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員工入職沒合同
求助工會獲賠償
去年12月12日,29歲的小趙被某服飾公司聘為銷售部督導員。今年7月1日,公司領導找他談話,勸其辭職。經過協商,雙方簽訂《離職協議》:“小趙在工作期間無不良表現,經公司慎重考慮準予其離職。”隨后辦理了相關手續。離職后小趙心里很不是滋味:工作良好還勸我辭職,這不是欺負人嗎?于是,他向北京市職工服務熱線12351求助,得知單位沒與他簽合同可以要求雙倍工資差額時,他便向豐臺區總工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提出申請,索要賠償2.1萬元。
經過工會調解員、北京市東-易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午多次耐心講解相關法律法規,今年11月5日,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公司同意賠償小趙1萬元。
說法:
單位用工不簽約
面臨法律風險多
調解結束后,記者采訪了劉律師。他介紹,《勞動合同法》實施幾年來,個別企業仍然不愿與職工簽合同,殊不知這種行為不僅會損害職工的合法權益,也會使單位面臨更多的法律風險。
首先,用人單位不簽訂合同,職工有權要求雙倍工資差額。《勞動合同法》第10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如果用人單位不履行,按照《勞動合同法》第82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的規定,勞動者無論在職還是在離職后的一定時期內,都可據此要求單位支付二倍工資差額,這是法律賦予職工的權利,并非“報復”單位。
其次,單位不簽合同超過一年,視為與職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14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同時,《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也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由此來看,用人單位在“視為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仍負有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義務,而且自“視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到勞動者退休之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只存在解除勞動合同的問題,而不再有終止勞動合同的情況。
第三,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職工可隨時辭職,且不用承擔違約責任。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7條“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如果簽有勞動合同,職工要提前解除勞動關系時需提前30天通知單位,而且必須是書面的,否則就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給單位造成損失要賠償;但用人單位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職工可以隨時辭職,即使單位找不到人接替其崗位,職工也無需承擔違約責任。
相關法律知識: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按合同的內容分為勞動合同制范圍以內的勞動合同和勞動合同制范圍以外的勞動合同;按合同的形式分為要式勞動合同和非要式勞動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業匯票屬于什么性質的票據
2021-02-11非法辦老年培訓班如何處罰
2021-03-05立約定金的數額由誰約定
2021-01-15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境外人員國內購房政策有哪些調整,外籍人士購房條件又有哪些
2021-01-15HR外包
2021-03-11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食物中毒屬于意外險嗎,可以理賠嗎
2020-11-30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6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保險理賠需多少時間才能到賬
2021-01-25養老金補發
2021-01-07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什么是機動車保險費率表
2021-01-06喝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28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該將重復保險的情況告訴各保險人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