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開庭審理到宣判時間是多久?
從開庭審理到宣判時間在法律上無明確規定,對于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對于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二、法院開庭到審判需要的步驟是什么?
1、宣布所審理的案件,查明當事人的姓名、年齡、籍貫、住址和職業;
2、如果當事人、證人、鑒定人有未到庭的,法庭在聽取到庭當事人的意見后,即酌情決定案件是進行審理或者延期審理。決定延期審理的案件,應當酌情確定開庭日期、時間和地點,并再送達傳票或通知書。決定進行審理的,即查明已到庭的證人、鑒定人的姓名、年齡、籍貫、住址和職業,及其與當事人的關系,告知作證和鑒定在法律上應負的責任;
3、接著審判員告知當事人應有的訴訟權利,宣布法庭組成人員和擔任法庭記錄的書記員的名單,并訊問當事人要不要聲請回避,當事人聲請審判人員回避的,由院長裁定;聲請書記員回避的,由法庭裁定。駁回聲請回避的裁定不準上訴。為了使審理案件工作順利進行,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和書記員如果認為自己對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而有回避必要的時候,應當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分別由院長或法庭裁定。
從開庭到宣判屬于司法審理過程中的判決程序,相關情況是需要由法院依據相關法律規定來進行辦理的,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認定不清楚的,可以聘請律師來對相關犯罪事實進行認定,并依據審理的結果來對犯罪事實進行判決處理。
立案到開庭要經歷什么,立案多久開庭?
開庭前準備工作具體有哪些
刑事案件二審上訴后多久開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怎么能讓所購房屋成為個人財產
2020-11-13企業破產法的最新解釋
2020-12-30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哪些財產屬于夫妻個人財產
2021-01-27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未留有遺囑的老人遺產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27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怎樣寫
2020-11-08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婚前財產約定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6房屋的遺產繼承可以選擇放棄嗎
2021-02-04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老人遺產女兒能分嗎
2021-02-12商場衛生間受傷怎么辦
2021-02-09勞務合同為什么不屬于勞動關系
2020-12-02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實習協議期是多久
2021-03-18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