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合同的規定。
承包本集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最重要的財產權利。剝奪或者限制這種權利,是對農民合法權益的嚴重侵犯。民法通則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其他的法律,如農業法、森林法等也有規定。本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
承包合同是發包方和承包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土地承包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是承包方取得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加以干涉。國家有關政策也曾指出,合同一經依法簽訂,即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
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國家機關是指國家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軍事機關。包括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各級人民政府,各級法院、檢察院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國家機關中行使一定職權、履行一定職務的人員,通俗地稱為國家干部。在農村土地承包中,可能利用職權對土地承包進行干涉的,主要是縣、鄉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因為他們處在基層,直接負責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或者相關工作,應當嚴格貫徹農村土地承包法,不得利用職權干涉土地承包。
在現實生活中,干涉土地承包主要是指剝奪或者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剝奪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違背承包方的意愿,干涉承包方的經營自主權以及強令變更和解除承包合同等行為。依照本法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不得違背承包合同當事人意愿,利用職權強行變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
對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干涉土地承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本法在“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一章中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給承包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2017修正)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7-03-04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7-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1978-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浙江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條例
2014-07-31廣告管理條例
1987-10-26國務院關于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10-17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關于確定三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