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條 稅務機關是發票的主管機關,負責發票印制、領購、開具、取得、保管、繳銷的管理和監督。
單位、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應當按照規定開具、使用、取得發票。
發票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釋義】 本條是對發票管理的規定。
一、所謂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
發票的基本內容包括發票的名稱、字軌號碼、聯次及用途、客戶名稱,開戶銀行及帳號,商品名稱或經營項目,計量單位、數量、單價、大小寫金額,開票人,開票日期,開票單位(個人)名稱(印章)等。有代扣、代收、委托代征稅款的,其發票內容應當包括代扣、代收、委托代征稅種的稅率和代扣、代收、委托代征稅額。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應當包括:購貨人地址及其稅務登記號、增值稅稅率、稅額、供貨方名稱、地址及其稅務登記號。
發票的基本聯次為三聯,第一聯為存根聯,由開票方留存備查;第二聯為發票聯,由收執方作為付款或者收款的原始憑證;第三聯為記帳聯,由開票方作為記帳的原始憑證。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基本聯次還應當包括抵扣聯,由收執方作為抵扣稅款的憑證。
本條所稱發票,是指由國家法定機關依法指定企業印制并套印全國統一發票監制章的涉稅發票。
二、發票作為經濟活動中的收付款憑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其法定的證明效力在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特別是在稅收征管和財務管理中,它既是財務收支和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也是稅收監控的重要依據和手段。發票一經填開,即標志著收入的實現和納稅義務的發生;發票記載征稅對象的具體數量、金額,是進行稅源控制和計稅的依據;發票提供有關應稅收益、應稅財產的必備資料,是核定應稅收益額或其他征稅基數的依據。以票控稅已成為我國現階段實施稅收征管的一項重要措施。為了進一步強化對發票的管理,堵塞發票管理漏洞,保證國家稅收,本條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現階段發票管理的經驗,對全面加強我國發票管理作出三項重要規定:
1.明確稅務機關為我國發票的主管機關,負責發票的印制、領購、開具、取得、保管、繳銷的監督和管理。包括確定發票內容、聯次、印制企業,領購發票范圍、條件和程序,開具和取得發票的要求,發票保管和繳銷的制度等。這對于有效遏制一些單位和個人不按規定開具和使用發票,隱瞞收入,擴大成本,亂攤費用,偷逃稅款的發票違法行為,嚴厲打擊不法分子私印私售、偽造、變造、倒買倒賣發票,利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走私販私、侵吞國家財產的違法犯罪活動;更好地發揮稅收的監控職能,保證國家稅收,具有重要意義。這里所稱稅務機關是指各級國家(地方)稅務局、稅務分局、稅務所和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并向社會公告的其他稅務機構。各級稅務機關對發票的具體管理職責依照本法及其實施細則和經國務院批準發布的發票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稅務機關在對發票的印制、領購、開具、取得、保管和繳銷依法實施監管的同時,應當加強與工商、財政、銀行、審計、公安等部門的配合和協作,嚴厲打擊發票違法犯罪行為,同時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依法使用發票的意識,依靠社會監督規范發票的印制和使用行為,維護經濟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要求用票單位和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應當按照規定開具、使用、取得發票。因為發票的開具和取得是實現其使用價值的前提。發票開具是否真實、完整、正確,發票取得是否合法、有效,都直接關系到發票管理的預期目的能否實現,即能否確保發票的開具和取得真實反映經濟交往雙方的業務關系。為此,要求銷售商品、提供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在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時,應當向付款方開具發票;所有用票單位和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時,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但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是必要的。按照經國務院批準發布的發票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開具發票應當按照時限、順序、逐欄、全部聯次一次性如實開具;使用電子計算機開具發票,須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發票限于領購的單位和個人在其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開具,超此范圍經營的,應當開具經營地發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借、轉讓、代開發票,未經稅務機關批準,不得拆本使用發票,不得自行擴大專業發票的使用范圍;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拒收;開具發票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建立發票使用登記制度,設置發票登記簿,并定期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發票使用情況;開具發票的單位和個人稅務登記內容變化時,應當辦理發票及其領購簿變更手續,注銷稅務登記時,應當繳銷發票及其領購簿。由于我國實行的是價內稅的定價方式,消費者支付款項時,實際已包含負擔的稅款,因此,消費者有權取得他負擔稅款的證明--發票。凡收款方拒開發票或者提供不合法的發票的,付款方有權拒絕付款。法律提倡公民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支付款項時,索取發票。
3.發票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此項授權充分考慮到發票管理的復雜性,涉及發票印制、領購、開具、取得、保管、繳銷制度、程序、方法的許多問題,不可能在本法中一一作出規定。授權國務院根據發票管理的實際需要,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制定發票管理的具體辦法,有利于法律的貫徹實施。國務院已于1993年批準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對加強發票的印制、領購、開具、取得、保管、繳銷的監督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18修正)
2018-12-29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12-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2010-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2007-08-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勞動行政管理公約的決定
2001-10-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4-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定
1987-11-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中吉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2006-03-2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城市綠化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國務院關于修改《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5年修訂)
2015-06-12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
2015-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一(1999年)
1999-12-25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