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 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
【釋義】 這一條是對勞動者的工會結社權的規定。
對于這一條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理解:
一、工會結社權
我國憲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依據我國憲法的規定,結社權是我國公民所享有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和自由。所謂結社權是指公民享有為了一定的宗旨而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參加或者組建某種社會團體(或者組織)的權利,并享有以該社會團體(或者組織)的或者其成員的名義依法開展活動的權利和自由。只要是依法行使結社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就不得加以阻撓和限制,否則也就談不上公民結社自由了,也是違反憲法規定的。
本條在憲法有關結社權規定的基礎上,對勞動者參加和組建工會組織的結社權進一步作具體規定,即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勞動者(以下簡稱勞動者),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所謂參加工會,是指勞動者可以依法申請加入已經成立于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之內的基層工會委員會或者這些單位之外的基層工會聯合會。所謂組織工會,是指勞動者可以依法在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組建基層工會委員會或者可以在這些單位之外聯合組建基層工會委員會。
對于中國境內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的勞動者的工會結社權不得存在歧視性待遇,不得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種族,從事不同的職業,信仰不同的宗教或者受教育水平高低不平等,在依法行使工會結社權時有所不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包括臺灣省的公民在我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任職并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依法申請加入基層工會委員會,筆者認為,應當受本法的保護。另外,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增多,也有一些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內長期居住并在一些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長期任職且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如果這部分人申請加入中國工會,根據國民待遇原則,筆者以為,中國工會也應接受這些人作為其會員,并要代表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目前,在工會組建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大,新建企業的工會組建工作難度較大,工會組建率和職工入會率都比較低,特別是在全國240余萬家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以及鄉鎮企業中,大多數都還沒能建立工會組織。造成上述情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用人單位,特別是某些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的投資者對工會工作存在誤解,把工會看作是企業的對手,限制、阻撓甚至禁止職工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如有的公開揚言誰參加工會就開除誰,有的則是對工會會員、工會干部進行打擊報復或者人身傷害,致使大批職工難以實現自己組織和參加工會的權利,職工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違法侵權現象嚴重。從我國近幾年發生的一些嚴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事件的情況看,問題大多出現在沒有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由此引起的勞動爭議和勞動糾紛也呈上升趨勢。因此,這次工會法修改對工會結社權增加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并在法律責任一章中規定了法律責任。
所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不得理解為對非法組建第二工會的行為不能干預。
二、什么樣的單位中的勞動者享有工會結社權
主要是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這里所說的企業,主要包括各類實行公司制的企業(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未實行公司制的企業法人、合伙企業等;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大致包括國有獨資公司、國有控股公司、集體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這里所說的機關,不包括國家軍事機關。
這里所謂的在中國境內的“境內”的“境”,是指“關境”,即我國海關所管轄的“境”,不包括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的職工因公派駐境外,仍然可以依照本法的規定申請加入中國工會,享有工會會員的一切權利,同時也應履行會員義務。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全國性法律除列于各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者外,不在香港或者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工會法沒有列入兩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之中,所以也不在香港或者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
三、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
這一點的規定,確定了工會會員的大致組成。其實,本法第二條已經規定,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這一規定在闡明工會的階級性和群眾性、并使這二者有機結合的同時,也指明了工會會員的組成和范圍,只能是工人階級的成員。本條又進一步明確了只有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才可以參加和組織工會,成為工會會員,其他階層成員特別是作為工會對立面的資產所有者不能成為工會的會員,否則也就背離了工會組建的本意。
所謂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是指生活費用支出的大部分是依賴于個人的工資、津貼、獎金或者其他工資性收入。這部分勞動者與所在用人單位的關系往往十分緊密,相對于處于強勢地位的用人單位,比較容易產生加入工會組織的需求,且也需要工會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此次工會法修改過程中,有些同志提出,現在有一些職工股票收益或者其他投資收益遠遠超過其工資性收入,而且還存在許多職工持股企業,針對這些現象,是否可以考慮刪去本條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規定。這里的“工資收入”應當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對在企業、事業、機關中工作的職工只要要求加入工會組織的,工會都應當吸收他們加入工會,并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所謂體力勞動者,是指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和有些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但通過體力消耗提供服務的人員。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階級,體力勞動者是國家財富的直接創造者。同樣,這部分勞動者在工人階級隊伍中占大多數,且結構復雜,是本階級的基本成員,在本階級政黨領導下擔負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任。工會組織應盡可能地把這部分勞動者吸引到工會中來,在不損害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情況下,應大張旗鼓地、行之有效地維護他們的具體利益。所謂腦力勞動者,是指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并從事以消耗腦力為主的活動的勞動者。例如:企業的管理者、工程師、經濟師、教師、醫生以及文學藝術工作者等。腦力勞動者最早產生于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它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階級,而是分屬并依附于不同的階級。在私有制社會中,剝削階級掌握國家“機器”并壟斷科學文化和技術知識,腦力勞動者大都為剝削階級服務,因而處于與體力勞動者根本對立的地位。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使得全體勞動者,包括腦力勞動者,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之間不再體現為階級對立關系,而是共同成為無產階級勞動者的成員,因而腦力勞動者也是工會會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腦力勞動者發揮著巨大作用,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絕對必需的因素,對此,工會要尊重知識,珍惜他們的勞動,維護好腦力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2011修正)
2011-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11修訂)
2011-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07年修訂)
2007-05-09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2001)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58年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的決定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5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1981-06-10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宜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行政學院工作條例
2009-12-22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1999-06-30彩票管理條例
200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