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條 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直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后,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承包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的,應當遵守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釋義】 本條是關于對四荒等土地承包經營方式的規定。
對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土地的承包方式靈活多樣,可以直接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進行,也可以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后,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由于耕地對我國農民有福利和社會保障的作用,而以“四荒”為代表的土地資源在這方面的功能要小得多,因此國家對耕地的經營體制比非耕地慎重得多,在“四荒”的開發治理上更傾向于社會效益,政策比較靈活。如1996年中央有關文件指出,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開發“四荒”的承包期可以更長一些,這是穩定承包經營的重大政策。在治理和開發“四荒”的形式問題上,指出,治理和開發農村集體所有的“四荒”,應根據群眾的意愿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實行家庭或聯戶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使用權等多種方式。哪種方式有利于調動群眾積極性,有利于保持水土,有利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就采用哪種方式,切忌“一刀切”。 1998年中央有關文件明確,允許打破行政界限,允許不同經濟成分主體購買“四荒”使用權;允許購買使用權的經濟主體按照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形式經營“四荒”土地。在政策的指導下,以公開招標、拍賣為主要形式的“四荒”承包在全國快速廣泛的推開。比較家庭承包制,“四荒”地的公開招標拍賣將所有權與使用權劃分得更為清楚,“四荒”承包者對土地享有更為完善的經營自主權、受益權和讓渡權。具體體現為: (1)購買“四荒”的期限由當事人雙方議定,一般為50年,期限較長; (2)購荒者一次性買斷一定時期的對“四荒”的使用權,可以在有效期限內對“四荒”實行轉讓、出租、入股、抵押和繼承; (3) “四荒”作為非耕地資源,在很多方面享受優惠政策。
除去以直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形式實行“四荒”地的承包經營外,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也可以將“四荒”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后,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目前,我國農村“四荒”資源的承包形式以及發展趨勢,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在“四荒”資源豐歉程度不同的地區,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但從總體而言,是多種形式并存。承包形式有家庭承包、聯戶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招標、拍賣等多種。各種形式各有其利,例如拍賣是對使用權的深度分割,更有利于調動投資者開發的積極性。但是股份合作制則有利于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廣泛參與,利益分享、風險共擔,有利于降低生產經營費用和其他成本。實踐中,在部分地方,實行以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人口為依據,將承包“四荒”地的經營權量化為股份進行股份合作經營。西北部分省份由于生態脆弱,“四荒”地的開發、治理難度較大,多采取先通過集體經濟組織治理,再將“四荒”地承包給個人或進行股份合作經營的做法。
本條第2款規定,承包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1996年國家有關政策明確規定,治理者對“四荒”享有治理開發自主權。國家依法保護治理開發“四荒”的成果和治理者的合法權益。在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水土保持總體規劃和治理開發協議的前提下,允許并鼓勵治理者在保持水土和培育資源的基礎上,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牧則牧,宜漁則漁,根據實際情況開發利用“四荒”。但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治理開發“四荒”,都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不準在25度以上的陡坡上開荒種植農作物,不準破壞植被、道路和農田水利、水土保持工程設施。不得進行掠奪式開發,不得將“四荒”改為非農用途,以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違者要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違約逾期不治理開發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無償收回。同時,還提出“四荒”地拍賣、承包、租賃和股份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四荒”資源治理開發的重點應放在生態建設上,根據治理水土流失的需要可以用作農業,也可以用于造林、種草和相關的工程措施,要盡可能避免對“四荒”進行大范圍的開墾種田。
在“四荒”資源的流轉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一個矛盾:開發與治理的矛盾。在對“四荒”開發與治理兩個目標取向上,各級政府與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之間是有差異的。政府強調治理環境,保持水土。而后者的重點則在于“四荒”的開發利用上。但從長期看,治理生態環境是產業開發的條件,而產業開發又可以為建設生態環境提供物質保證和技術支持。只有把治理和開發結合起來,才能步入持續發展的道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12年修正本)
2012-10-26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正案》的決定
2010-08-2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決定 附:修訂本(2010修正)
2010-03-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
1992-04-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關于發生武裝沖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和《議定書》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及其兩個修改議定書的決定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的決定
1980-02-12臺灣省出席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83-03-05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全國經濟普查條例(2018修訂)
2018-08-11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6-16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