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條 【調解仲裁】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爭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處理。
[條文注釋]
根據本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屬于勞動爭議,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處理。
為了公正、及時地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按照合法、公正、及時、著重調解的原則,對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完善。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按照協商——調解——仲裁——特定小額案件和勞動標準案件一裁終局,其他案件提起訴訟的基本程序處理。其中,協商和調解是在雙方當事人自愿的原則下選擇進行的,當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請仲裁,而仲裁是勞動爭議處理的必經程序。
具體來說,發生勞動爭議包括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后,一方當事人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處理:(1)通過協商解決爭議。發生勞動爭議后,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達成和解協議。(2)通過調解解決爭議。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調解組織包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并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后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3)通過仲裁解決爭議。當事人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4)通過訴訟解決爭議。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依法對勞動爭議進行審理,幫助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消除勞動爭議。
[參見]
《勞動合同法》第2、77條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2012年修正)
2012-10-26商標代理管理辦法(2010修正)
2010-07-1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修正)
1998-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2修訂)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廣東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所屬經濟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的決議
1981-11-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12-20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國務院關于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2-12-17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中央政法補助專款管理辦法
1999-09-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