從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堅持公眾參與、軍民聯防;堅持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等原則。 2 城市概況 2.1 自然地理   寧德中心城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沿海,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19°8′至119°5′,北緯26°30.5′至26°59′之間。寧德中心城區主要由蕉城城區和東僑開發區組成,現有面積為15.6km2,人口20.5萬人。城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臺風雨季是本區域的主要天氣形勢,其次是鋒面雨,年平均降雨量為2045.6mm,其中3~9月份約占全年的四分之三至五分之四。年最大平均風速為11.0m/s,實測瞬時最大風速達28m/s,海上達40m/s。   城區地形為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區內水系發達,大小溪流密布,其中影響及流經城區的溪流大小溪流共有12條,總集水面積181.8km2。城區位于主要河流金溪南側,南際溪和小東門溪貫穿期間。金溪位于城區西北側,全長29km,流域面積157.33km2,境內集水面積99.5km2;南際溪位于城區南側,全長4.21km,流域面積4.663km2;小東門溪位于城區中部,貫穿城區,流域面積2.789km2。此外,還有坑溪、黨校溪、西門溪、北門溪、坪塔溪、后崗溪、古溪溪和后山溪等諸小溪流,其來水主要經東湖塘海堤二十五孔水閘和貴歧四孔水閘注入三都澳。 2.2 洪澇風險分析 2.2.1 暴雨洪水特征及成因   寧德市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城區處于海岸暴雨中心,年平均暴雨日數達7天(大暴雨年平均為1.4天)。暴雨多集中在8~9月,其次是6月。其原因是7~9月受臺風及部分雷陣雨的影響,按過程雨量25mm以上的臺風降雨或出現8級以上大風,作為影響臺風的標準統計,年平均影響臺風達到3.2 次。臺風期間,均易產生暴雨,造成洪澇災害。水災成因一是由于城區部分地勢平坦低洼,二是現有水利設施標準低。但是造成經常性水災的主要成因是當上游洪水來臨,下游又適逢漲潮,洪水不能及時渲泄,形成洪澇災害。目前寧德市中心城區局部地區的防洪標準不到3年一遇,有的地方甚至每年都遭水災。   另外,城區背靠山,面臨海,海拔高程相差大,在城區的匯水面積小,僅為20.85km2,溪流較多(大小12條),坡陡流短,匯流快。一般暴雨終止后2~3小時即出現洪峰,而且暴漲暴落。當洪峰進入城區后,坡降突然變緩,行洪相應減慢,加之流域內山林植被遭受破壞,蓄水保土作用差,水土流失后,造成河床淤高淤窄。又因東湖塘內魚池增多,行洪港道被占用耕種養殖,原滯洪區的地面庫縮小,同時東湖新村地基偏低,高程均為2~2.6m,都在洪水位以下,極易形成內澇。綜上述種種因素所致均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或加重了城區的洪澇災害。 2.2.2 城市歷史洪水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自解放以來,寧德中心城區洪澇災害頻發,平均約每10年發生一次較大洪澇災害,并造成巨大損失。   1966年9月3日,14號臺風帶來全市的大暴雨,城區降雨量達176mm,山洪暴發,東湖塘25孔水閘因海潮頂托,渲瀉不及,造成塘內2萬多畝耕地被淹,塘內水深超過4m,外潮位達5.10m,該年洪水相當于5年一遇,潮水相當于30年一遇。   1969年9月27日11號臺風帶來暴雨,適遇8月大潮,東湖塘海堤決口,洪水淹至體育場(現閩東大廣場),造成洪、澇、潮三災,南際溪橋頭下洪水位達5.496m,超過警戒線水位1.6m。該年洪水相當于3年一遇,潮水10年一遇。   1971年9月17日23號臺風,城區風力達9級以上,三日降雨212mm,山洪暴發,東湖塘外潮位達4.52m ,造成海潮頂托,水閘排洪受阻,閘內水位高達3.0米,(超過設計水位0.15m)整個塘內耕地被淹,塘內大門山渠道缺口,五里亭排洪閘損壞,全市民房倒塌66座,損壞1739間。該年洪水相當于3年一遇,潮水3年一遇。   1973年9月17日,城區發洪水,四小時降雨165.5mm 。暴雨造成洪澇災害,東大街,環城路一帶,路面水深達2.5m,房屋倒塌53間,死亡2人,據不完全統計,直接經濟損失達68萬元。該年洪水相當于4年一遇,潮水2年一遇。   1990年8月19日12號臺風,全過程雨量達488mm,超過歷史最大雨量,適逢天文大潮,東湖塘內水位達2.75m。這年受災的密度和次數創寧德歷史上記錄。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288.4萬元。該年洪水相當于15年一遇,潮水4年一遇。   1996年7月31日8號臺風,寧德洪災損失達1.3億元,該年洪水相當于10年一遇,潮水50年一遇。 2.2.3 淹沒范圍及風險分析   由于城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城區河流暴雨形成洪水只能經過東湖塘二十五孔水閘和貴歧四孔水閘泄入三都澳。從洪水成因分析看,城區發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是山洪暴發后加上外海高潮位頂托,導致洪水無法及時排泄,從而造成災害。此外,城區溪河的淤積和人為設阻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加上近年來舊城改造、寧川路、閩東路及長興城建設,抬高了城區地面高程(城市現有地面控制高程3.9米以上),減少了滯洪區容積,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區的洪澇災害。   根據近年來歷次暴雨成災情況看,蕉城區易澇低洼地帶主要分布在寧川路西側,蕉城南路東側之間的下宅園、小場、橋頭下以及東湖新村。此外,因道路排水系統淤積、堵塞,在蕉城南路寧德一中門口路段、蘆坪路、寧川北路先鋒廣場路段以及鶴峰中路電業局路段,路面積水也比較嚴重。東僑開發區易澇低洼地帶主要分布在華僑農場場部、五里亭及文筆嘉園小區等部位。 2.3 洪澇防御體系 2.3.1 城區水系及排水情況   金溪流域由小金溪、洋梅溪、大金溪組成,全流域面積157.33km2,河道全長29km,3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1217.1m3/s。該流域來水量由金溪河道通過寧德大橋、溪口、貝頭、蘭溪直接排入東湖地面庫經25孔水閘及貴岐4孔水閘入海。小東門溪和南際溪為城區內河,流域面積8.01km2, 3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86m3/s,兩溪在東僑開發區逸濤小區匯合后,直接排入東湖地面庫經25孔水閘及貴岐4孔水閘入海。坪塔溪、后崗溪、古溪、后山溪的來水,全部經城市下水道排入南大塘排洪渠,再由25孔橋水閘及貴岐4孔水閘入海。目前,南大塘排洪渠因征地等原因,尚未建成。 2.3.2 蓄水工程情況   流域內現有水庫5座,主要分布在金溪流域內,其中位于流域上游水庫有4座(下大洋水庫、金溪電站水庫、金涵水庫、中前水庫),總控制流域面積147.175km2,總庫容為2034萬m3;下游有一座東湖塘地面庫,控制流域面積192.5km2,3.0m高程以下總庫容為1325萬m3,有效庫容1145萬m3。由于城區上游水庫設計均未留有防洪庫容,因此諸水庫對城區的防洪起不到有效調節作用,流域內的洪水主要經東湖塘地面庫調蓄后,再經東湖塘海堤25孔水閘及貴岐4孔水閘排泄入海。 金溪流域水庫情況一覽表 名 稱 集雨面積 (km2) 庫 容 (萬m3) 用 途 下大洋水庫 30 347 發 電 金溪電站水庫 78.1 34 發 電 金涵水庫 36 1628 灌溉、供水 中前水庫 3.056 25 灌溉、供水 東湖塘地面庫 192.5 1145 排澇、養魚 2.3.3 防洪工程情況 (1)金溪防洪堤   金溪為流經寧德城區最大的一條河流,右岸大部分靠山邊,僅有少部分農田,已建有堤防。左岸從金涵大橋(樁號1+110)至溪口抽水泵房(樁號1+110)為規劃新城區的金涵組團及沿104國道工業走廊,本已納入1999~2001年全省千公里江堤建設計劃,由于資金有限,無法實施,經報請省水利廳批準作了調整。目前該河道的防洪工程基本上是維持原有現狀,左岸無堤防設施,僅靠砌石田埂擋水,塌岸嚴重,導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積。 (2)東僑開發區,由于地勢低洼,防洪工程任務繁重,根據《寧德市城區防洪規劃》,東僑開發區防洪堤總長為13.9km。通過這幾年的建設,已建成防洪堤約3.1km,其中已達到30年一遇設計標準的僅為800m(龜山段)。由于東僑開發區東湖塘地面庫周邊的防洪堤尚未閉合,故已建成的工程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2.3.4 排澇工程情況   寧德城區的排澇工程主要有南大塘排澇渠和寧德舊城區部分低洼地這兩部分。南大塘排澇渠為舊城區蕉城鎮的坪塔溪、古溪、后山溪、后崗溪四條小溪的匯水排洪渠,匯水后入東湖塘滯洪區經二十五孔水閘及貴岐四孔水閘入海,現狀南大塘已年久失修,上游水土流失,塌岸嚴重,高速路以西舊河道局部被填,高速路以東已無水道可辯,寧川路以上河道已被民房建筑涵蓋,下游僅為一些小水溝匯入水塘或田渠。寧川路以下河段及南大塘被列入規劃的新區的金塔組團為高新產業、體育娛樂及高級住宅區,整治修復對新城區排洪影響巨大。目前,南大塘渠道6.08km長的擋墻未修建,其兩側建設用地的地面標高最低在3.5m以上,經過修建擋墻后,可以使該區域排澇標準達到5年一遇澇水不漫溢。寧德市舊城區的東湖新村一片及南門溪乾路一片,由于其地面標高僅為3.0m左右,原東僑開發區未開發前,由于東僑開發區地面標高均低于該標高,排澇問題不突出,現東僑開發區的地面標高均應填至3.5m以上,加上沿河防洪堤工程建成后,這兩片的澇水已不能自由排出,排澇標準低于5年一遇。 2.3.5 防潮工程情況   寧德城區防潮工程主要是指位于城區東部的金馬海堤和五里洋海堤(白井塘段),其中:金馬海堤全長2.49公里,該工程建成于上世紀60年代,曾因常年遭受臺風暴雨和海潮的襲擊以及原工程設計施工遺留問題造成堤身沉陷量大、堤身漏水、塌陷等工程隱患,致使工程防潮標準偏低。針對上述隱患,2005年底市政府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工程除險加固,2007年6月通過竣工驗收,目前該工程防潮標準已達50年一遇。但是與其相鄰的白井塘海堤防潮標準僅達到20年一遇。   因此,根據2004年7月經省水利廳審查批復的《寧德市防洪防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寧德中心城市防洪標準應為30年一遇,防潮標準為50年一遇,排澇標準采用5年一遇澇水不漫溢設計。現狀的寧德城區防潮、防洪、排澇標準均偏低,中心城區現狀防洪形勢極為嚴峻。 2.4 重點防護對象   市、區黨政機關要地,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各類學校,電信、移動、聯通寧德公司,銀行、人防工程、燃氣公司、水廠,國家糧食儲備庫、油庫、加油站,104國道、羅寧高速等主要交通干線以及市內易積水交通干線和危房稠密居民區。 3 組織體系與職責 3.1 指揮機構   寧德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蕉城區人民政府防汛指揮部和東僑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處置中心城市防洪應急有關事務。寧德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側重于處理全市防汛工作應急事務和中心城區防汛應急有關事務的宏觀指導,而蕉城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東僑開發區管委會則主要負責處理和協調各自轄區內有關防汛搶險事務的具體實施。其中涉及市級單位負責的城區管理事項,主要由市防指為主負責協調,而涉及群眾生活、人員撤離等具體工作的,則由蕉城、東僑按管轄范圍負責協調。 3.2 成員單位職責   直接獲取防汛信息的單位應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重點是密切監視天氣和江河、水庫水位變化情況,在暴雨洪水發生之前向有關部門發出預報。根據規定,氣象部門負責發布氣象信息、天氣預報、暴雨警報和臺風警報;水文部門負責發布洪水信息。其他有關單位按寧政[2007]117號《寧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及成員單位防汛抗旱工作主要職責的通知》的要求,分別負責城區防洪相關事宜,其中市級部門主要側重于對全市防抗洪水工作的指導、協調和對中心城區防抗洪災工作的宏觀指導,蕉城、東僑有關部門側重于負責城區防抗洪水工作的具體實施。   當發生嚴重災情,洪水開始退落后,各有關單位應把抗洪工作重點轉移到救災工作上來,抓好安置災民、醫療防疫,恢復災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各項支援災區工作。 3.3 辦事機構   寧德市防汛辦為市防汛指揮部辦事機構,蕉城區防汛辦為區防汛指揮部辦事機構,東僑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為東僑防汛工作辦事機構。 4 預防、預警與應急響應 4.1 預防預警信息 4.1.1 氣象水文信息   由市氣象局發布暴雨預報,將有關暴雨信息及時向市領導、市防指報告,并通過氣象預警信息平臺及時將預警信息發送到有關單位和區域內有關防汛責任人。市防指接報后,將有關暴雨信息發布到市防指成員及蕉城區防指、東僑開發區管委會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由蕉城區防指和東僑開發區管委會將暴雨信息及時傳達到基層,做好有關防范部署。   由寧德水文分局發出洪水預報,將預報的城區水文站點水位及時向市防指報告。市防指根據預報結果,視情況向市領導匯報和作出防御部署,并通報蕉城區防指和東僑開發區管委會作好相應防范準備。蕉城區政府和東僑開發區管委會及防汛指揮機構應根據市防指部署適時作出防范部署,明確防范目標,督促有關單位和鄉(鎮)、居委會(社區)組織干部群眾不間斷進行巡查。 4.1.2 防洪與排澇工程信息 (1)防洪工程信息   當接到洪水預報信息時,城區有關街道、社區、堤防管理單位等應組織人員加強對工程監測,并將堤防、閘涵等工程設施的運行情況及時報告市、區防汛指揮部,堤防、閘涵等發生重大險情,應在險情發生后及時、迅速報告市、區防汛指揮部。   當堤防、閘涵等穿堤建筑物出現險情或遭遇超標準洪水襲擊,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可能決口時,各級防汛指揮機構應迅速組織搶險,并在第一時間向可能淹沒區域發出預警信息,同時向市、區防汛指揮部報告出險部位、險情種類、搶護方案以及處置險情的行政責任人,通信聯絡方式和除險情況,以利加強指導,作出搶險決策。 (2)排澇工程信息   當出現大雨以上降雨強度,排澇溝渠排水管網開始運行時,市建設局要加強對蕉城區范圍內紅線寬24米以上(含24米)主、次干道排水設施的檢查,確保排水暢通;蕉城區要加強對轄區內紅線寬24米以下支路排水設施的檢查,確保排水暢通;東僑開發區要加強對轄區內主、次干道排水設施的檢查,確保排水暢通。同時,蕉城區、東僑開發區所屬的各街道辦事處、社區應及時對轄區內排水溝渠(主、次干道排水設施除外)進行清淤、疏浚或排除故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4.1.3 洪澇災情信息   洪澇災情發生后,城區各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要及時收集動態災情、抓緊核實,全面掌握受災情況,及時向區防汛指揮部報告,區防指接報后迅速報告市防指。對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災情,應立即上報,重大災情應在災害發生半小時內及時上報。   洪澇災情信息主要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受災人口及群眾財產,農林牧漁、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水電設施等方面的損失。 4.2 預警級別劃分和響應措施   本預案根據城市洪水、暴雨漬澇、臺風等災害事件的嚴重程度,將預警級別由重到輕劃分為Ⅰ、Ⅱ、Ⅲ、Ⅳ四級,分別用紅、橙、黃、藍色表示,并以此確定向社會發布的警示標志。發生各量級災害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預案及時落實好各項防范措施,受洪水威脅的群眾結合當地實際就近、就高轉移,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則按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的要求,按照既定的防御方案進行防御。 4.2.1 當發生以下情況之一時,進入Ⅳ級預警狀態: (1)預計或發生1小時降雨量達到30mm以上; (2)預報市區或上游6小時降雨量達50mm; (3)預報市區或上游24小時降雨量達150mm; (4)小東門溪或南際溪可能發生2~5年一遇洪水。   發生以上各種情況之一時,市區沿河各地方尚處于防范標準之內,但城區部分低洼地帶可能會排水不暢。各單位應加強值班和防守力量,并采取相應措施。 4.2.1.1 市防汛辦 (1)加強值班力量,實施領導帶班。 (2)加強對降雨和洪水的監視,掌握重要控制站的雨情、水情,實時通報。 (3)研究可能出現的危害,發出防御部署通知。 (4)了解、反饋城區各片區防御動態。 (5)及時向市委、市政府、防汛指揮部領導和省防辦報告有關情況。 4.2.1.2 市氣象局 (1)分析降水重點區域天氣發展趨勢。 (2)向市防汛指揮部報告暴雨實況及預報意見。 (3)收集有關站點的降雨情況。 4.2.1.3 市水文分局 (1)收集匯總有關溪河水文站點的實時雨情、水情。(2)分析洪水發展趨勢,對洪水進行滾動預報。 (3)發布洪水信息或警報。 (4)及時向市防汛辦報告暴雨洪水實況。 4.2.1.4 市水利局 (1)加強防汛值班力量。 (2)密切關注雨、水情,部署市區防洪工程設施的檢查工作。 4.2.1.5 市國土資源局 (1)了解督促城區防御地質災害工作的部署情況。 (2)對市區重點地區防滑坡、崩塌等工作進行協調、指導和監督。 4.2.1.6 市建設局 (1)做好沿小東門溪、南際溪兩岸夜景設施的安全防護工作。 (2)加強對市政設施的巡查,做好城區主、次干道的排水工作。負責協調解決因城市改造而引起的城區排水不暢問題。 4.2.1.7 蕉城區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 (1)加強值班力量,保持與市防汛指揮部、區有關部門的溝通。 (2)督促街道辦事處派出人員、隊伍對低洼地和易發生地質災害點進行安全巡查,做好所負責管轄范圍內道路、溝渠等的排水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范、解決。 4.2.1.8 東僑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1)加強值班力量,保持與市防汛指揮部、市直有關部門的溝通。 (2)加強對轄區內低洼地和易發生地質災害點進行安全巡查,做好道路、溝渠等的排水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范、解決。 4.2.2 當發生以下情況之一時,進入Ⅲ級預警狀態: (1)預計或發生1小時降雨量達到50 mm以上; (2)預報市區或上游6小時降雨量達100mm; (3)預報市區或上游24小時降雨量達180mm; (4)小東門溪或南際溪可能發生5~10年一遇洪水。   出現上述情況之一時,小東門溪水位較低,沿河兩岸僅局部位置出現受淹情況,但南際溪及沿岸部分地方將出現洪水漫溢。此時,各有關單位除繼續做好前述第一款情況下受威脅人員轉移等各項工作外,相關單位還應做好下列重點工作。 4.2.2.1 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 (1)指揮長到指揮部坐鎮指揮。 (2)密切監視金涵等城區上游水庫的調度運行情況。 (3)關注對東湖塘25孔水閘運行情況,并及時進行防洪調度。 (4)對城區各地防洪、防暴雨、防地質災害工作做出部署,發出抗洪搶險緊急通知。 4.2.2.2 市防汛辦 (1)加強值班力量,實施領導帶班。 (2)加密對降雨和洪水的監視,掌握重要控制站的雨情、水情,實時通報。 (3)召集有關專家會商汛情,分析洪水現狀及發展趨勢。 (4)研究可能出現的危害,發出防御部署通知。 (5)向市直有關部門和單位通報汛情,了解、反饋各片區防御動態。 (6)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做好防御暴雨誘發次生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的工作情況。 (7)向市委、市政府領導和省防辦報告有關情況。 4.2.2.3 市氣象局 (1)分析降水重點區域天氣發展趨勢。 (2)向市防汛指揮部報告暴雨實況及預報意見。 (3)收集有關站點的降雨情況。 4.2.2.4 市水文分局 (1)收集匯總有關溪河水文站點的實時雨情、水情。 (2)分析洪水發展趨勢,對洪水進行滾動預報。 (3)發布洪水信息或警報。 (4)及時向市防汛辦報告暴雨洪水實況和預報情況。 4.2.2.5 市水利局 (1)加強防汛值班力量。 (2)負責市區防洪設施的檢查、巡查。 (3)密切注視金涵等城區上游水庫的蓄水情況,指導水庫做好防洪調度工作。 4.2.2.6 市國土資源局 (1)了解督促城區防御地質災害工作的部署情況。 (2)對市區重點地區防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作進行協調、指導和監督。 4.2.2.7 市建設局 (1)做好沿城區溪河兩岸夜景設施的安全防護工作。 (2)加強對市政設施的巡查,特別是中心城區局部內澇地區管網的疏通巡查。維修好排澇設施,隨時啟動排澇設備。 4.2.2.8 市交通局、公路局 (1)做好城區本部門負責管養范圍內水毀道路修復的各種準備,及時搶通水毀路段。 (2)市交通局負責市區通航水域內運輸方面安全。 4.2.2.9 蕉城區防汛指揮部、東僑開發區管委會 (1)加強值班力量,防汛指揮長在坐鎮指揮。 (2)組織相關人員、隊伍對轄區內易發生地質災害點進行安全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3)組織搶險隊伍,負責低洼地帶人員、財產的轉移撤離工作。 4.2.2.10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加強城區道路巡邏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力量,對部分隱患和危險路段實行交通管制。 4.2.2.11 市衛生局   開展不良氣候的衛生防治工作。 4.2.2.12 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閩東日報社、寧德電視臺   負責防汛抗洪搶險的宣傳工作,做好市委、市政府的防洪部署和工作動態的報道。電視臺應及時播發氣象預報信息,及時滾動播報暴雨洪水動態信息。 4.2.2.13 金涵等城區上游水庫 (1)根據設計及經審批的水庫度汛方案做好防洪調度工作。 (2)接受市防汛指揮部的監督,服從市防汛指揮部的防洪調度。 4.2.3 當發生以下情況之一時,進入Ⅱ級預警狀態: (1)預計或發生1小時降雨量達到80mm以上; (2)預報市區或上游6小時降雨量達120mm; (3)預報市區或上游24小時降雨量達220mm; (4)小東門溪或南際溪可能發生10~20年一遇洪水。   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應密切監視暴雨洪水發展趨勢和地質災害主要危險點狀況,重點對抗洪搶險工作作出部署,對主要防洪工程運行狀況實施監控;同時,各成員單位應按職責分工認真做好迎戰大洪水的各項準備工作。各有關單位除繼續做好前述第二款情況下受威脅人員轉移等各項工作外,相關單位還應做好下列重點工作: 4.2.3.1 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 (1)召開防汛會商會及指揮部成員緊急會議。 (2)發出部署抗洪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 (3)及時組織力量封堵防洪缺口。 4.2.3.2 市政府辦公室 (1)了解城區抗洪救災動態,向市政府領導報告有關情況。 (2)督促蕉城區、東僑開發區政府全面做好防御工作,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4.2.3.3 市防汛辦 (1)實時收集掌握城區抗洪救災動態。 (2)向指揮部有關成員單位通報汛情、險情和災情。 (3)提出決策指揮建議,為指揮部擬制文件。 (4)加強與寧德軍分區、寧德武警支隊的聯系,協助做好軍警、民兵預備役人員投入抗洪搶險的準備工作。 (5)經指揮部領導批準后,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防洪信息。 (6)向市委、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領導和省防辦報告情況。 4.2.3.4 市氣象局 (1)分析并預報市區及上游未來降雨趨勢,特別要做好短時降雨的監測預報工作。 (2)參與防汛及防洪調度會商研究。 4.2.3.5 市水文局 (1)加密對市區河流水文站點洪水的預測預報,并及時向市防指報告洪水預報情況。 (2)參與防汛及防洪調度會商研究。 4.2.3.6 市水利局 (1)督促蕉城區水利局做好防洪搶險準備及城區防洪堤的安全檢查和巡查。(2)在洪水到來之前,提出封堵防洪缺口的方案,報市防指。 (3)參與防汛及防洪調度的研究決策。 4.2.3.7 寧德軍分區 (1)根據掌握的實時重大汛情、險情和災情,協調駐寧解放軍、武警和民兵預備役人員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2)向市防汛指揮部報告所轄部隊準備和投入抗洪救災力量及進展情況,協助做好城區防洪缺口的封堵工作。 4.2.3.8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做好城區危險和隱患路段的交通管制,協助做好防洪缺口的封堵工作。 4.2.3.9 武警寧德支隊、消防支隊 (1)根據掌握的實時重大汛情、險情和災情,部署所轄各部隊做好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隨時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2)向市防汛指揮部報告所轄部隊準備和投入抗洪救災力量及進展情況,協助做好城區防洪缺口的封堵工作。 (3)準備好沖鋒舟及其他搶險器材,隨時投入抗洪搶險工作。 4.2.3.10 寧德電業局 (1)堅持24小時值班。 (2)部署電力部門防抗大洪水的各項準備工作。 (3)落實可能受淹配電房、變電房、變電站及電力線路的防洪方案,及時啟動市區應急供電預案,確保市區供電。 (4)組織110供電保障小組隨時處理應急供電故障。 (5)切實保障黨、政、軍、通訊、防汛、氣象、醫院、公安、看守所等重要部門的用電。 4.2.3.11 市交通局 (1)堅持24小時值班。 (2)組織運輸企業,共同做好進出寧德城區交通干線和搶險救災重要道路的保暢通工作,及通航水域內運輸方面安全防范和水路運輸保障工作。 (3)組織做好抗洪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的緊急運輸工作。 4.2.3.12 市、區通信部門(中國電信、移動、聯通等) (1)組織落實防汛應急機動通信設備和隊伍,部署各自通信保障工作。 (2)保障黨、政、軍,防汛及抗洪搶險指揮的通信暢通。 (3)及時將經過有權發布信息部門確認的防汛相關信息,以聲訊、短信等方式發送至市區各電信、移動、聯通手機用戶。 4.2.3.13 市國土資源局 (1)堅持24小時值班。 (2)組織地質災害防治小組人員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 (3)指導做好市區防御滑坡等地質災害工作,督促有關部門、單位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性斜坡范圍內重點工程、單位及居民房前屋后的巡查,責成責任人做好監測和防范工作。 (4)掌握市區重點地區的地質險情動態,并向市委辦、市政府辦和防汛指揮部報告重點險情及處理情況。 4.2.3.14 市教育局 部署、落實教育系統安全工作,特別是在校學生的安全轉移,以及危險校舍的安全防范工作。 4.2.3.15 市建設局 (1)堅持24小時值班。 (2)負責做好市區自來水供應的保障工作,及時搶修出現的管道沖毀、破裂等事故,有效應對市區自來水供應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3)負責落實應對措施,做好市區下水管道、市政設施的巡查、維護工作。 4.2.3.16 市民政局 (1)堅持24小時值班。 (2)組織做好人員轉移后的生活安置,安排好災民的吃、住、穿等工作。 4.2.3.17 蕉城區黨委、政府,東僑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 (1)主要領導全面負責抗洪救災工作。 (2)及時組織力量封堵防洪缺口。 (3)組織和落實相關街道、居委會做好受淹地帶人員的安全轉移以及生活安置工作,做好避難地點災民吃住穿的安排。 (4)組織搶險隊伍,發動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投入抗洪救災。 4.2.3.18 蕉城區防汛指揮部、東僑開發區管委會 (1)堅持24小時值班。 (2)及時將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的部署等向區黨委、區政府匯報,并傳達到基層和有關單位,同時結合實際作出防范部署,做好跟蹤、檢查、落實和督促工作。 4.2.3.19 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閩東日報社、寧德電視臺 (1)負責落實防汛抗洪相關的宣傳報道工作,組織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市級新聞單位,播發市委、市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有關防洪工作部署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汛情通報,以及市氣象局和寧德水文局的有關暴雨、洪水警報預報的播發工作。 (2)負責統一接待、安排市外主要新聞媒體單位來寧采訪的記者,做好全市防汛抗洪搶險的宣傳報道工作。大力宣傳報道防汛搶險救災的英雄事跡,及地方、部門的重要抗洪動態。 (3)負責組織新聞媒體做好中央、省、市領導對防洪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本市部署抗洪搶險工作的宣傳報道等。 4.2.4 當發生以下情況之一時,進入Ⅰ級預警狀態: (1)預計或發生1小時降雨量達到100mm以上; (2)預報市區或上游6小時降雨量達150mm; (3)預報市區或上游24小時降雨量達250mm; (4)小東門溪或南際溪可能發生20~30年一遇洪水。   出現上述情況之一時,城區防汛形勢已進入緊急狀態,并由市委、市政府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時期,一切以城區防洪工作為中心,各部門啟動各自抗洪搶險救災應急預案,按預案開展各項工作,按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力做好有關抗災救災工作。此時,抗洪搶險救災已成為市委、市政府的頭等大事和當務之急,所有單位和部門均應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直接為抗洪搶險救災服務的重要部門,應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謀服務。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直接組織、指揮、部署市區的抗洪搶險工作;各分管領導負責組織、指揮、部署分管部門的抗洪搶險工作,掛點中心城區的市領導,深入第一線與區黨、政領導,共同組織、指揮、部署抗洪搶險工作。市直各有關單位主要領導必須及時到崗到位,掌握情況,主動向市領導報告情況,積極主動投入抗洪救災工作。除繼續認真、全面做好前述第三款情況下的各項工作外,所有單位實行24小時值班,同時還應做好下列重點工作: 4.2.4.1 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 (1)執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抗洪搶險救災決策。 (2)總指揮坐鎮指揮部辦公室指揮,有關副總指揮及部分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在指揮部辦公室協助總指揮工作。 (3)審議并發布進人緊急防汛期的命令。 (4)協調部隊、縣(市、區)、部門的抗洪搶險救災行動。 (5)必要時建議市委、市政府聯合發布抗洪救災緊急動員令,對市領導分別到第一線指揮抗洪工作提出相關建議。必要時建議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發表電視講話,進行全民緊急總動員。 (6)實時向上級報告水情及發展趨勢。 4.2.4.2 市政府辦公室 (1)實時掌握和通報抗洪搶險救災的動態。 (2)按指揮部分工,具體協調寧德軍分區和駐寧部隊、各部門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力量。 (3)必要時向省軍區、兄弟市或省有關部門請求兵力、物資、設備、資金等方面的支援。 4.2.4.3 市防汛辦 (1)向指揮部提出進入緊急防汛期的建議。 (2)跟蹤督查各地對指揮部和上級各項決定和命令的落實情況。 (3)掌握特大洪水的信息,分析研究洪災發展趨勢,對金涵等城區上游水庫及下游東湖塘25孔水閘的防洪調度實行嚴密監視。 (4)提出保障重點部位、地域或工程的應急防御建議。 (5)了解掌握重大險情、災情和由洪水引發的其它重大突發事件,并提出應急處理建議。 4.2.4.4 市氣象局 (1)分析并預報未來的降雨和天氣情況。 (2)參與防汛及防洪調度的研究會商。 4.2.4.5 市水文局 (1)逐時掌握主要水文控制站的洪水水位、流量變化情況。 (2)滾動預報沿河各水文控制站洪水水位過程。 4.2.4.6 市水利局   對水利部門全力投入防抗特大洪水的各項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 4.2.4.7 寧德軍分區 (1)協調各駐寧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投人抗洪搶險救災。 (2)派出領導到指揮部辦公室協助總指揮工作。 (3)必要時協同指揮部和市政府辦公室向省軍區申請兵力和裝備支持。 4.2.4.8 武警寧德支隊、消防支隊 (1)部署所轄部隊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2)派出領導到指揮部辦公室協助總指揮工作。 4.2.4.9 寧德電業局   按照應急供電預案要求,全力以赴確保市區供電。 4.2.4.10 市民政局   組織做好災民緊急轉移后的生活安置,安排好災民的吃、住、穿等工作。 4.2.4.11 市衛生局 (1)部署落實衛生系統做好災區疾病防治工作。向相關部門通報衛生醫療器具、藥品短缺情況,協助做好調配調撥工作。 (2)派遣醫療衛生隊伍到災區開展流調、指導消殺、救治傷病員。 (3)組織醫療、衛生保障小組處理解決醫療、衛生方面問題。 4.2.4.12 市、區通信部門(中國電信寧德分公司、中國移動寧德分公司、中國聯通寧德分公司) (1)組織通信保障小組及時處理解決通信問題。 (2)確保市黨、政、軍機關防汛和搶險救災指揮通信的暢通。(3)及時將經過有權部門確認的防汛相關消息、受淹區域居民撤退路線等信息,以聲訊、短信等形式發送到市區各電信、移動、聯通手機用戶。 4.2.4.13 市交通局、公路局 (1)做好抗洪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的緊急運輸工作。 (2)組織協調區交通局、公路局,做好進出寧德市區交通干線和搶險救災重要道路的保暢通工作。 4.2.4.14 市國土資源局 (1)指導做好市區防御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工作,督促有關責任部門、單位及時組織地質災害危險點范圍內人員避讓撤離。 (2)掌握市區地質災害險情、防御及處理情況,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防汛指揮部報告情況。 4.2.4.15 市經貿委 (1)部署落實系統內各企業單位的防洪安全保障工作。 (2)指揮協調系統內有關單位做好服務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3)負責救災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應急織供應保障工作。建立應急商品供應保障機制,及時調運,平抑物價。特別要保障轉移災民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4.2.4.16 市教育局   部署落實教育系統做好各學校安全工作,特別要做好在校生的安全轉移工作,必要時應采取停課、人員撤離危房等措施確保安全。 4.2.4.17 市建設局 (1)組織搶險隊伍,要重點檢查并隨時掌握供水、供氣情況,排除安全隱患,一旦出險,立即調遣搶險隊伍趕赴現場開展搶險工作,保障居民的水、氣供應。 (2)加強市政設施維護力量,強化巡查、搶修工作,及時疏通下水管道。 4.2.4.18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全面動員投入抗洪搶險。 4.2.4.19 蕉城區黨委、政府,東僑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 (1)認真執行市委、市政府重大抗洪搶險救災決策部署,結合轄區實際進一步落實責任,發動市民全力投入抗洪救災工作。 (2)收集匯總管轄區域內的災情并上報,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 (3)安置災民,穩定社會。 4.2.4.21 蕉城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東僑開發區管委會   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的部署,按照區黨委、區政府的布置進一步做好督促、檢查和落實工作。 4.2.4.22 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寧德電視臺、閩東日報社 (1)及時播發市氣象局和市水文局有關暴雨、洪水警報。 (2)播發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汛情通報和有關防洪部署。 (3)宣傳報道防汛搶險救災的英雄事跡和各地各部門的重要抗洪動態。 4.3預防預警行動 4.3.1 預防預警準備   包括思想、組織、工程、預案、物料和通信準備,防汛檢查及日常管理,以及與相關行業應急預案的協調等。 (1) 思想準備。加強宣傳,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增強全民水患意識、依法防洪意識和防洪自我保護意識,做好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準備,建立健全防汛組織機構,落實防汛責任人和防汛、搶險隊伍,加強防汛、搶險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防汛搶險能力。 (2) 工程和預案準備。做好河渠管涵清淤清障工作,按時完成應急度汛工程和水毀工程修復任務,修訂和完善水庫等重點防洪工程防洪預案,落實人員安全轉移安置預案。建立相關協調機制,注重與相關應急預案的相互銜接。 (3) 物資和通信準備。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要的防汛搶險機具、車輛、器材。在防汛重點部位現場儲備一定數量的搶險物料,以應急需。充分利用社會通信公網,確保防汛通信、蓄滯洪區預警反饋系統完好暢通和指揮調度指令及時傳遞。 (4) 防汛檢查和日常管理。建立分級檢查制度,實行單位自查和上級核查相結合的方法,發現薄弱環節,明確責任,限時整改。加強對防洪排澇設施的日常管理,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查傾倒垃圾、私搭亂建、破堤取土、墾堤種植等違法事件,確保防洪排澇工程正常運行。 4.3.2 江河洪水預警行動   當預報可能即將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時,各鄉鎮、辦事處防汛指揮機構應按照預警級別規定提早預警,通知各村(居委)做好相關準備。 4.3.3 山洪災害預警行動   當氣象局預報有局地大到暴雨時,電話通知有關單位,提醒易發生山洪災害地區居民、企業加強觀測,及時將預報用電視等發布,必要時進行人員轉移。 4.3.4 暴雨漬澇預警行動   當氣象預報有暴雨時,預警級別Ⅲ級時通知排澇工程啟用,發布預報信息,做好思想上準備;預警級別Ⅱ級時,向受淹區所有單位和居民發出預報信息,對比較重要的物資開始轉移;預警級別Ⅰ級時人員全部按指定路線向計劃安置地點轉移。   各單位應隨時掌握排澇工程設施運行情況并做好防澇自保和排澇的相關準備。必要時通知低洼地區居民及企事業單位及時轉移人員和財產。 5 應急保障 5.1 通信與信息保障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四十三條“電信部門應當優先提供防汛抗洪通信的服務”要求,任何通信運營部門都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暢通的責任。市、區電信、移動、聯通及其他通信運營部門要依法保障防汛信息在任何情況下優先暢通,保障氣象、水文、汛情、災情有關信息的及時傳遞。 (2)防汛指揮機構應按照以公用通信網為主的原則,合理組建防汛專用通信網絡,加快信息傳輸現代化建設,逐步實現對重要防洪工程的實時監測,確保信息及時暢通傳輸。有關堤防及水庫管理單位必須配備通信設施。 (3)汛期擔負防汛任務的單位24小時專人值班,保證各種防汛信息的及時上傳下達。各級防汛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要保證本單位值班電話暢通,單位負責人手機隨時處于開機狀態,一旦有汛情能保證各單位領導能迅速了解情況及時布置防汛搶險任務。水庫管理單位必須按要求配備通信設施,并保證通信設施的正常使用。在抗洪搶險中,防汛指揮部與各單位、部門間的通訊聯系以有線電話、手機為主,必要時要利用無線通訊設備如對講機等來進行現場搶險指揮,確保防汛信息、防汛指令暢通無阻。 (4)防汛指揮機構要協調通信管理部門,按照防汛的實際需要,將有關要求納入應急通信保障預案。出現突發事件后,通信部門應啟動應急通信保障預案,迅速調集足夠力量搶修損壞的通信設施,力爭在最短時間內修復通訊,努力保證防汛通信暢通。必要時,調度應急通信設備,為防汛通信和現場指揮提供通信保障。 (5)緊急情況下,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可充分利用公共廣播電視等媒體以及手機短信等手段向社會發布信息,通知群眾快速撤離,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5.2 搶險與救援保障 明確搶險救援裝備、技術力量、隊伍(含專業與非專業隊伍)、專家組在管理和啟動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各類工程、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基礎設施、房屋建筑、交通干線搶險、搶修,以及人員救護等。 5.2.1 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保障 (1)城區堤防及上游水庫、水電站等水利水電工程應編制工程應急搶險預案。當水庫、水電站、城區堤防出現險情后,按照險情的大小及緊急程度,分別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或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派出工程技術人員趕赴現場,研究優化方案,并由防汛指揮長組織實施。 (2)市、區兩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水庫、水電站管理單位、有防汛抗洪任務的部門單位以及受洪水威脅的其他單位,儲備的常規搶險機械、物資和救生器材,應能滿足搶險急需。 5.2.2 應急隊伍保障 (1)搶險隊伍是指駐寧部隊,市、區公安武警、消防支(大)隊,及區、鄉鎮(街道)人民政府為防汛抗洪搶險組織的民兵預備役部隊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含省、部駐寧企事單位)干部職工搶險隊伍及區武裝部組織的抗洪搶險隊伍。市、 區人民政府及防汛指揮部在汛前必須落實防汛搶險隊伍的組織工作。有防汛任務的區、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都要組建防汛搶險隊伍。 (2)鄉鎮(街道)防汛搶險隊伍以民兵預備役為主,由鄉鎮(街道)武裝部長帶隊,以居委會(社區)為單位組織;市、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防汛搶險隊伍以干部、職工為主,由單位主要領導帶隊,以部門為單位組織。全部搶險隊伍要建立人員編組并建立名冊,確定責任人,責任地段,人員召集方式和聯系手段,報市、區防汛指揮部門備案。市、區防汛搶險專業隊伍由武警、消防支隊和區人武部組建。區人武部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的防汛搶險技能演練,提高隊伍快速反應能力和實戰能力,確保出險時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3)非緊急情況下原則上不調動武警、消防部隊、駐寧部隊搶險。確需武警、消防、駐軍部隊參與抗洪搶險時,市和區人民政府及指揮部要及時商請軍事指揮機關按規定組織實施。本著“先武警、后駐軍”的原則統一調度。當防洪工程發生重大險情,或遭受大洪水時,由市和區防汛指揮部指揮長決定請求武警、駐軍部隊支援。緊急情況下,調動武警、消防、駐軍部隊參與抗洪搶險時,由市防汛指揮部指揮長統一指揮調度。武警、消防、駐寧部隊參與抗洪搶險過程由所在部隊首長負責具體組織指揮。市和區人民政府及防汛指揮部要盡力為參與抗洪搶險的武警、駐寧部隊官兵提供搶險所需設備、物資,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5.2 公益設施管護 (1)供水、供氣在洪災時的安全保障措施由市建設局等有關部門、單位負責。汛前要組織人員對以上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維修,消除隱患,汛期要組建搶險搶修專業隊伍并制定出水、氣供斷保障方案、避免發生斷水斷氣影響市民正常生活。災后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恢復已損壞和中斷的供水、供氣。 (2)下水道在洪災時的安全保障措施由市建設局負責,汛前要組織對下水道的清理疏浚,汛期要組建搶險搶修專業隊伍并制定出下水道疏通方案,避免在洪災發生時因下水道堵塞導致群眾財產損失事件的發生。災后要及時排除下水道堵塞物和組織人員對街道、沿江路段進行清淤。 5.3 供電與運輸保障 5.3.1 供電保障   寧德電業局主要負責抗洪搶險、搶排漬澇、抗洪救災等方面的供電需要和應急救援現場的臨時供電。要求汛期供電線路和主體設備不得帶病運行。洪水出現時,要力爭做到淹沒區全部及時停電,非淹沒區正常供電。要保證防汛指揮決策有關機關、首腦機關、公安機關、醫院、災民安置點、救災現場的正常供電。寧德電業局要組建電力搶險維護隊伍,落實責任,制訂出救災現場臨時供電辦法,保證搶險照明需要。災后要盡早恢復正常供電。 5.3.2 交通運輸保障   市、區兩級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大洪水時用于搶險、救災車輛、船舶的及時調配。在抗洪搶險期間要優先保證防汛搶險人員、防汛救災物資的運輸;負責群眾安全轉移所需地方車輛;必要時按照《防洪法》四十五條“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按照防汛指揮機構的決定,依法實施陸地和水面交通管制”的規定,交通部門要保障防汛搶險交通運輸任務,公安部門負責保障抗洪搶險、救災物資運輸車輛暢通無阻。 5.4 治安與醫療保障 5.4.1 治安保障   公安部門主要負責做好洪澇災區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抗洪救災、工程設施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保證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負責組織搞好防汛搶險的戒嚴、警衛工作,維護災區的社會治安秩序。有關街道、居委會(社區)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5.4.2 醫療保障   衛生部門主要負責災區疾病防治的業務技術指導;組織醫療衛生隊赴災區巡醫問診,負責指導災區防疫消毒、傷員救治等工作。 (1)洪災期間的醫療救護和災后防病處理由市、區衛生局負責組織實施。在汛前,市、區衛生局應制定救災防病方案,下發各醫療衛生單位,并且要督促落實。市、區醫療衛生單位,應按照救災防病方案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要落實救災專門人員,搶險救護車、病床,確保災情發生時能立即投入救災搶險中去。 (2)救災以及災后的疫情監測、防疫由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要在災民臨時安置站進行疫情監測、消毒,檢測食品及飲用水的衛生狀況,必要時可對災民進行預防性接種等手段來防止相關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對受災地區洪水過后要首先指導災區群眾實施消毒處理,使災區衛生條件符合衛生標準。 5.5 物資與資金保障 5.5.1 物資保障 (1)物資儲備 a、市區各級防汛抗旱機構、市政維護處、龍津河管委會、市區堤防工程管理單位以及受洪水威脅的其他單位應按規范儲備防汛搶險物資。市區各防洪重點地段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到現場儲備或就近儲備。防汛搶險物資采取“代儲為主,自儲為輔”的辦法,實行分級分部門儲備。 b、防汛搶險物資儲備要做到品種、數量、庫房、保管人員、聯系電話、調度制度、運輸方式“七落實”,并報市和區防汛指揮部備案。 (2) 物資調撥 a、市防汛指揮部和區防汛指揮部要建立健全防汛搶險物資調用制度,江河防汛搶險物資調用由市防汛指揮部和區防汛指揮部按規定分級調度。中型水庫防汛搶險物資由市和區防汛指揮部調用,小型水庫防汛搶險物資由所在地鄉鎮(街道)人民政府及水庫管理單位調用。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用防汛搶險物資。 b、防汛搶險物資器材的調用,由搶險單位向防汛抗旱指揮部提出申請,經防汛抗旱指揮部批準同意后,由防汛物資儲備單位組織實施。申請調用防汛儲備物資必須出具文字報告,內容包括:申調原由、物資品種、數量、運往地點、時間要求及簽發人等。緊急情況可先電話請示,再補辦文字手續。一般情況由申請調用單位自組運力提貨;緊急情況可申請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運力送貨。 c、當儲備物資不能滿足要求時,必要時可向省防汛辦提出申請,請求調撥防汛搶險物資;也可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征集。 5.5.2 資金保障 (1)市、區財政應當安排必要的防汛經費保障防汛工作的順利開展。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四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投入的總體水平”規定,應當隨著防汛形勢的發展,逐年增大城區防洪有關投入。 5.6 社會動員保障 (1)防汛抗洪是社會公益性事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利工程設施和防汛抗洪的責任。 (2)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做好全社會搶險救災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干部、群眾救災和自救能力。 (3)汛期,市、區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特別是各街道辦事處應根據洪水災害的發展,做好動員工作,組織社會力量投入防汛抗洪。在嚴重洪澇災害期間,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應按照分工,特事特辦,急事急辦,解決防汛抗洪的實際問題,同時充分調動本系統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4)各街道辦事處要加強對防汛抗洪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在防汛抗洪的關鍵時刻,行政首長及包保領導應靠前指揮,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抗災減災。 (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四十五條“在緊急防汛期,防汛指揮機構根據防汛抗洪的需要,有權在其管轄范圍內調用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和人力,決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礙物和其他必要的緊急措施”和第五十二條“有防洪任務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安排一定比例的農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用于防洪工程設施的建設、維護”的規定,緊急防汛期,由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進行社會動員,保障防汛搶險工作順利開展。非緊急防汛期,由各級政府負責社會動員,保障防洪工程設施的建設和維護。 5.7 宣傳、培訓和演習 5.7.1 公眾信息交流 (1)汛情、工情、災情及防汛抗洪工作等方面的公眾信息交流,實行分級負責制,一般公眾信息由本級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同志審批后,可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 (2)當金溪、小東門溪、南際溪等溪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呈上漲趨勢;城區上游發生暴雨山洪,造成較為嚴重影響,按分管權限,由市、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統一發布汛情通報,以引起社會公眾關注,參與防汛救災工作。 5.7.2 培訓 (1)采取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培訓。市防汛指揮部負責縣(市、區)防指負責人和防汛搶險技術人員培訓;區防汛指揮部負責鄉鎮(街道)防指負責人、防汛搶險技術人員和防汛機動搶險隊骨干的培訓。 (2)培訓工作應做到合理規范、考核嚴格、分類指導、保證培訓工作質量。 (3)培訓工作應結合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每年汛前至少組織一次培訓。 (4)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消防等部隊防洪搶險應急培訓,由部隊統一安排,地方有關部門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協助。5.7.3 演習 (1)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應急演習,以檢驗、改善和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 (2)各類搶險隊伍必須針對當地易發的各類險情有針對性地每年進行抗洪搶險演習。 6 后期處置 6.1 災后救助   當發生嚴重災情,洪水開始退落后,市、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把抗洪工作重點轉移到救災工作上來,抓好安置災民、醫療防疫,恢復災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各項支援災區工作,并結合各自實際做好向上級爭取資金工作。 6.1.1 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 (1)召開成員緊急會議,部署、協調有關救災工作,必要時建議市政府召開救災緊急會議。 (2)必要時由指揮部成員單位組成工作組到抗災第一線,慰問災民,協助指導抗災救災。 (3)向省防辦和省有關部委報告汛情與災情。 6.1.2 市政府辦公室   當發生較大災害情況下,必要時根據市政府指示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向省政府和省有關部委匯報災情,爭取省的支持以及中央的支持。 6.1.3 市防汛辦 (1)繼續嚴密監視洪水動向,直至江河主要控制站的洪水位退到警戒水位以下。 (2)收集災情,并與有關部門共同會商,核實,匯總災情。 6.1.4 寧德水文水資源勘測分局 (1)繼續嚴密監視并實時報告洪水動向,直到江河主要控制站的洪水位低于警戒水位。 (2)及時分析暴雨洪水的主要特性,論證最大降雨點頻率和洪水頻率、成因及規律,并向指揮部報告。 6.1.5 市經貿委 (1)組織系統內企業統計、核實災情,并組織各企業恢復生產。 (2)根據受災情況,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落實好所需緊急救災食品,并按時供應災區。 6.1.6 市民政局 (1)及時組織向災區派出工作組,慰問受災群眾,了解災情,指導災區自救。 (2)組織向災區緊急調運救災物資;協助災區安置和救濟災民,安排好災民生活。 (3)及時掌握各地安置災民動態,幫助災區重建家園。 (4)協助指揮部收集、核實、匯總災情。 6.1.7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組織公安機關投人救災工作,維護好災區社會治安,及時掌握災區社會治安動態,視情采取必要的管制和其他應急措施。 6.1.8 市衛生局 (l)組織醫療隊到災區救治傷病員,指導醫療衛生防疫工作。 (2)加強災區疫情監測,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災防病知識宣傳,做到災后無大疫。 (3)經市政府批準統一向外公布災區疫情。 6.1.9 市教育局 組織做好各級各類學校救災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6.1.10 市財政局 (1)負責救災資金的管理和監督。 (2)會同其他各有關部門向上級爭取中央、省救災資金。 6.1.11 市交通局 (l)協調組織安排救災救濟物資的運輸。 (2)部署、指導災區搶修交通主干線,安排水毀路段的修復。 6.1.12 市電信管理部門   組織部署通信機線設備搶修,盡快恢復災區通訊。 6.1.13 寧德電業局   組織部署電力線路搶修,盡快恢復災區供電。 6.1.14 市農業局   組織部署災后農業生產自救,指導受災區調整種植結構,向災區調運種子種苗,做好恢復農業生產工作。 6.1.15 市水利局 (1)組織做好城區堤防等水利工程的水毀修復和除險加固。 (2)組織做好河道應急清障工作。 6.1.16 市國土資源局   及時了解城區地質災害情況,組織專家對發生地質災害點進行勘查,提出處理意見,為市政府防災決策當好參謀,督促、指導有關部門、單位和責任人做好監控,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 6.1.17 市建設局、規劃局 (l)負責重建家園規劃、設計及建設施工的工程質量監督等工作。 (2)負責做好城區城建公共設施、協助做好城區防洪工程水毀修復和河道清障等工作。 6.1.18 市、區委宣傳部、廣電局、寧德電視臺、閩東日報社 (1)做好救災工作的報道。 (2)加強衛生防疫工作宣傳,普及防病知識。 6.1.19 蕉城區防汛指揮部、東僑開發區管委會 (1)負責做好受災群眾的災后生活保障工作。 (2)組織受災群眾和企業開展災后重建家園和恢復生產工作。 6.2 搶險物資補充   針對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胡竹華

胡竹華

執業證號:

13101200910486540

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胡竹華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交通法

2016-09-0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5-04-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1995-1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準備工作機構的決定

1993-03-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2017修正)

2017-11-17

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1990-03-12

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

2013-02-10

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30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2009-08-17

國務院關于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的決定

2008-09-10

國務院關于修改《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07-22

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2007-09-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2007-04-25

國務院批轉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對精神病人的收容管理問題的請示

1956-03-27

統計干部技術職務暫行規定

1980-05-16

國務院關于推動經濟聯合的暫行規定[失效]

1980-07-01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制服丝袜怡红院|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你懂的|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91禁漫免费进入|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大胆gogo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a毛看片免费观看视频| 特级黄色一级片|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免费黄色福利视频|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啊灬嗯灬快点啊灬轻点灬啊灬|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深夜爽爽动态图无遮无挡| 国产精品边做奶水狂喷小说|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观看| 新梅金瓶1之爱奴1免费观|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97 | 男生被男生到爽动漫|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免费啪啪社区免费啪啪手机版| 91东航翘臀女神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