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條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權人應履行的義務的規(guī)定。
一、原土地管理法第七條規(guī)定,“國有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或者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本條規(guī)定對原土地管理法第七條的修改就是將原土地管理法第七條中關于“國有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或者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個人使用”的規(guī)定修改為“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梢钥闯?,修訂后的土地管理法擴大了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主體。即:一是將國有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或者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中的“單位”的范圍擴大到全民所有制單位或者集體所有制單位“以外的單位”,即可以依法確定給不論何種所有制的單位;二是將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個人使用擴大到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個人以外的單位使用。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修改呢?主要是考慮到現(xiàn)實生活中,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主體已經(jīng)突破原土地管理法的現(xiàn)行規(guī)定。比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yè)法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外資企業(yè)可以依法取得場地使用權。依照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zhèn)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公司、企業(yè)、其他組織和個人,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均可以通過土地使用權出讓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
二、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體現(xiàn)了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可以分離的基本原則。所謂土地使用權,是指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在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內對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土地使用權是基于法律的規(guī)定而產生的,如果沒有法律的規(guī)定,也就不會有土地使用權的合法存在。二是土地使用權是在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基礎之上派生出來的一種權利,也就是說這一權利是依據(jù)土地所有權的存在而存在,沒有土地所有權也就沒有土地使用權。三是土地使用權是一種對土地的直接占有支配權。四是土地使用權的目的是獲得土地的使用價值,從土地利用活動中獲得經(jīng)濟利益和為其他活動提供空間場所。五是土地使用權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一方面土地使用權人只要依法使用土地即不受他人非法干涉。另一方面有的土地使用權的期限比較長,比如根據(jù)本法有關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jīng)營從事種植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生產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期限為三十年;承包經(jīng)營期限內個別調整的,必須經(jīng)過法定的程序。這是因為農業(yè)生產經(jīng)營受到季節(jié)和氣候以及土地投入回收周期長的影響,如果不穩(wěn)定,會影響土地使用權人向土地投資的積極性,同時也會使得土地使用權人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產生短期行為。六是土地使用權一般僅僅限于地面。根據(jù)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guī)定,地下礦藏、文物、埋藏物等屬于國家,土地使用權人不能因為對土地具有使用權,而認為對上述財物具有權利。
三、根據(jù)本條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分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和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包括單位和個人的使用權,比如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單位對國有土地的使用權、社會團體對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外商投資企業(yè)對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境內外個人對國有土地的使用權等。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包括:全民所有制單位、建設單位對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臨時使用權、農民對宅基地的使用權、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對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鄉(xiāng)(鎮(zhèn))和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yè)建設對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等。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是否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由土地所有者自己依法決定。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時必須依法進行。本條所講“依法”中的“法”,應從廣義上來理解,包括本法在內的法律和依據(jù)法律制定的有關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等。
四、根據(jù)本條規(guī)定,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這一義務是針對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來講的。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行物質生產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其數(shù)量是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就等于破壞人類存在的基礎,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講,土地也是一種社會資源,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不僅是權利人對自己權利的行使,而且還關系到其他社會成員生存的權利。另外,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一方面人均占有土地的數(shù)量將逐年減少,另一方面國家建設對土地的需求將不斷的增加。所以,本條規(guī)定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這里所講保護、管理,是指土地使用單位和個人對土地生產能力的保護和管理,也就是對土地生態(tài)及其環(huán)境的良好性能和質量的保護和管理。土地的保護和管理范圍較大,主要是土地使用單位和個人為了保護土地的生產能力所采取的整治措施和管理措施。所謂合理利用土地,是指要在使用土地的過程中,通過科學使用土地,使得土地的利用與其自然的、社會的特性相適應,充分發(fā)揮土地要素在生產活動中的作用,以獲得最佳的經(jīng)濟、社會、生態(tài)的綜合效益。具體講要做到保護耕地、保護土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水土流失和鹽漬化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7年修訂)
2007-08-30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98修正)
199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2000)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guī)武器公約>第一條修正案》的決定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yè)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5)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3-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qū)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3年修訂)
2013-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yè)法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失效]
1950-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
198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2009修訂)
2009-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植物檢疫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jié)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