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條? 請求外國準予引渡或者引渡過境的,應當由負責辦理有關案件的省、自治區或者直轄市的審判、檢察、公安、國家安全或者監獄管理機關分別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提出意見書,并附有關文件和材料及其經證明無誤的譯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分別會同外交部審核同意后,通過外交部向外國提出請求。
「釋義」? 本條是關于我國向外國請求引渡或者請求引渡過境統一由外交部向外國提出的規定。
本條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我國政府對犯罪的我國有刑事司法管轄權的在國外的人,可以請求外國準予引渡或者引渡過境。這些人可能是我國公民在境內犯罪后逃離我國到國外的,有的可能是正在我國被羈押或者正在服刑期間而脫逃到外國的,還有的是在境外的我國公民實施了針對我國政府的犯罪需要引渡回我國追究其刑事責任的,還有根據我國同外國簽訂的有關國際引渡條約中規定的可以引渡到我國追究刑事責任的等等。
第二,規定了最初提出引渡請求的負責機關。主要是:由負責辦理有關案件的省、自治區或者直轄市的審判、檢察、公安、國家安全或者監獄管理機關。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關于刑事管轄權的分工規定(包括立案、起訴、審理等),對被要求引渡的人的案件具有法定管理權限的有關司法機關。“省、自治區或者直轄市的審判、檢察、公安、國家安全部或者監獄管理機關”是指需要提出引渡請求的案件,都要歸口到省一級。這是考慮到提出引渡請求是屬于涉及外交方面的特殊案件,作出這樣的規定是適宜的。另外,如前所述,由負責請求被引渡人的案件所處的訴訟階段的省一級主管機關負責提出引渡的請求,如在偵查起訴階段由負責偵查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提出,在審判階段由有關的人民法院提出,在監獄服刑期間則由監獄管理機關提出等,也是考慮根據誰主管誰負責和便利引渡的原則來作出規定的。
第三,規定了具體的程序。就是由上述負責辦理有關案件的省一級的有關主管機關分別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提出意見書,并附有關文件和材料及其經證明無誤的譯文。這里應當注意的是,一方面省一級的主管部門向對口的中央單位提出引渡請求意見書,同時還要附有關文件和材料及其經證明無誤的譯文。其中“引渡請求意見書”的具體內容基本上可參照本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一)請?求機關的名稱;(二)被請求引渡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國籍、身份證件的種類及號碼、職業、外表特征、住所地和居住地以及其他有助于辨別其身份和查找該人的情況;(三)犯罪事實,包括犯罪的時間、地點、行為、結果等;(四)對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及追訴時效方面的法律規定。“并附有關文件和材料”可以參考本法第十二條規定的內容。主要有:(一)為了提起刑事訴訟而請求引渡的,應當附有逮捕證或者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文件的副本;為了執行刑罰而請求引渡的,應當附有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或者裁定書的副本,對于已經執行部分刑罰的,還應當附有已經執行刑期的證明;?(二)必?要的犯罪證據材料。另外為了執行引渡的方便,如果掌握了被請求引渡人照片、指紋以及其他可供確認被請求引渡人的材料的,也應當一并提供。“經證明無誤的譯文”是指為了引渡執行的方便,應當在提供上述文件和有關材料并且經有關的主管機關正式簽署或者蓋章的同時,為了更加方便、及時地取得對方國家的批準,還要提供被請求引渡人所在國家的語言文字的翻譯文本。本條規定的有關部門需提供的請求引渡意見書,并附有關文件和材料及其經證明無誤的譯文的具體格式和內容,基本上可以參照本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和第十三條的規定操作。但是如果有關的中央部門,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和司法部根據本部門或者本系統的實際情況的需要,并且根據本法的規定制定了有關的具體規定的,應當按照有關的具體規定執行。
第四,向外國提出準予引渡或引渡過境的請求,統一由外交部向外國提出。本條規定,在最初提出引渡請求的省一級的有關部門按照上述程序的規定的內容向中央有關部門提出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分別會同外交部審核同意后,通過外交部向外國提出請求”。其中“分別會同外交部審核同意后,通過外交部向外國提出”,是指上述中央的有關部門在接到最初提出引渡請求的省一級有關部門按照本條規定提供的有關材料后,會同外交部審核同意。其中審核的主要內容也就是本條的規定內容和參照本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的規定以及中央有關部門的具體規定內容。另外,審核的另一項內容還包括根據我國與請求被引渡人所在國的外交關系、當時的國際形勢和該引渡事宜可能在國際造成的影響等因素,還要進一步提出引渡的具體操作方案和具體執行方法的意見,最后由外交部向外國提出請求。由于外交部是負責我國外交事務的部門,因此最后要經過外交部向外國政府提出引渡請求這一必經程序。
第四十八條? 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在向外國正式提出引渡請求前,通過外交途徑或者被請求國同意的其他途徑,請求外國對有關人員先行采取強制措施。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在緊急情況下請求外國對有關人員先行采取強制措施的規定。
在通常情況下,國際上處理有關的引渡事宜,都要經過正常的外交途徑和必經的法律程序。而且請求引渡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必須得知被請求引渡人的具體所在,也就是他的蹤跡。這也是提出請求引渡的國家向被請求引渡人所在國要提供的一個基本事項。但在有些情況下,特別是在緊急的情況下,比如一個長期逃竄在國外,又是請求引渡的國家希望急于引渡回國的重要人犯,如果在好不容易得知該人犯的具體所在國或者所在地的情況下,如對該被請求引渡的人不采取緊急和必要的強制措施,就會對該人犯失去控制,而且會導致引渡的最終失敗。因此,按照國際上的通常做法,可以請求被引渡人所在的國家給予協助,采取緊急的強制措施,先將被請求引渡的人控制起來,以防止被請求引渡的人再次脫逃。本條就是按照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和我國的實際情況作出這樣的規定的。
本條規定中的“在緊急情況下”主要就是指如不立即采取強制措施,就有可能脫逃、藏匿、自殺等情況。一般來說,一個負案在逃的又是逃離國家到國外的重要人犯,為了躲避有關司法機關的緝拿,總是居無常所,四處躲藏,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匆忙逃離原住所。這也是各個國家之間實施引渡面臨的一個難題。許多國家的引渡事宜最終未能成功,就是沒有解決好對被請求引渡人事先實施監控的問題。因為畢竟人犯遠離本國國土,在司法管轄方面鞭長莫及。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現在國際上通常采取國家之間給予協助的做法。應請求引渡國的請求,及時將被請求引渡人采取適當的和必要的強制措施監控起來,為以后的引渡得以順利進行奠定基礎。引渡本身就是一種國際行為,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也成為當今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但是具體操作起來也不那么簡單。因為在兩個國家之間發生的引渡事宜,有時關系到國際形勢,有時還關系到兩國之間的關系等等復雜因素。雖然說打擊犯罪是每個國家都義不容辭的責任,但被請求引渡人的所在國是否最終同意協助引渡,不僅要經過該國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加以審查,有時還取決于其他一些復雜的原因,諸如上述的國際形勢和兩國之間的關系等。但有一條可以說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在要經過政府之間進行交涉的一段時間里,如何先行將被請求引渡人監控起來,不致使其失控而無法使引渡順利進行的這一目標,則是每個提出請求引渡的國家所積極追求和努力的。
本條規定的“可以在向外國正式提出引渡請求前,通過外交途徑或者被請求國同意的其他途徑,請求外國對有關人員先行采取強制措施”,其中“可以在向外國正式提出引渡請求前”,是指正是由于在上述的緊急情況下,必須將被請求引渡人先行控制起來,才有使該被請求引渡的人被引渡回國的可能,所以有關部門在一旦得知被請求引渡人的消息,也無論我國政府是否已經通過正常的外交途徑向被請求引渡人所在國提出引渡的請求,都可以“通過外交途徑或者被請求國同意的其他途徑”向被請求引渡人所在國提出對該被請求引渡人先行采取強制措施的司法協助的請求。“通過外交途徑或者被請求國同意的其他途徑”,是指雖然有關部門為了對付防止被請求引渡人脫逃的緊急情況,需要向被請求引渡人所在國提出對被請求引渡人采取緊急強制措施的,仍然需要通過外交途徑向有關國家提出。也就是通過我國外交部門向有關國家政府的外交部門正式提出。隨著國際間的交往與合作的日益發展,特別是為了更有效地打擊和鏟除那種跨國的犯罪活動,適應國際犯罪形勢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各個國家間紛紛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司法合作方式。如國際刑事警察組織、有些國家之間簽訂的司法協助條約以及其他種類的司法合作方式等等。這些合作方式為各個國家間進行在緊急情況下實施引渡事宜提供了大量的方便。為使國家之間聯手打擊各種形式的犯罪活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在國際形勢日益發展變化的今天,更多的國與國之間的有關司法方面的互助與合作的方式方法會更多的被采用,因此本條所說“被請求國同意的其他途徑”也包含了對這些做法的肯定。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方法需要向被請求引渡人所在國提出要求提供緊急的司法協助的幫助的,都必須要經過被請求國的同意。包括在提出的途徑和所要求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方式上。因為這牽涉到一個國家的最基本的主權問題。“請求外國對有關人員先行采取強制措施”是指為了應付上述的緊急情況,我國有關部門向外國提出的要求對被請求引渡人先行采取的適當和必要的緊急強制措施。采取強制措施的基本要求是以不使被請求引渡人脫離有關司法部門的控制為原則。具體方式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可以采取監視居住,也可以直接采取臨時羈押等方法。
第四十九條? 引渡、引渡過境或者采取強制措施的請求所需的文書、文件和材料,應當依照引渡條約的規定提出;沒有引渡條約或者引渡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參照本法第二章第二節、第四節和第七節的規定提出;被請求國有特殊要求的,在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的情況下,可以按照被請求國的特殊要求提出。
「釋義」? 本條是關于引渡、引渡過境或者采取強制措施應當提交相關的文書、文件和材料的規定。
在處理引渡事務過程中,無論是請求引渡、引渡過境,還是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請求國都應當提交相應的文書材料,以供被請求國審查。這也是尊重被請求國主權的具體體現。當然,由于國與國的具體情況不同,對于請求國應當提交的相關文書材料的要求也不盡一致。根據本條的規定,我國對于請求國的引渡、引渡過境以及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的請求,所應當提交的文書材料,依照以下規定處理:一、引渡、引渡過境或者采取強制措施的請求所需的文書、文件和材料,應當依照引渡條約的規定提出。
在處理引渡事務中,無論是請求引渡、引渡過境,還是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如果雙方簽訂了引渡條約,則應當按照引渡條約的有關規定處理。涉及到所需要的相關文書、文件和材料也應當按照條約的規定提出。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引渡條約》的規定,引渡請求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并附有:(一)足以表明被請求引渡人的身份及其可能所在地址的文件、說明或者其他證據;(二)關于該案事實的說明;(三)說明引渡請求所涉及的犯罪的要件和罪名的法律規定;(四)說明對該項犯罪所處刑罰的法律規定;(五)說明有關該項犯罪訴訟時效或者執行刑罰時限的法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規定,引渡請求應以書面方式提出,并應包括:(一)請求機關的名稱;(二)被請求引渡人的姓名、國籍、住所地和居住地的材料以及其他關于其身份的說明,如有可能,關于其外表的描述、照片和指紋;(三)關于犯罪行為和后果,包括物質損失的概述;(四)請求的締約一方認定該行為構成犯罪的法律規定,包括對該項犯罪所處刑罰的規定;(五)追究刑事責任的時效或者執行判決時效的法律規定。
二、沒有引渡條約或者引渡條約沒有規定的,應當按照本法的有關規定提出。
這主要是考慮到,目前為止我國只與十幾個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依照引渡條約處理引渡事宜的情形畢竟有限,還有的國家即使與我國簽訂了引渡條約,但是對處理引渡事宜中所需要的相關文件、材料,在條約中并沒有規定。因此,根據本條的規定,對沒有引渡條約或者引渡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參照本法第二章第二節、第四節和第七節的規定提出。如本法第十一條規定,請求國請求引渡應當出具請求書,請求書應當載明:(一)請求機關的名稱;(二)被請求引渡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國籍、身份證件的種類及號碼、職業、外表特征、住所地和居住地以及其他有助于辨別其身份和查找該人的情況;(三)犯罪事實,包括犯罪的時間、地點、行為、結果等;(四)對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及追訴時效方面的法律規定。
三、被請求國對引渡、引渡過境或者采取強制措施的請求所需的文書、文件和材料有特殊要求的,在不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的情況下,可以按照其要求提出。
在簽訂引渡條約時,雙方主要是考慮一些常見的引渡情形而確定引渡、引渡過境或者采取強制措施的請求所需的文書、文件和材料。但是實踐中案情復雜多變,經常會出現對方提出超出條約約定所需的文書、文件和材料的情形。對于這種情形,根據本條的規定,只要其特殊要求不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一般情況下可以按照被請求國的特殊要求提出。這里的“法律的基本原則”,是指體現在我國憲法和各種法律規定中的基本原則。
第五十條? 被請求國就準予引渡附加條件的,對于不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可以由外交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被請求國作出承諾。對于限制追訴的承諾,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對于量刑的承諾,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在對被引渡人追究刑事責任時,司法機關應當受所作出的承諾的約束。
「釋義」? 本條是關于引渡承諾的規定。
本條規定共有三層含義:一、對被請求國就準予引渡附加條件的,可由外交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被請求國作出承諾。
實踐中的引渡案件往往非常復雜,而且案情各不相同,對于我國的引渡請求,有時被請求國可能會就該引渡請求附加一定的條件,要求我國作出相應的承諾。對于這種情況,如果我國事先不作出一定的承諾,就無法引渡,犯罪分子可能就逍遙法外。在制定本法時,對于這種情況進行了反復研究,大多數意見認為,引渡案件往往是個案解決的,案情各不相同,被請求引渡國就準予引渡提出的附加條件也不盡相同,這是國際上經常遇到的情況。即使雙方簽訂了引渡條約,但被請求國經常會提出超出引渡條約約定的條件。如有的被請求國廢除了死刑,其對于引渡請求往往會提出要求請求引渡國作出保證被請求引渡人不判處死刑的承諾,也有的對請求國的引渡請求的數罪中,要求禁止追究某項罪,等等。考慮到作出一定承諾并將這些罪犯引渡回國追究其刑事責任,有利于打擊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被請求國就準予引渡附加條件的,可由外交部代表我國政府向被請求國作出承諾。
二、承諾的作出。
根據本條的規定,承諾的作出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1)承諾的作出以不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為前提。主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權,是國家的最重要屬性,是國家固有的一項權力,不容許任何外來的侵犯和干涉。如果對方以損害我國的主權為條件要我方作出承諾,則必須堅決予以拒絕。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是我國各項法律制度的基本出發點,是我國法律制度存在的基礎,對于任何侵犯我國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附加條件,我國是不能允諾的。(2)外交部代表我國政府向被請求國作出承諾。引渡是一種國家行為,由外交部代表國家作出是國際慣例。(3)限制追訴的承諾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量刑的承諾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對于限制追訴和量刑的承諾由檢察院和法院分別決定是由于以上兩個部門在我國的司法體制中的分工決定的。引渡請求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追訴、審判和執行刑罰。根據我國憲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追訴權由國家檢察機關行使,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如果被請求國就準予引渡提出的附加條件涉及到追訴或者量刑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決定是否作出承諾比較合適,這與我國憲法所規定的分工負責和檢察權與審判權相分離的原則也是一致的。
三、承諾的約束力對于被請求國就準予引渡所附加的條件,一旦我國政府作出承諾,就會產生相應的約束力,任何單位都不得違反該承諾。這就要求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必須受該承諾的約束,并認真遵守執行。這樣既有利于打擊犯罪,也有利于我國將來與外國進一步開展引渡合作。如果我國有關部門違反該承諾的約定,則必將有損我國政府在國際上的形象和不利于與他國的引渡合作。
第五十一條? 公安機關負責接收外國準予引渡的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對于其他部門提出引渡請求的,公安機關在接收被引渡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后,應當及時轉交提出引渡請求的部門;也可以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接收被引渡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釋義」? 本條是關于接收外國準予引渡的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的規定。
本條規定共分兩層意思:一、接收外國準予引渡的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由公安機關負責。
經過引渡審查后,如果被請求國決定同意引渡,則需要被請求國主管當局將引渡的日期、地點及有關事項通知請求國,然后進入協商移交被請求引渡人的程序。移交決定是單方行為,但移交過程則是雙方行為。在移交被請求引渡人的過程中,雙方應就辦理引渡事宜的一些具體事項進行協商。如:(1)移交的方式;(2)具體移交日期和地點;(3)接收官員的到達;(4)與案件有關財物的移交等。
當我國向其他國家或地區提出引渡請求,對方決定同意引渡時,也面臨著如何移交及接收的問題。由于引渡行為屬于國家行為,因此,接收外國準予引渡的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需要有專門的機關負責。考慮到在我國的刑事訴訟體制中,公安機關負責強制措施的實施,包括對人的強制措施和對物的強制措施,同時在以前的引渡和國際司法協助中主要由公安機關實施這些工作,因此,將這項工作交由公安機關負責,既有利于引渡工作的連貫性,也防止在移交人犯和與案件有關的財物上出現偏差。
根據本條的規定,接收外國準予引渡的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由公安機關負責,任何其他機關無權進行接收。這里所說的“與案件有關的財物”,主要是指以下兩種財物:(1)所移交的財物本身是可用作證據的物品;(2)該財物是被請求引渡人犯罪的違法所得。
二、其他部門提出引渡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移交被引渡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或者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接收。
根據本法的規定,提出引渡要求的主體,除公安機關外,還有法院、檢察院和刑罰執行機關,對于這些部門提出引渡請求的,公安機關在接收被引渡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后,應當及時轉交提出引渡請求的部門,不得扣押或者拖延移交。當然從效率和及時的角度出發,公安機關也可以會同其他有關部門共同接收被引渡人以及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9年修訂)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修訂)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8-08-29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選舉辦法
1994-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4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5-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的決議
1970-01-0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1-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宗教事務條例(2017年修訂)
2017-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企業債券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2-27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