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
為及時準確掌握2002年土地利用狀況,順利實現原土地分類到新分類的平穩過渡,依據《土地管理法》關于建立土地調查制度的規定及《關于印發試行<土地分類>的通知》(國土資發[2001]255號)的有關要求,現將2002年土地變更調查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任務和要求
2002年土地變更調查工作以2001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為基礎,以實施城鄉統一的《土地分類》和掌握耕地以及建設用地變化情況為重點。
(一)實現原土地分類到新分類的轉換。結合土地變更調查,對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實地調查,將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轉換到《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
(二)掌握2002年度的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對各地類的變化情況,按照土地變更調查有關規定,調繪上圖,并量算面積,統計、匯總2002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已建成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的縣(區),應通過土地變更調查,及時更新數據庫。
(三)為保證工作、技術的銜接,今年土地變更調查數據成果按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和《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分別匯總,兩套數據成果一并上報。
為保證原土地分類到新分類的平穩過渡和土地變更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我部在反復調研、試點、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實施方案》(見附件,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請各地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執行。
二、組織和保障
(一)今年土地變更調查工作緊,任務新,技術要求高,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提早落實。要把土地變更調查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建立目標責任制,把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核目標,確保本年度變更調查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二)各地要認真組織學習實施方案,舉辦土地變更調查培訓班,將土地變更調查有關規定和土地分類實施方案培訓到市、縣。
(三)各地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探索新方法,逐步提高土地變更調查工作的科技水平,減輕工作量,加快工作進度,提高成果質量。
(四)各地應組織專門人員,對土地變更調查工作進行全程跟蹤檢查,建立縣級自查、地市檢查與省級抽查的三級檢查制度,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全面自查本轄區的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地(市)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對轄區內各縣(市、區)土地變更調查成果進行全面檢查,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對轄區內不少于四分之一的縣級調查單位進行抽查。
(五)土地變更調查經費繼續堅持以地方自籌為主、中央財政補助為輔的原則,各地應積極向當地政府匯報,落實土地變更調查所需經費。經當地政府同意,可從土地收益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列支部分經費。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于申報土地變更調查專項補助經費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建便函[2001]65號)文件要求,及時與財政部門協商,爭取財政支持。
三、時間安排
(一)各省(區、市)接此通知后,要立即部署開展工作,9月底前完成人員培訓和資料收集等準備工作。
(二)10月份完成外業工作,11月完成縣級數據的處理、地(市)級和省級匯總工作。
(三)各省(區、市)要組織專門人員,在11月底前完成對本轄區內不少于四分之一的縣級調查單位的檢查、抽查工作。
(四)12月5日前,各省(區、市)將經抽查核實確認后的土地變更調查匯總成果上報我部,進行國家級匯總。
四、上報成果
(一)省(區、市)逐級匯總分縣的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和過渡分類兩種土地利用變更表;
(二)省(區、市)逐級匯總分縣的可調整地類匯總表;
(三)省(區、市)逐級匯總分縣的建設用地變更匯總表;
(四)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結構調整、生態退耕情況調查表;
(五)省(區、市)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分析報告(含電子文檔格式軟盤)。
附件:《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實施方案
二00二年八月二十日
《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實施方案
一、目的
為了認真落實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1]255號文件,確保實施《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全國土地統計數據的統一性和準確性,滿足我國施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急需,結合當前全國土地調查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二、任務
按照國土資源部部署,城鄉統一的《全國土地分類》從2002年1月1日起試行。但全國城鎮、村莊地籍調查還沒有全面完成,尚難一步到位,因此,需要過渡。過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
(一)結合土地變更調查,通過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的調查,將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簡稱原分類,下同)轉換到《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簡稱過渡分類,見附件1,下同)。過渡分類與原分類對照表見附件2.(二)將新設地類、可調整地類、年度變更部分調繪上圖。有條件的地方,按過渡分類全面更新土地利用現狀圖。
新設地類指畜禽飼養地、設施農業用地、養殖水面、曬谷場和管道運輸用地。
可調整地類指可調整果園、桑園、茶園、橡膠園、其他園地、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人工草地和養殖水面。
(三)2002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統計數據,按過渡分類、原分類分別匯總上報。
(四)2002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報告的編寫,應增加新設地類、可調整地類及過渡分類與原分類轉換等內容。
三、方法步驟
(一)作業流程
(二)外業調查
1、準備工作
(1)資料準備
收集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土地變更調查資料,包括調查工作底圖、變更調查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調繪航片,外業調查手簿和其他相關資料。
(2)表格準備
1)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記錄表(表一)
2)土地變更調查記錄表(表二)
2、實地調查
2002年度土地變更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查清新設地類:按照過渡分類要求,對新設地類調繪上圖,屬于2002年度以前的,填寫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記錄表(表一);屬2002年度地類變更的,填寫土地變更調查記錄表(表二)。
(2)查清可調整地類:根據國土資發[1999]511號文規定, 2000年1月1日以后,將耕地變更為可調整的地類圖斑調繪上圖,屬于2002年度以前的,填寫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表(表一);屬于2002年度內變更的,填寫土地變更調查記錄表(表二)。
(3)查清本年度地類和權屬變化:根據土地變更調查有關規定,按照過渡分類,將本年度權屬和地類變更的圖斑調繪上圖,填寫土地變更調查記錄表(表二)。
3、圖斑編號
圖斑分割與合并,新圖斑號統一采取在原圖斑號后加支號,但不能出現重復號,也不能連續支號。如12號圖斑分割成3個圖斑,則用12-1、12-2、12-3表示,二次分割時,則在其后續編號,如12-1又分成2個圖斑,則為12-4、12-5.多圖斑合并時,也按此辦法編號。
(三)表格填寫
1、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記錄表(表一)
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記錄表用于記錄本變更年度以前產生的新設地類及可調整地類圖斑調查內容。填表方法與往年基本一樣,不同之處為:“變更前圖斑”地類代碼按原分類代碼填寫,“變更后圖斑” 地類代碼按過渡分類代碼填寫。
2、土地變更調查記錄表(表二)
土地變更調查記錄表用于記錄本年度實際發生變更的地類圖斑調查內容。填表方法與往年基本一樣,不同之處為:
(1)“變更前圖斑”欄地類代碼按原分類代碼填寫,“變更后圖斑”欄地類代碼按過渡分類代碼填寫;
(2)“圖斑變更部分”欄的變更前地類代碼按原分類填寫,變更后地類代碼按過渡分類填寫。凡變更后圖斑地類為新設地類的,應同時填寫該地類相對應的原分類代碼,并用“/”分隔表示;
(3)變更后圖斑為建設用地的,應分清當年批準、往年批準或未批先建,在“新增建設用地狀況”欄填寫清楚。
3、一個圖斑既有年度地類變更調查又涉及往年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應根據情況分別填寫新設地類、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記錄表(表一)和土地變更調查記錄表(表二)。
(四)2002年過渡分類年初數據的生成
1、數據生成的原則:
(1)以2001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年末數據為基礎;
(2)各行政單位控制面積不變;
(3)耕地面積由2001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年末數據直接過錄,不得改變。凡屬于耕地轉換為新設地類的,一律作為2002年度變更數;
(4)2002年年初可調整地類面積不得大于2000年度與2001年度由耕地轉為該地類的面積之和。
2、數據生成的方法:
(1)將2001年年末土地變更調查分類面積數轉為過渡分類中名稱相同的地類面積數(含溝渠面積數轉為農田水利用地面積數),此時新設地類面積數為零;
(2)將2002年度以前的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數據(即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記錄表(表一)中調查數據)錄入國家統一研制下發的匯總數據庫;
(3)由計算機根據(1)和(2)的數據生成過渡分類各地類的2002年年初面積數據。
(五)統計匯總
1、可調整地類的匯總
以鄉鎮為單位,逐級匯總可調整地類面積。
2、土地利用現狀變更匯總
以鄉(鎮)為單位,按過渡分類和原分類分別匯總出土地利用現狀變更數據。
以上表格由計算機自動生成。
四、上交成果
(一)省(區、市)逐級匯總分縣的可調整地類匯總表(利用匯總軟件由計算機自動生成);
(二)省(區、市)逐級匯總分縣的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表(利用匯總軟件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分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和過渡分類兩種土地利用現狀表);
(三)省(區、市)逐級匯總分縣的建設用地變更匯總表(表三);
(四)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結構調整、生態退耕等情況調查表(表四);
(五)省(區、市)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分析報告(含電子文檔格式軟盤)。
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本方案制定補充規定,并報國土資源部備案。
附件
1、《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
2、《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與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對照表;
3、新設地類和可調整地類補充調查記錄表(表一);
4、土地變更調查記錄表(表二);
5、建設用地變更匯總表(表三);
6、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結構調整、生態退耕情況調查表(表四);
7、2002年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分析報告主要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2018修正)
201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職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
2009-04-24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暫行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1993)
1993-02-2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
1993-07-02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3-03-0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云南大理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4-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1-08-02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
2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