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襄陽市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征收與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襄陽市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征收與使用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理順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分配關系,規范分配秩序,加強征收與使用管理,保障國家所有者權益,根據《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湖北省人民政府第233號令、《襄陽市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市政府第8號令)的有關規定,制訂《襄陽市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征收與使用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本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適用于市直各行政單位(包括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機關)、社會團體和各類事業單位(以下簡稱行政事業單位)。
第三條 財政部門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征收與使用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按“統一征收,統一合同,統一票據”的原則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征收與使用進行管理。
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四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包括:
(一)資產出租、出借收入。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國有資產,采取出租、出借等方式取得的收入;
(二)經濟實體上繳的收入。經批準將閑置資產用來興辦賓館、酒店、招待所、培訓(藝術、會議)中心、商店等并取得工商企業營業執照的經濟實體上繳的利潤、承包費、管理費等收入;
(三)利用單位資產與其他單位合資、投資等取得的收入;
(四)利用政府無形資產或其他國有資產從事廣告經營所取得的扣減成本、費用、稅收后的凈收入;
(五)特許經營權收入。包括廣告位拍賣收入、交通部門客運線路及出租車經營權拍賣收入、礦產資源采礦權拍賣收入等;
(六)資產處置收入;
(七)其他收入。
第五條 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確定為經營性資產:
(一)房產整體或一部分用于出租、出借、合作或承包經營;
(二)房產整體或一部分折價合資入股興辦非法人經濟實體;
(三)行政事業單位新建辦公場所后,未經政府調劑使用且可用于經營的原辦公場所;
(四)行政事業單位興辦的各類經濟實體使用的國有資產;
(五)行政事業單位使用國有資產投入到各類經濟實體中形成的國有股權;
(六)其他依法可確定為經營性的資產。
第六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屬政府非稅收入,按照有關規定,由財政部門實施統一管理,收益全部繳入政府非稅收入匯繳專戶,由財政部門分類轉入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未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單位,比照以上規定執行。
第七條 行政事業單位依法取得國有資產收益時,必須向交款義務人開具由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湖北省非稅收入專用票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收益專用)》。
第三章 統一公開招租
第八條 行政事業單位利用所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對外投資(指事業單位)、出租、出借等經營行為的,要實行市場化方式集中招標,簽訂由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合同或協議;對不具備集中招標條件(指招標單位無法滿足招投標有關規定的)或零星少量的租賃資產,可由資產占有、使用單位結合租賃行情確定,并報財政部門核準后,簽訂由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合同或協議。經營性合同是取得國有資產收益的收款依據,要做到依法應收盡收。
第九條 具備集中招標條件的經營性資產,按市場化方式實行集中招標管理,統一在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依相關規定辦理。招標成功后,由財政部門、資產占有使用單位、中標方三方簽訂合同,中標方一次性交納相當于半年租金的保證金。
第十條 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經營合同期限管理。資產出租、出借合同期限一般不超過1年;對面積較大、一次性投入較多的可延長至5年,超過5年的,需報市政府批準。對外投資及其他經營合同期限一般不超過3年。
第十一條 對原有合同實行備案管理。在本細則公布前,對單位已簽訂的經營性資產經營合同,由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組織力量進行清理,屬于合法合規,且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內的,實行備案管理;對合同期限超過五年,特別是對少數租金水平嚴重偏低、明顯不合法不合規的超長期合同,必須依法予以糾正。
本細則公布后,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單方面簽訂的經營性資產經營合同,一律視為無效合同,并由資產占有使用單位承擔相應經濟責任。
第四章 票據管理
第十二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統一使用《湖北省非稅收入專用票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收益專用)》。
第十三條 財政部門負責專用票據的統一領用、統一保管、統一發放、使用核銷和監督檢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四條 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專用票據使用、保管、繳銷、審核等制度,確定專人負責,保證專用票據的安全和使用。禁止轉讓、出借、代開資產收益專用票據;禁止使用非法票據或者不按照規定開具資產收益專用票據。遺失資產收益專用票據的,領用單位應當及時報告財政部門,并在有關媒體上公告作廢。
第五章 收益使用管理
第十五條 行政事業單位取得的國有資產收益,使用權不變。行政單位主要用于償還基建欠賬、按規定發放獎勵工資、補充辦公經費不足等;事業單位主要用于償還基建欠賬、績效工資的發放等。財政部門不作調劑,不用于平衡預算。
第十六條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在扣除相關稅收及允許列支的有關處置費用后,主要用于繳入單位的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和改善辦公條件等,使用時按規定程序報批。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十七條 行政事業單位應將取得的國有資產收益及時繳入政府非稅收入匯繳專戶。凡不按期催收國有資產收益或繳納國有資產收益,時間超過3個月的,依法沒收其當期應繳收益;情節嚴重的,依法收回其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權,并依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從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金。
第十八條 財政部門要會同審計、監察等部門加強對國有資產收益征收與使用的監督,特別是對已簽合同的清理與管理,保證國有資產收益應收盡收。對在合同上弄虛作假、搞口頭協議、擅自重簽、變更或延長合同(協議)期限的;未按規定繳納國有資產收益以及隱瞞、截留、擠占、挪用和坐支等行為的,依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查處。
第七章 附 則
第十九條 行政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可根據本細則,結合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管理制度。
第二十條 本細則由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六部法律的決定
2015-04-24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13-03-1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1988)
198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2001)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萊索托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2006)
2006-02-28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4-23農田水利條例
2016-05-1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3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城鄉規劃編制單位資質管理規定
2012-07-02機關事務管理條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0-07-19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