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各有關部、委、局、總公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為了做好1997年度國有對外經濟合作企業(以下簡稱“企業”)財務決算的編審工作,現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各地區、各部門應嚴格按照國家的各項財政稅收政策和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認真做好1997年度企業財務決算的編審工作,督促企業保證質量、按時完成財務決算的編報工作。
二、1997年度企業決算仍按現行財務隸屬關系匯總編報。中央各主管部門匯總所屬企業財務決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匯總本地區的財務決算。企業應匯總編報公司本部及下屬境內外機構(包括經理部、辦事處、分公司、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的財務決算,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編制合并會計報表;對因有特殊原因不能匯總或合并的下屬單位,應在財務決算說明書中加以說明,附有關財務報表一并報送。
三、財務決算應全面反映企業各項業務的財務收支情況,包括境內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技術服務、進出口業務、房地產開發、援外項目以及其它多種經營等項業務的財務情況。
四、企業境內、外業務的財務收支應分別核算,應嚴格區分境內、外盈虧,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允許互相抵補。企業總部發生的綜合性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應按《對外經濟合作企業財務制度》規定,按一定標準在境內、外業務之間進行分攤計入當期損益,具體分攤的標準和比例在財務決算說明書中加以說明。有關分攤的標準和比例報我部審批。
五、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應認真編好1997年度財務決算的財務情況說明書,應著重說明以下內容:
1.報表的匯總范圍,包括匯編企業戶數、盈利戶數及盈利額、虧損企業戶數及虧損額。
2.企業應對其境內外分、子公司的戶數、名稱、所在地、盈虧情況、所得稅繳納情況和稅后利潤分配情況進行說明。
3.企業應對經營業務內容、利潤實現和分配、資金(特別是實收資本、資本公積)增減、各項資產損失的處理情況進行說明。
4.企業應對稅金繳納及具體的納稅調整項目(附送“所得稅申報表”)進行說明。
5.實行工效掛鉤辦法的企業應對新增效益工資的提取情況(附送“工效掛鉤清算表”)進行說明。
6.企業應根據《對外經濟合作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試行)》計算出各項指標,對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
六、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收取和交納的各種價內外基金(資金、附加)和收費征免企業所得稅等幾個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7]22號)文件規定,如企業發生虧損,允許其從被投資方分回的投資收益(包括投息、紅利、聯營分利等)不再還原為稅前利潤,而直接用于彌補虧損,剩余部分再按有關規定補稅。如企業既有按規定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也有不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可先用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直接彌補虧損,再用不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彌補虧損,彌補后還有盈余的,不再補稅。
七、企業壞帳損失的處理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由企業按規定程序報批處理。對核銷壞帳損失的審批權限應按照我部《關于對外經濟合作企業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外字[1995]5號)文件的規定執行。對企業壞帳損失的處理,主管財政機關應進行認真審查,并在決算批復時一并審批。
八、1997年實行工效掛鉤辦法的企業,應嚴格執行勞動部、財政部《關于做好1997年企業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勞部發[1997]279號)文件。各工效掛鉤企業必須于1997年12月底以前按現行管理體制將工效掛鉤方案報
勞動部門、主管財政機關審核批準。主管財政機關應嚴格按照核定的工效掛鉤方案對企業的工資總額基數和新增效益工資進行審核、清算。企業按清算后的工資總額計入成本。
非工效掛鉤企業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計稅工資辦法。
九、企業應依法繳納所得稅,實際繳納的所得稅必須列入國家預算收入科目96款“國有對外經濟合作企業所得稅。”1997年企業稅后凈利潤應按下列順序進行利潤分配:
1.實收資本達不到注冊資本的,可按10%比例轉增實收資本--國家資本金;
2.對轉增實收資本后的余額,按不高于20%的比例提取公益金。企業實現的利潤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不得提取公益金。企業提取的公益金應主要用于企業集體福利設施建設,不得和企業應付福利費混同使用或用于其它消費性支出;
3.余額轉作盈余公積金,一般不得保留未分配利潤。
企業所屬的子(分)公司的稅后利潤分配也應符合本《通知》的決定。
十、企業資本公積金和盈余公積數額較大而實收資本不足的,可由企業提出申請,報主管財政機關審批后轉增國家資本金。企業以前年度的明虧、潛虧、掛帳損失,需要核銷盈余公積金、資本公積金以及實收資本的必須報主管財政機關批準。
十一、各地區、各部門應加強對主管對外經濟合作業務的股份制企業財務管理,積極探索股份制企業財務管理的新方法。各股份制企業應繼續向主管財政機關報送年度財務決算。
十二、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外幣業務時,不論是實行復幣記帳還是實行分幣記帳,年末都應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編報匯總財務決算。
十三、1997年度企業財務決算美元與人民幣的編表匯率,采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1997年12月31日的市場匯價的中間價(保留兩位小數);其它貨幣對美元的折算率,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1997年最后一期“各種貨幣對美元內部統一折算率”折算。
十四、1997年度企業財務決算的報送時間,中央各主管部門應于1998年4月30日以前一式兩份連同報表軟盤報送財政部審批,各省、市、自治區及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于1997年5月31日前將匯總的財務報表一份連同報表軟盤一并報送財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報送匯總報表軟盤的同時,還應報送以各企業為單位的分戶報表軟盤。
十五、主管財政機關必須按照國家現行的財務制度和財政部《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監督若干問題的規定》(財工字[1997]346號)的要求,繼續做好企業財務決算批復工作,嚴格把關,加強檢查和監督,保護國家和企業各方權益。
十六、企業上報的年度財務決算,必須經會計師事務所審查并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應在規定上報年度財務決算時間后一個月內報送主管財政機關。主管財政機關在審批企業年度決算時,應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為依據,但不得以注冊會計師審計代替決算審批。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