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加強擁軍優屬工作,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促進軍政軍民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云南省擁軍優屬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及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公民,應當依照本規定,履行擁軍優屬的職責和義務。全社會應當關懷、尊重撫恤優待對象,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
第三條 擁軍優屬工作實行國家、社會、群眾三結合的制度。市及縣區民政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協調和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擁軍優屬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擁軍優屬工作的領導,及時調整充實領導組織機構和辦事機構,協調解決擁軍優屬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擁軍優屬工作納入愛國主義教育、全民國防教育規劃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對各級領導干部的任期目標制,并作為考核干部、提拔晉級的內容和條件。
宣傳、廣播電視、報社等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宣傳報道工作,在全社會營造擁軍優屬氛圍,增強全民愛國擁軍意識和國防觀念。
民政、人事、勞動等有關部門要依據國家規定及時調整和完善擁軍優屬政策和措施,抓好落實。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保質、保量,及時供應駐軍(警)部隊的糧、油、水、電、煤、氣等生活必需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地方財政補貼的,應當予以補足。并有計劃地支持和幫助駐軍(警)部隊搞好農副業生產和營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部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第六條 教育、勞動、人事、科技等部門應當從師資、教育、場地、技術等方面幫助駐軍(警)部隊搞好軍地兩用人才培訓,支持部隊的科技進步,開展技術協作活動。
第七條 水、電部門對部隊用水、用電應當按計劃指標優先安排,保證供給,對部隊戰備訓練和軍事設施建設需要水、電增容和有關設備改造項目予以支持優先辦理。水、電增容的有關費用由相關部門依照規定,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支持和照顧。對部隊需要征用的土地,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優先考慮,并盡量給予解決。
第八條 駐軍(警)部隊在執行軍事演習、野營拉練、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時,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應當提供方便條件并熱情接待和慰問。車輛通過時,當地道路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保證其優先通行。
駐軍(警)部隊在搶險救災中的設備器械損耗,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從救災經費中予以適當補償。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根據規定,從技術、信息、資金、稅收等方面,扶持部隊、地方各軍休所和優撫對象開展生產經營。
第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駐軍(警)部隊集資、攤派。地方公益事業或建設項目,確需駐軍(警)部隊支援或支持的,應當報經同級人民政府統一協調安排。
第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非法占用或者毀壞軍事設施、軍用場地,不得到營區滋事擾亂。違者,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理。
第十二條 凡本市的公路、城市道路、橋梁、隧道、公共停車場,一律免收軍用車輛通行和停放費用,并設立“軍車免費”標志。
非機動車公共存車處,對現役軍人存放車輛,一律免費,并設立相應標志。
第十三條 火車站、汽車站應當對現役軍人、殘疾軍人實行優先售票,并設立“現役軍人、殘疾軍人優先”標志。有條件的應當為現役軍人和殘疾軍人設置售票窗口和開設專門的候車室(席)。
第十四條 商業、服務業對現役軍人應當實行優先、優質服務,并設立相應標志。
第十五條 殘疾軍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乘坐火車、客運汽車,購票時按照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減收票款;乘坐市內公共汽車享受免費待遇。
第十六條 元旦、春節、“八一”建軍節、國慶節,現役軍人、殘疾軍人、軍隊離退休人員和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憑現役軍人證、殘疾軍人證、休養證和優撫證件免費游覽公園和參觀紀念館(碑)、博物館。
部隊官兵集體游覽公園和參觀紀念館(碑)、博物館時,應當事先與上述單位取得聯系,憑團級以上單位介紹信免購門票。
第十七條 本市優撫對象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享受撫恤、補助和優待,按照有關規定享受減免醫療費用的待遇。在實施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中,按照有關規定對優撫對象實行優先安排。
第十八條 安置軍隊轉業干部、退役士兵,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任何單位和任何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絕接收軍隊轉業干部和退役士兵。
對軍隊轉業干部要妥善安置,認真培訓,合理使用。對在部隊時間長(20年[含]以上)、貢獻大、職務較高(團職[含]以上)和長期在邊防、海島、高原(青藏高原)、沙漠等艱苦地區工作、參加過對敵作戰的軍隊轉業干部,在安置、使用中應當給予照顧。
第十九條 人事、民政、計劃、勞動、公安、糧食、教育、衛生等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省、市的有關規定做好軍隊轉業干部、軍隊離退休人員、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以及隨軍、隨遷軍人配偶的安置、子女入學入托工作,按時完成接收安置任務。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大力開發使用軍地兩用人才。各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時,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錄用退役軍人。
義務兵和初級士官退出現役后,報考國家公務員、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第二十條 企業單位接收安置軍隊轉業干部、退役士兵,非本人原因,3年內不得解聘、辭退或者
解除勞動合同。
接收安置轉業干部、退役士兵的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落實他們的工作、工資、住房、培訓、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待遇。對按照規定需要安排工作的殘疾軍人,應當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并保證其在工資、保險、福利等方面與其他職工享受同等待遇,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不得辭退或者解除其勞動合同。
鼓勵復員、退役軍人和軍屬從事個體私營經濟,工商、稅務、金融、衛生、文化、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門,對符合條件的,給予優先辦理有關手續。
第二十一條 殘疾軍人和現役軍人配偶,原則上不得安排下崗,因特殊原因確需下崗的,所在單位、主管部門和就業管理部門應當采取措施使其盡快重新就業。
第二十二條 各企業事業單位對夫妻分居兩地的現役軍人配偶,在安排工作或者生產班次上應當給予適當照顧。在企業工作或者生產崗位上的軍人妻子,在子女3周歲以前,一般不得安排上夜班。
現役軍人配偶所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給予探親假,同年度現役軍人回家探親的,其配偶仍可享受一次探親假。現役軍人配偶探親期間,工資福利待遇不變,乘車(船)費由所在單位報銷,并不得因探親影響晉級加薪。
在地方的現役軍人配偶,符合在地方分房、購房條件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住房;無工作單位的由當地房管部門優先解決住房。
現役軍人配偶在農村的,當地人民政府在安排宅基地指標時,應當優先安排和照顧,并幫助解決建房中的實際困難。
第二十三條 革命烈士子女入學,應優先接收,家庭經濟確有困難的,各級學校應優先給予助學金優待;并減免部分費用。
現役軍人子女入學、轉學,教育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予以接收,不得收取國家規定以外的費用。對家庭生活困難的,酌情減免學雜費。
殘疾軍人、革命烈士子女、因公犧牲軍人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子女報考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高等院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并優先享受助學政策。
第二十四條 各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做好移交給地方的軍隊離退休人員和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的接收安置工作,落實有關政治、生活待遇。對需要建房征地的,應當從優辦理。移交給地方的軍隊離退休人員的醫療關系,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納入地方管理(退休人員按照相關規定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享受相應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第二十五條 縣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市規定的撫恤、補助標準,按時為優撫對象發放撫恤金、補助費。保障撫恤優待對象的生活不低于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二十六條 義務兵在服役期間,其家屬依照國家和省、市的規定,享受義務兵家屬優待金和其他優待。入伍前是農業戶口的,其原在農村的承包地(山、林)等繼續保留,本村調整承包時,應當征得他們的同意;入伍前是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的,其家屬享受的勞動保險福利待遇繼續享受。
第二十七條 對缺乏勞動力的農村優撫對象。當地應當組織開展幫耕、幫種、幫收等幫扶活動。
第二十八條 在國有企業工作的革命烈士家屬、殘疾軍人,不得安排下崗。在國有企業工作的軍屬,原則上不得安排下崗,確實需要下崗或者暫時不能上崗的,應當保障其生活待遇不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線,再就業時
勞動部門應當優先安排。家居城鎮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在購買住房、危房改造、集資建房時,按照有關規定享受適當照顧。
第二十九條 各級民政部門要開展“愛心獻功臣”活動,建立擁軍優屬保障基金。擁軍優屬保障基金實行專項帳戶、專戶管理、專款專用,用于解決優撫對象的特殊困難。
擁軍優屬保障基金的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另行規定。
第三十條 義務兵服現役期間,其家庭由當地人民政府發給優待金,優待標準不低于當地平均生活水平。
第三十一條 退出現役的一至三級殘疾軍人,由國家供養終身,對分散供養的,應當按照規定發給護理費。六級(含六級)以上殘疾軍人的醫療保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納入地方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紀念建筑物的投入,并充分發揮其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作用。
第三十二條 對侵犯軍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視情節輕重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或者給予行政處分,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在擁軍優屬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四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由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民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擁軍優屬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本規定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玉溪市擁軍優屬若干規定》(玉政發〔2000〕11號)同時廢止。
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07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