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買賣糾紛的損害賠償方式有哪些
一是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后,因一方當事人根本違約導致另一方訂立房屋買賣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守約方要求解除合同,守約方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即付出的房款、中介費、利息等)和房屋差價等可得利益損失,違約方應當予以賠償。在認定可得利益損失時應綜合考慮守約方的履約情況、違約方的過錯程度、違約方簽訂合同時能夠預見或應當預見到其違約可能給守約方造成的因房屋價值變動而產生的損失以及守約方是否已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損失擴大等因素。
可得利益損失主要是房屋差價損失,是指合同約定價格與房屋現在市場價之間的差額。實踐中可以委托具有評估資質的專業機構進行評估或者比照最相類似的房屋(同幢相同樓層及房型、相鄰幢同樓層及房型、相同區域內房屋)市場交易價格,與買賣合同約定價格之差確定房屋差價損失,但合同另有約定或當事人事后能夠協商確定的除外。認定房屋差價損失的時間點應從保護守約方的利益出發,以守約方的請求為基礎,結合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違約方的違約行為確定之日、合同解除之日、評估之日以及審理中房屋的漲跌情況等予以合理確定。
二是出賣人的違約行為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定解除條件,但合同不存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履行不能的情形,雙方可以繼續履行,此時應根據雙方合同約定的違約條款處理,由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此種情況下,如果守約方提出解除合同的,其應按照合同約定的違約條款獲得賠償,守約方如果此時提出要求賠償房屋差價等可得利益損失的,超出了合同約定的范圍,不應得到法律的支持。
三是房屋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當事人有損失的,按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予以分擔。我國合同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在房屋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撤銷的情況下,當事人一方主張賠償合同履行的房屋差價等可得利益損失的,筆者認為此時可得利益不存在,當事人沒有索賠的法律依據,不應得到法律的支持。如果一方當事人存在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偽造授權書等惡意行為致使合同無效或被撤銷的,另一方要求賠償房屋差價等實際損失的,應結合案件具體情況,根據房屋買賣合同是否實際履行、買受人支付購房款的數額、出賣人是否已將房屋交付使用等因素,綜合判斷予以確定,但以合同實際履行時的可得利益額為限。
在房屋買賣的過程中,或許因為價錢的變化,或許因為心態的變化,買賣雙方的意愿也會隨之改變,導致房屋買賣合同的履行出現問題,由此產生了糾紛。房屋糾紛賠償的處理問題,涉及到金錢,買賣雙方往往都會寸步不讓,很難達成協議,便進入訴訟程序,對此,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有期徒刑10年坐幾年
2021-02-13人民檢察院可以對看守所提出糾正意見的情形
2021-02-27如何撰寫交通事故和解賠償協議書
2021-02-14拆遷隊暴力執法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4未經傳喚缺席判決的適用情形
2021-01-30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
2020-12-13存單質押貸款轉讓可以嗎
2020-12-08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離職有工資嗎
2021-03-09境外單位是否適用勞動法下的競業限制單位
2021-01-01試用期申請離職公司不放人怎么辦
2021-02-28申請回避可以口頭嗎
2020-12-02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什么是意外傷害
2020-12-20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