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條 國家征用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土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征用土地方案實施的規定。
一、國家征用土地,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征用土地是一種國家行為,只有國家為了公共目的需要,才可以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征用,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代表國家行使征用土地的權力。國家是征用土地的唯一主體,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征用土地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不得買賣,單位和個人也不能收買土地。
根據本法的規定,征用土地應當由縣、市人民政府擬訂征用土地方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報批時,必須有建設單位的用地申請,或城市建設用地開發方案、有關部門的批準文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等,征用耕地的,還應當有耕地補充方案。具備了申請征用土地的條件,并按照規定的程序呈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方可批準征用土地。征用土地批準后,批準征地的人民政府的同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知申請征地的縣、市人民政府,以便及時組織實施。
二、縣級以土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征用土地方案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縣級以土地方人民政府征用土地的實施機關,包括縣(市)人民政府,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省級人民政府,但一般不是由人民政府直接實施,而是由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直接組織實施,辦理實施征地方案的具體工作,確定征用土地補償的具體方案。
批準征用土地的方案應當在被征用土地的當地予以公告。這是本法對征用土地程序的改革,增加了征地的透明度,加強民主監督。主要解決征地工作中存在的農民集體的土地被征用了,但農民并不知道為什么要征用,征用土地的具體范圍和征用后的用途是否經依法批準等問題。通過公告的辦法,可以使農民了解征用土地的范圍,征用的目的,征用土地的批準機關及征地補償的標準等,取得農民對國家征用土地的支持和諒解,并反映農民的合理意見,保護他們應得到的利益。
征用土地公告的內容包括:征用土地的批準機關、征用土地的目的及用途、征用土地的范圍和面積、征用土地的補償辦法、原土地所有權人及使用權人等。公告的辦法可以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決定,可以采用張貼公告的辦法,也可采用廣播、報紙、電視等工具予以公告。總之要通過公告的辦法使被征用土地單位和農民知道自己的土地已被征用,征用后的用途及自己將得到哪些方面的補償或安置等,取得農民對征用土地的支持,防止征用土地中發生的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使農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
三、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包括該土地所涉及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應當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土地的使用權,包括現土地的使用權人、如農民宅基地的土地使用者,鄉鎮企業或其他建設用地的使用權人,也包括以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對耕地、林地、草原等取得承包經營權的,都應當辦理土地補償登記。當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提供的證書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核實。防止造成重復或遺漏,對土地權屬有糾紛的,應先對土地權屬糾紛進行處理,后確定補償登記。
征地補償登記是有限期的。本法未對征地補償登記的期限作出明確的規定,主要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征地補償登記工作的實際需要確定。如征地范圍大,涉及的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較多,則可長一些,如果征地范圍小,涉及的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較少則可規定得短一些。總之,要使所有的土地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都能在規定的期限內辦理完土地補償登記。
征地補償登記應當持土地權屬證書。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證、集體土地使用權證,以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或承包經營權的,還應當持土地有償使用合同或承包經營合同的附本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總之,要有能證明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或承包經營權的法律文件。
征地補償登記除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登記外,還應當對被征用土地上的地上物進行清點,并依法進行登記。包括因征地而受到破壞的其他土地上的設施也應當進行登記,以便能確定恢復或補償的辦法。
四、總之,征用土地的公告和征地補償登記是本法修改中確立的新的制度,主要是提高征地的透明度,實行辦事制度公開,防止侵害農民的利益,以使征地公平、公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
2009-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9-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96修正)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1996-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3-10-3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防止關停企業和停建緩建工程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決議
1981-03-09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失效]
1980-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失效]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處理違法的圖書雜志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殘疾人教育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