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境保護法自1979年試行、1989年正式頒行至今已有15至25年的歷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保護法的缺陷與不足正在日益暴露出來,修改環境保護法已經勢在必行。
環保法落伍了嗎
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同時也帶來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嚴峻形勢。近7年來,我國耕地減少了1億畝,不少省份已提前用完2010年的規劃用地指標。我國45種主要礦產資源,到2030年將只有2—3種能夠保障供應,其他都需進口。我國萬元GDP能耗超過發達國家3—11倍,資源和環境承載力已近極限。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導致污染加劇。目前,COD排放總量達1400—1500萬噸,接近排放量最大允許量的兩倍。大氣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1900—2000萬噸,遠遠超過大氣達標的1200萬噸。城市垃圾每年接近1.4億噸,處理率僅54.2%,無害處理率更低。除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煙塵、二氧化硫等污染外,機動車和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城市化學煙霧,外來物種入侵等新環境問題在我國也不斷顯現。我國的環境污染已從陸地蔓延到近海水域,從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從一般污染物擴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已形成點源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排放疊加、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相互復合態勢,大氣、水體、土壤污染相互作用的格局,對生態系統、食品安全、人體健康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人們不禁要問:環境保護法是不是已經落伍。現在人們對環境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我國要履行一系列國際環境條約義務,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國的環境保護必須有更高的起點,更大的力度和更加嚴格的規范。
四大缺陷制約環保法
一是政策定位上的缺陷。環境保護法政策定位的關鍵是:環境優先還是發展優先?目前,大多數國家選擇環境優先的戰略。1989年我國修訂環境保護法時,各部門經過激烈爭論之后,環境保護讓位于“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形成了“發展優先”的政策格局。這是環境保護法政策上的錯位。
二是職責定位上的缺陷。我國環境保護法將環保職責定位在政府環保主管部門身上,而沒有定位在各級政府身上。這就減輕了各級政府的責任,削弱了環境執法力度,也為政府的隨意決策留下了隱患。
三是缺乏完備的環境權制度。環境權指公民享有在適宜環境中生活的權利。環境權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民事權利,它是一種公益性的權利、社會權利。環境權包括三方面內容:公眾的環境知情權、環境決策參與權和公益訴訟權。遺憾的是,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卻未設立環境權制度。
四是缺乏公益訴訟制度。我國環境保護法設置的司法救濟程序是傳統的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程序,這些程序要求原告必須是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被侵權人。與一般民事侵權不同,環境侵權具有廣泛性、長期性、隱蔽性、復雜性等特點,而受害者往往是普通公民———分散的弱勢群體,單槍匹馬無力提起環境侵權訴訟。為解決這一矛盾,發達國家便設立了公益訴訟制度,任何個人、公民或公眾團體都可以在法院對污染者提起要求其遵守環境法的訴訟。
環保法亟待修訂
修訂環境保護法應堅持大環境理念,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借鑒發達國家環境立法的成功經驗,將環境保護法修改成為保障環境基本國策貫徹實施、協調單項環境法與其他法律關系的環境基本法。
首先,在立法定位上,建議將修訂后的環境保護法提升為基本法,交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作為環境基本法,側重于確立國家環境保護的大政方針,明確環境與發展的關系,明確各級政府的環保職責,確定環境侵權歸責原則等涉及整個環保領域的共性問題。#p#分頁標題#e#
其次,在政策定位上,確立環境優先的基本原則。沒有環境優先就等于沒有環保法———這是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的根本教訓。我們必須以此次修法為契機,毫不遲疑地確立環境優先原則。我國應實行更嚴格的排污許可制度,加大排污者的違法成本,用法律手段強制那些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關停并轉,促進技術和產品的換代升級。
再次,在職責定位上,確立政府為環境第一責任人。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立法經驗,在環境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保護環境是國家、政府、每個公民、企業、社團的共同責任,但首先是政府的責任。各級政府首長是本區域內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把環境保護作為每年考核政府官員的重要內容,并且由同級人大和公民來考核評價。
第四,建立公眾環境權制度。環境保護法應建立和完善公眾環境權制度。為保證公眾環境權的實現,環境保護法應設立環境信息公布公開制度、環境決策程序制度、公眾參與環境決策制度。應設立對舉報環境污染的獎勵制度,鼓勵公民、社團積極舉報環境違法者。應賦予新聞媒體廣泛的監督權,不論是誰,只要有環境違法行為,媒體都可以隨時曝光。
第五,建立公益訴訟制度。為了有效保護受害人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環境保護法應明確規定:任何個人、企業、機關、社團都有權對環境違法行為提起訴訟。為防止人們怠于行使公益訴訟權,法律應明確檢察機關有責任提起環境違法的公益訴訟,包括以原告身份提起行政訴。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2012年修正)
2012-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三修改議定書》的決定
2011-08-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關于預防、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補充議定書》的決定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06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7-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5)[失效]
1975-01-1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愛沙尼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2-12-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3-03-1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規劃問題的決議
1980-04-16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
2019-04-23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12-26國務院關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8-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