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條 工會各級組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
各級工會委員會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近親屬不得作為本企業基層工會委員會成員的人選。
各級工會委員會向同級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接受其監督。
工會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有權撤換或者罷免其所選舉的代表或者工會委員會組成人員。
上級工會組織領導下級工會組織。
【釋義】 本條是關于工會組織原則的規定。
工會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這一原則體現了中國工會作為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的性質,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會的根本特征。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的基礎上實行集中。工會的一切組織和會員都必須按照這個根本原則進行活動。具體講,民主集中制有兩方面的內容,即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和民主集中制的活動原則。
工會法對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作了明確規定:
一、各級工會委員會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
會員大會是由同級工會的全體會員組成;會員代表大會由全體會員通過民主選舉的代表組成。工會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工會委員會是地方各級工會的領導機關,它們的產生,要充分體現選舉人的意志。候選人的名單,要反復醞釀,充分討論。選舉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可以直接采用候選人數多于應選人數的差額選舉辦法進行正式選舉;也可以采用差額選舉辦法進行預選,產生候選人名單,然后進行正式選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迫選舉人選舉或者不選舉某個人。大城市總工會下設的辦事處,各省總工會設立的地區工會辦事處以及有些產業工會的工作委員會等,都不是一級工會組織,不是采取選舉的辦法,而是由各級工會任命其負責的工作人員。工會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由選舉產生,這是工會的一項重要的組織原則。這是因為,第一,工會的各級領導機關由選舉產生,是實現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保證。只有選舉產生的領導機關,才能充分體現會員的意志,才能建立起領導與被領導的正確關系。第二,工會各級領導機關由選舉產生,是建立一個有一定威信、強有力領導班子的關鍵。真正經過民主選舉,就會把真正為職工群眾服務,敢于為職工說話,深受群眾擁護的人選進工會的領導機構。當選的人,由于切身感受到群眾的信任,也會更加努力工作,為職工服務。第三,工會各級領導機關由選舉產生,是調動廣大會員積極性的重要措施。由會員民主選舉工會干部并對工會干部實行監督,體現了會員在工會內的民主權利,必然增強會員的責任感,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民主選舉工會干部,可以讓廣大職工群眾或工會各級組織的代表充分發表意見,選擇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進入工會各級領導班子,并對其實行監督,防止各種腐敗的行為。
目前在一些非公有制企業中,經理、廠長等主要負責人的配偶或兄弟姐妹等近親屬擔任著基層工會主席,為使工會更有效地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法律應當針對這些現象,對擔任基層工會委員會成員的人選作出限制性規定。因此,這次工會法的修改中增加規定,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近親屬不得作為本企業基層工會委員會成員的人選。
二、各級工會委員會向同級會員大會或者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接受其監督
這里規定了工會委員會與同級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的關系。工會的全國代表大會是工會的最高領導機關,它代表全體工會會員的意志,在工會組織內擁有最大的權力,享有最高的決策權、選舉權和監督權。工會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則代表該地區工會會員的意志,也享有相應的決策權、選舉權和監督權,在本行政區劃的工會組織內權力最大;產業工會代表大會則代表該產業工會會員的意志,亦享有相應的決策權、選舉權和監督權。各級工會委員會委員是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說明會員大會和會員代表大會高于工會的各級委員會,不是各級委員會領導代表大會,而是代表大會決定工會委員會的組成和工作任務。各級工會委員會在大會閉會期間主持工會的日常工作,就必須向大會負責,并向大會報告大會所決定的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經費的使用情況以及其他大會認為有必要報告的情況,接受全體會員的監督。
三、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有權撤換或者罷免其所選舉的代表或者工會委員組成人員
罷免權是監督權的重要內容,撤換和罷免是工會會員對會員代表和工會委員會委員、會員代表對工會委員會委員實施監督的有效形式之一。工會會員認為會員代表或者工會委員有違法、違反章程或者失職、不稱職以及其他違背工會會員意志的行為,可以要求撤換或者罷免其選舉的代表或者委員;工會代表認為工會委員有違法、違反章程或者失職、不稱職以及其他違背工會會員或者會員代表意志的行為,也可以要求撤換或者罷免工會委員。不論是要求撤換還是要求罷免代表或者工會委員,都要嚴格依照民主集中制的活動原則辦事,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按照嚴格的程序辦事,做到監督規范化。
四、上級工會組織領導下級工會組織
中華全國總工會領導全國的工會組織。工會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工會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產生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工會的地方各級領導機關,是工會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它們產生的總工會委員會。“上級工會組織領導下級工會組織”,這里的“領導”,主要是指由工會的全國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的全國工會的工作方針和一定時期的全國工會的任務,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負責其貫徹執行,領導全國各級工會按代表大會的決議開展工作。地方各級工會的工作方針和一定時期的工作任務,也要在上級工會的領導下,按這個原則確定和實施。另外,工會的各級領導機關要經常聽取下級組織和會員的意見。下級組織要向上級組織請示報告工作,這也是民主集中制規定的上下級之間關系的體現,以保證建立正常的工作制度,其目的是保證上級能在充分了解下級組織和會員群眾的愿望和要求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決定;同時,又能使上級工會組織集中起來的正確意見,能夠得到所有下級組織的正確貫徹執行,這樣才能加強工會的系統領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13-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
2009-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1993)
1993-02-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3)
1993-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的決定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加拿大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9-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