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市政辦[2007]135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及駐市各有關單位:
《
晉城市地方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望認真遵照執行。
晉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晉城市地方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一條 編制目的
為確保我市煤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能及時組織和調動各方面力量迅速、準確、高效地采取措施,防止災情和事態進一步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好事故發生后的各項應急救援工作,提高搶險救災的應變能力。
第二條 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煤礦救護規程》、《晉城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關于進一步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引深全市地方煤礦分級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和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第三條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范圍為全市地方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解釋權屬晉城市煤炭工業局。
第四條 事故分級
1、Ⅳ級:一般安全生產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下重傷,或經濟損失較大的的安全生產事故。
2、Ⅲ級:較大安全生產事故,指造成3 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直接經濟損失較大的安全生產事故。
3、Ⅱ級: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的安全生產事故。
4、Ⅰ級: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指造成一次死亡30人以上(含失蹤),或危急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100人以上重傷的安全生產事故。
第五條 應急救援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安全優先”的原則。在實施救援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握“即時進行救援處理”和“減輕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兩個事故損失控制的關鍵點,把遇險人員、受威脅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放在首位,不準放棄一絲解救遇險人員脫離險情的希望。同時,要確保搶險人員的安全,不準有新的人員傷亡。
2、堅持在對災區人員實施救援時先生存者后遇難者的原則。
3、堅持防止事故擴大的原則。
4、堅持保護環境,有利于災后重建和盡快恢復生產的原則。
第六條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晉城市地方煤礦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市煤炭工業局,負責全市地方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的指導、協調及管理。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的日常工作由煤礦企業、縣(市、區)煤炭工業局、市煤炭工業局負責。全市各煤礦企業、各鄉(鎮)政府、各縣(市、區)要根據各自的煤礦生產建設實際,制定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儲備必要的救援設備物資,并定期進行演練。
第七條 應急救援工作制度
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實行分級負責制。Ⅳ級(一般)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由有關縣(市、區)政府和煤礦啟動本級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必要時,市煤礦應急救援辦公室可派員赴現場進行指導,或派出救援力量和專業技術人員協助處理;Ⅲ級(較大)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由市政府負責啟動本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Ⅱ級(重大)和Ⅰ級(特別重大)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由市政府啟動本預案,對事故進行先期處置,控制事態發展。同時,報請省政府,在省級應急領導機構統一指揮下,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第八條 事故報告
一、報告程序、時間
(一)煤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煤礦主要負責人必須立即(10分鐘內)同時報告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縣(市、區)人民政府、煤炭工業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安局、晉城煤礦安全監察局等相關部門。
(二)縣(市、區)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接到煤礦安全生產事故后,立即報告本部門主管煤礦安全生產的領導,同時(30分鐘內)向上級主管部門和上級人民政府報告。
(三)市直煤礦(蘭花集團有限公司、亞美大寧煤礦有限公司、樹脂廠興隆煤礦)發生煤礦安全生產事故后,煤礦主要負責人必須立即(10分鐘內)報告其主管部門,同時(10分鐘內)向市煤炭工業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晉城煤礦安全監察局等有關部門報告。
(四)市煤炭工業局接到煤礦事故報告必須立即向市政府和省煤炭工業局報告。
(五)所有相關單位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
二、報告內容
1、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時間、地點。
2、事故單位的經濟類型、企業規模。
3、事故的簡要經過、遇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4、
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5、事故搶險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圖。
6、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調事故搶險和處理的相關事宜。
7、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聯系電話和報告時間。
第九條 應急響應
市、縣煤炭工業局接到煤礦事故報告后,市、縣(市、區)煤炭工業局信息調度中心立即作為事故搶險信息指揮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心主任由市、縣(市、區)煤炭工業局局長兼任并立刻投入工作,下達指令。發生一般事故,發生地縣(市、區)人民政府、煤礦集團公司,立即啟動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縣(市、區)煤礦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救援;發生較大和較大以上事故的立即上報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啟動本預案組織應急救援;發生重大、
特別重大事故的同時上報省政府,在省級應急領導機構統一指揮下,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第十條 市級應急救援機構
市政府成立晉城市煤礦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協調煤礦較大事故和較大以上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總 指 揮:市政府分管副市長
副總指揮: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煤炭工業局局長
聯 絡 員:市煤炭工業局分管副局長
指揮部成員由以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組成:
市政府辦公廳、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市煤炭工業局、晉城煤礦安全監察局、市安監局、市衛生局、參加救援的礦山救護隊、市供電公司、事故發生地縣(市、區)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事故發生煤礦。
主要職責
(一)總指揮
負責組織編制《晉城市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根據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實際情況決定啟動本預案,調動各應急救援力量和物資,全面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二)副總指揮
負責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搶險救援工作及與各成員單位的聯系、協調、配合工作。遇突發事故總指揮因故不在本市時代理總指揮,負責全面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三)市煤炭工業局(值班電話:2068110)
1、接到事故報告后,根據事故性質,立即通知礦山救護隊和相關成員單位趕赴現場。
2、會同晉城煤礦安全監察局、礦山救護隊、縣(市、區)煤炭工業局,制定符合實際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和應急處理措施,報總指揮審查批準,并組織實施。
3、負責對事故有關情況的匯總、上報。
4、必要情況下,負責聯系周邊礦山救護隊參加搶險救援行動。
(四)晉城煤礦安全監察局(值班電話:2095451)
1、負責協助制定搶險救援方案。
2、會同市煤炭工業局負責對事故有關情況的匯總、上報。
(五)市公安局
1、接到事故報告后,迅速趕到
事故現場,抽調警力,封鎖現場,維持秩序,疏散人員,確保道路通暢,保證事故搶險、救護車輛進出有序。
2、負責保護人員和財產安全,防止和處理事故現場可能發生的治安案件。
3、負責核對死亡人數、死亡人員姓名、身份,通知死者和傷員的家屬,并做好傷亡者家屬的安撫工作。 4、負責事故現場的記錄、錄音、錄像等取證工作。
(六)市衛生局
1、負責事故受傷人員的搶救工作。
2、負責醫院的聯系及安排,組織急救車輛和醫務人員及時趕赴現場。
3、負責事故現場的衛生防疫。
4、隨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人員傷亡、搶救、防疫等情況。
(七)參加救援的救護隊
1、接到事故報告后,要迅速趕到事故現場,采取有效措施,盡量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注意保護事故現場。
2、對事故現場進行偵察分析研究,參與事故搶險救援方案和處理措施的制定和審查。
3、組織一切力量,嚴格按照救援方案對井下遇險人員實施搶險救援。
(八)市供電公司
負責確保事故搶險救援電源的優先供應,不得發生對事故單位供電線路的停限電,按指揮部命令恢復供電或切斷電源。
(九)事故發生地縣(市、區)、鄉人民政府
1、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掌握發生事故現場的時間、井下人數、事故類別及人員具體位置等初步情況,防止盲目搶險擴大事故。
2、負責事故搶險工作人員的車輛、食宿、接待等后勤工作。
3、負責事故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及時到位。
4、負責與電力部門聯系,做好事故搶險所需供電線路的安排工作。
5、協助指揮部調集有關人員和物資,搞好救援工作。
(十)發生事故煤礦
1、煤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煤礦要立即啟動本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自救,同時立即通知簽定協議的礦山救護隊。
2、按規定立即上報有關部門。
3、負責應急救援工作所需資金、物資的籌措和采購。
4、負責傷亡家屬的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工作。
第十一條 煤礦較大和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救援
(一)明確分工、各盡其責。各成員單位趕到現場后,立即成立搶險救災技術組、現場搶險指揮組、搶險救災保衛組、物資供應及后勤保障組、醫療救護組、善后處理組、對外信息宣傳發布組、交通運輸保障組、綜合協調組,并按照總指揮部的安排和各自的職責,明確分工,相互協調,密切配合,迅速有序地開展救援工作。
1.搶險救災技術組
組 長:市煤炭工業局總工程師
晉城煤礦安全監察局總工程師
成 員:市煤炭工業局有關人員
事故發生地縣(市、區)煤炭工業局總工程師
事故發生地鄉(鎮)企業辦技術負責人
事故發生煤礦技術負責人
參加救援的礦山救護隊技術負責人
聯絡員:事故發生地縣(市、區)煤炭工業局總工程師
職 責:制定具體的搶險救災方案,并隨時修改救災方案報指揮部;提交搶險救災所需的物資目錄;特殊情況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參加技術組;隨時向指揮部匯報搶險工作進展情況。礦技術人員負責制作與事故相關的圖紙資料,并提供相關的技術資料。聯絡員負責與指揮部及各組的聯絡,保障搶險救災技術組及指揮部的指令傳達、反饋到位。
2. 現場搶險指揮組
組 長:事故發生地縣(市、區)長
副組長:市煤炭工業局分管副局長
晉城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
成 員:事故發生地縣(市、區)煤炭工業局局長
事故發生地鄉(鎮)政府主管鄉(鎮)長
事故發生煤礦礦長
參加救護的救護隊隊長
聯絡員:縣(市、區)煤炭工業局副局長
職 責:具體實施指揮部決定的搶險救災方案。由聯絡員負責向指揮部及搶險救災技術組匯報搶險進度情況。
3. 搶險救災保衛組
組 長:市公安局副局長
成 員:市、縣(市、區)公安局
事故單位當地派出所
事故單位保衛組織
聯絡員:當地派出所所長
職 責:維護事故現場、事故單位秩序,保證執行任務的車輛暢通,保證搶險救災工作正常進行。
4.物資供應及后勤保障組
組 長:事故發生地縣(市、區)政府副縣(市、區)長
成 員:事故發生地縣(市、區)煤炭工業局副局長
事故發生地鄉(鎮)政府分管副鄉(鎮)長
事故發生煤礦礦長
聯絡員:縣(市、區)煤炭工業局副局長
職 責:負責事故搶險救災物資的采購、供應、車輛調配及其它后勤保障工作。由聯絡員負責向指揮部、技術組、現場搶險指揮組匯報所需物資的采購情況。
5.醫療救護組
組 長:市衛生局局長
成 員:各醫療單位
職 責:負責現場受傷人員的運送、救治工作。
6.善后處理組
組 長:事故發生地縣(市、區)政府分管副縣(市、區)長
成 員:事故發生地縣(市、區)、鄉(鎮)有關部門
相關的村民委員會
事故煤礦礦長
職 責:做好傷亡家屬的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處理工作。
7. 對外信息宣傳發布組
組 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成 員:市煤炭工業局副局長
事故發生地縣(市、區)宣傳部門
廣播電視、報社、信息中心等新聞部門
職 責:接待有關新聞單位記者,統一發布事故救援信息。
8 .交通運輸保障組
組 長: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長
成 員:市、縣(市、區)交通主管部門
事故發生地鄉(鎮)政府副鄉(鎮)長
發生事故煤礦
職 責:負責應急救援所需車輛,保障交通、運輸快速、通暢。
9.綜合協調組
組 長:縣(市、區)政府分管副縣(市、區)長
成 員:市煤炭工業局副局長
事故發生地縣(市、區)煤炭工業局副局長
事故發生煤礦技術人員
職 責:負責事故救援總聯絡、協調,監督、落實指揮部下達的各項應急指令,詳細記錄搶險救災的整個過程,按要求每天向省、市有關部門及有關領導提供搶險救災進度情況及其它文秘綜合工作。
(二)組織搶救。礦山救護隊在接到指揮部命令后,要嚴格按照搶救方案和《煤礦救護規程》進行搶救,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減少被困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在搶險救援過程中,礦山救護隊隊長對救護隊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多個礦山救護隊聯合作戰時,應成立礦山救護聯合作戰部,由事故單位所在區域的救護隊隊長擔任指揮,組織協調各救護隊的戰斗行動。
第十二條 救援裝備的儲備及資金的籌集。
救援裝備由各縣(市、區)政府指定專門單位進行儲備,市煤礦救援裝備由市礦山救護大隊儲備。
救援工作所需資金由發生事故的單位、煤礦安全風險
抵押金和事故發生地縣政府財政負擔。
第十三條 善后處理
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由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做好遇難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做好受傷者的醫療救護工作,協調
工傷保險的理賠工作。消除不良影響,維護好事故后的社會治安,確保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根據事態情況,必要時公安局參與協調工作,恢復正常社會秩序。
第十四條 支援
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搶險救援是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緊急工作,除指揮部成員單位外,必要時本市轄區所有單位、工礦企業、有特殊技能的人都應當義不容辭地為事故的搶險救援提供人力、物力、交通等方面的便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撓干擾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否則造成后果,將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十五條 縣(市、區)、市直煤炭企業應急救援預案
各縣(市、區)營、二輕和鄉鎮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由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蘭花集團公司所屬各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由蘭花集團公司負責制定;亞美大寧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由本礦制定;市樹脂廠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由市城鎮集體聯合社制定。
第十六條 本預案原則上每兩年根據救援工作實際修訂一次。
第十七條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