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加強信訪秩序的管理,暢通信訪渠道,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根據國務院《信訪條例》、《山東省信訪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信訪人)從事信訪活動,各級機關處理信訪事項,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 市信訪局是全市信訪工作的主管部門;縣(市)區信訪局負責本轄區內的信訪管理工作,并接受市信訪局的業務指導。
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所屬部門確定的信訪工作機構負責本部門的信訪工作。
公安、民政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維護好信訪秩序。
工會、婦聯等群眾團體應當協助各級機關維護好信訪秩序。
第四條 信訪人依法進行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
信訪人進行信訪活動,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第五條 各級機關處理信訪事項,應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問題與教育疏導相結合的原則。對本機關職責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查清事實,認真負責地進行處理和解決;非本機關職責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及時轉交或告知信訪人到有關機關處理。
第六條 信訪人對下列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機關或者其上一級機關提出:
(一)對各級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建議和要求;
(二)檢舉揭發各級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三)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
(四)其他信訪事項。
第七條 信訪人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
信訪事項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調整范圍的,信訪人應當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第八條 信訪人采用書信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提倡署真實姓名、通信地址。檢舉、揭發、控告信應寫清被檢舉、揭發、控告人的姓名、單位、基本事實和投訴要求。
第九條 信訪事項采用走訪形式提出的,應當到有關行政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信訪接待場所提出。
第十條 信訪人表達群體意愿,確需采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反映,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第十一條 信訪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應服從有關機關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處理。
第十二條 各級機關對受理的信訪事項,應當即時處理并答復信訪人,信訪人要求書面答復的,辦理機關應當出具書面答復意見;不能及時處理的,一般應當在30日內辦理完畢并答復信訪人;情況復雜的,時限可適當延長,但一般不超過60日。
第十三條 信訪人不服信訪事項的處理,可請求原辦理機關復查。原辦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并予以答復;對復查意見不服的,信訪人可以自收到復查意見書之日起30日內請求上一級機關重新復查;上一級機關應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
第十四條 信訪工作人員在信訪活動中應當做到:
(一)秉公辦事、文明接訪,不得以權謀私;
(二)對信訪事項及時辦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三)不得將檢舉、揭發、控告材料轉交給被檢舉、揭發、控告的人員或單位,不得隱匿和擅自銷毀信訪材料;
(四)對信訪事項有利害關系的工作人員應予回避。
第十五條 信訪人在走訪中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聚眾鬧事、圍堵沖擊機關、攔截車輛、堵塞交通,不得在機關門前靜坐、示牌、散發傳單、張貼或鋪設大小字報等;
(二)不得阻礙機關工作人員執行公務,不得糾纏、侮辱、威脅、毆打機關工作人員;
(三)嚴禁攜帶危險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進入接待場所;
(四)走訪反映意見完畢,不得滯留,不得將老人、病人、殘疾人、嬰幼兒等舍棄在接待場所,不得占據辦公場所,不得損壞接待場所的公私財物。
第十六條 信訪人到各級機關走訪的,機關保衛部門應當配合信訪部門維護好信訪秩序。
第十七條 對于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有關機關應當在職權范圍內依法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響的發生和擴大。
第十八條 對信訪人中有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行為的精神病人,接訪部門所在地的公安部門應當依法采取保護性約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單位、場所加以監護的,由其居住地的縣(市)區公安部門依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信訪人違反本規定第十五條的,接訪部門可給予批評;批評無效的,由公安部門強行帶離現場,并按照《信訪條例》等有關規定予以收容、遣送、教育;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部門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各級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信訪事項中,因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由其所在機關給予批評教育或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本市區域內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管理信訪秩序,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12-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號)
2008-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
1982-03-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
1984-11-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1988)
198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沒收非法所得”是否包含沒收土地問題的答復
1990-08-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1996-10-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
1998-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決定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關于處理違法的圖書雜志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修訂]
1989-02-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
1983-03-05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 附:修正本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京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02-25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
2018-03-29《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