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
第二條 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采取綜合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國家依靠宣傳教育、科學技術進步、綜合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釋義】
本條是關于實行計劃生育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以及如何實現這一基本國策的規定。
人口眾多仍然是我國確立計劃生育政策所考慮的首要問題。未來十幾年,我國人口數量還將持續增長,預計年均凈增1000萬人以上,人口素質不高的狀況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勞動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依然尖銳。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必須實行較為嚴格的限制生育數量的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一基本國策貫穿《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始終。其主要內容包括: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出生嬰兒性別比正常;育齡群眾享有生殖保健服務,普遍開展避孕節育措施的“知情選擇”;形成新的婚育觀念和生育文化;建立調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規完備的計劃生育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等。生育調節是這一基本國策的核心內容。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當前的人口形勢和對未來人口發展前景預測,也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社會群體的實際情況和群眾的生育意愿及接受能力,本法規定:“國家穩定現行生育政策,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目前我國生產力水平較低,地區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傳統生育觀念的影響還將長期存在,實行計劃生育仍有相當難度。任何政策的偏差、工作的失誤以及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都可能導致生育率的回升。為貫徹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制定完善各項配套政策,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不折不扣地執行法定的生育政策。我國20世紀70年代初全面實行計劃生育。1980年起,各省(區、市)根據中央關于生育政策的總體要求,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相繼制定了地方計劃生育條例,對具體的生育政策作出規定。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地對非農業人口的生育數量的規定基本一致,即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特殊情況可以照顧再生育一個孩子。對農業人口生育數量的規定大體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孩子,特殊情況照顧再生育一個孩子,照顧面約在10%;第二種是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可以照顧生育第二個孩子;第三種是普遍允許有計劃地生育兩個孩子。對于少數民族,一般實行寬于漢族的生育政策。2000年,中央提出:“今后十年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目標是:到2010年末,全國人口總數(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控制在14億以內,年均人口出生率不超過15‰.”中央總結以往做法,規定:“國家鼓勵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子女,依照法律法規合理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政策規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這是《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關于生育政策規定的立法基礎。
綜合治理人口問題。動員全社會力量,建立政府領導、部門指導、各方配合、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各負其責。采取法律、教育、經濟、行政等措施綜合治理人口問題。#p#分頁標題#e#
國家指導與群眾自愿相結合。國家制定政策并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兼顧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長遠利益和近期利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實行行政管理與群眾工作相結合,以促進群眾生育觀念的根本轉變為立足點,組織和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提高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
整體推進與分類指導相結合。在抓好全國計劃生育工作的同時,繼續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村。發揮城市和東部地區的示范作用,進一步落實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性工作為主的“三為主”方針,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做到經濟要上去,人口數量要下來,人的素質要提高。
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尊重人民群眾作為計劃生育主人的地位,維護其合法權益。把計劃生育工作與發展經濟、幫助群眾勤勞致富、建設文明幸福家庭有機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提供優質服務。
國家依靠宣傳教育、科學技術進步、綜合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利用各種傳媒,采用多種方式,大力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的公益性宣傳,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計劃生育的良好氛圍。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大力宣傳和普及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的科學知識,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生男生女都一樣等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型生育文化。各級各類學校要重視人口與計劃生育教育工作,中等以上學校普遍開設人口及青春期、性保健講座或課程。加強計劃生育法制宣傳,增強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使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全面走上依法管理的軌道。
依靠科技進步,發展計劃生育事業。加快人口與計劃生育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工作。開發、推廣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發展生殖健康產業。加強計劃生育藥具及保健用品市場管理,規范市場行為。
開展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的優質服務。計劃生育部門是人口與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綜合管理部門,計劃生育和衛生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圍繞生育、節育、不育共同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生殖保健服務。基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要深入千家萬戶,指導育齡群眾選擇以長效避孕措施為主的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方法。各級政府要加強對縣(市)、鄉(鎮)、村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醫療、保健機構服務網絡的管理,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改善服務條件,規范服務標準,增強服務能力。
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計劃生育獎勵與社會保障是指運用補償、獎勵、優惠、優先、扶持等經濟手段,對群眾實行計劃生育、落實避孕節育措施給予基本的社會保障,并使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得到多方面的實惠,激勵育齡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本法專設了“獎勵與社會保障”一章,明確規定:“國家對實行計劃生育的夫妻,按照規定給予獎勵。”“國家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促進計劃生育。國家鼓勵保險公司舉辦有利于計劃生育的保險項目。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根據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養老保障辦法。”對于晚婚晚育的公民給予獎勵婚假和獎勵生育假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對于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享受國家規定的有關獎勵。對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發展經濟,給予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支持、優惠;對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家庭,在扶貧貸款、以工代賑、扶貧項目和社會救濟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另外,還授權各省(區、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p#分頁標題#e#
提高人口素質,是關系到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大事,是國家人口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要把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人口素質包括先天素質和后天素質,先天素質包括孕育健康的嬰兒,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質的前提,我國出生人口素質工作面臨不少問題和新的挑戰。要認真貫徹實施《母嬰保健法》,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普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科學知識。要積極研究、開發和推廣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現代科學技術與方法,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優生指導,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要動員計劃生育、衛生、民政、教育等部門和社會各界綜合治理、齊抓共管。本法規定,“國家采取綜合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應當規定控制人口數量,加強母嬰保健,提高人口素質的措施。”“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國家建立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減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嬰兒健康水平。”
出生嬰兒性別比也是人口政策一個重要方面。出生嬰兒性別比是指一定時期內,活產男嬰與活產女嬰之比。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應是每出生100名女嬰,相應有102-107個男嬰出生。否則,就被視為異常。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將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影響未來的社會穩定和發展。影響出生嬰兒性別比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利用B超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深層次的原因是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為此,《母嬰保健法》規定,嚴禁采取技術手段對胎兒進行性別鑒定。違反法律規定進行胎兒性別鑒定者,由醫療保健機構或者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情節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取消執業資格。本法重申了嚴禁對胎兒進行非醫學需要的性別鑒定;嚴禁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規定對違反法律規定進行性別鑒定者,由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衛生行政部門依據職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等。有些地方規定,經批準生育第二個孩子,懷孕后無正當理由自行終止妊娠的,其《生育證》作廢,并不再照顧生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2008-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級直接選舉工作問題的決定
1980-02-1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排污費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的答復
1991-05-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成立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籌備組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墨西哥合眾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87-04-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立法會和司法機關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3-03-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行政機關是否可以自行決定委托問題的答復
1996-11-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全民健身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修訂)
2016-06-19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2017-05-28國防交通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
2013-02-10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2-01-10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