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法釋義:第二章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1-16 · 2971人看過

  第二章 律師執業許可

  第五條 申請律師執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

  (三)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

  (四)品行良好。

  實行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前取得的律師資格憑證,在申請律師執業時,與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釋義】 本條是關于申請律師執業的條件的規定。

  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申請律師執業,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是成為一名律師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取得律師執業證書后,才具有律師身份,才能以律師身份接受當事人委托,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世界各國對律師身份的取得都作了嚴格的規定,一般要求必須具有高等的法學教育學歷,經過相當時期的見習,通過相關考試或者考核合格,方可授予律師身份。

  依據本條規定,在我國申請律師執業需具備以下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律師作為國家的法律工作者,其任務就是對自然人、法人提供法律幫助,以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所以,申請律師執業,申請人首先必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憲法是申請人申請律師執業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

  律師執業必須具備豐富的法律專業知識,才能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如何衡量申請人是否具備了足夠的法律專業知識,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是申請人須通過相關的考試。在我國,申請律師執業,須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

  國家司法考試每年舉行一次。根據《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必須符合下列條件:(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4)符合《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律師法》規定的學歷、專業條件;(5)品行良好。其中第四項中關于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學歷、專業條件,根據《法官法》第九條、《檢察官法》第十條有關法官、檢察官任職的規定,應為:第一,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第二,經司法部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分別制定的放寬擔任法官、檢察官和取得律師資格的學歷條件的原則意見審核確定,適用上述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報名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報名參加考試:(1)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2)曾被國家機關開除公職,或者曾被吊銷律師執業證的;(3)應試人員有作弊等違紀行為的,視情節、后果被處以兩年內或者終身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處理的。

  (三)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

  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只是對申請人具備法律理論水平的一個認定,申請人申請律師執業,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所以,本條規定,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考試合格證書后,須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后,才能申請律師執業。

  (四)品行良好

  律師執業,不但要遵守法律,而且要遵守律師的職業道德。品行良好是遵守法律和職業道德的基礎。

  我國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創建律師制度和1978年恢復律師工作初期,一直采取考核授予律師資格的做法,實踐中存在較多弊病。為了保證律師隊伍的素質,提高授予律師資格的公平性,1986年,司法部在借鑒國外做法和總結各地律師資格考試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取得律師資格須通過全國統一的律師資格統一考試。2002年,隨著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和國家司法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建立了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統一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和取得律師資格必須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由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2002年開始施行,之前通過考核、律師資格考試以及特批的律師資格也應有效。因此,本條第二款規定,實行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前取得的律師資格,在申請律師執業時,與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具有同等效力。#p#分頁標題#e#

  第六條 申請律師執業,應當向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

  (二)律師協會出具的申請人實習考核合格的材料;

  (三)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四)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請人的證明。

  申請兼職律師執業的,還應當提交所在單位同意申請人兼職從事律師職業的證明。

  受理申請的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予以審查,并將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報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內予以審核,作出是否準予執業的決定。準予執業的,向申請人頒發律師執業證書;不準予執業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

  【釋義】 本條是關于申請律師執業的程序的規定。

  具備本法第五條規定的申請律師執業的條件的,可以申請律師執業。根據原《律師法》的規定,律師執業申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受理并審核。但此次《律師法》修訂將這一程序修改為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的受理審查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的審核批準兩道程序。這主要是考慮到:第一,隨著律師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律師管理職能的層級配置的重心逐漸下移,將律師執業申請的受理和初審的權責下放至設區的市級司法行政部門行使,可以更好地體現行政許可的便民原則。第二,鑒于核準律師執業屬于行政許可事項中的準入事項,為確保行政許可的質量,應當充分發揮地市級司法行政部門熟悉申請人情況、便于審查核實以及由省級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審核把關兩方面的作用。第三,這樣設定許可事項,符合中央有關加強對律師執業監管的要求,由地市級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受理申請,作前置審查,有利于加強地市級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職能。

  根據本條規定,申請人應當向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即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由司法部頒發的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二)律師協會出具的申請人實習考核合格的材料。原《律師法》規定由申請人所在的實習律師事務所提供實習鑒定材料,此次《律師法》修訂時,為改進和嚴格律師準入管理,規定由律師協會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實習人員進行考核。申請人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經律師協會考核合格的,才能申請律師執業。

  (三)申請人的身份證明。即能夠證實申請人真實身份的有關證明。

  (四)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請人的證明。申請人申請律師執業時,必須確定其執業的律師事務所,該律師事務所應當出具同意接受申請人的證明。

  根據本法第十二條的規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兼職從事律師職業的,必須經所在單位同意。因此,申請兼職從事律師職業的,申請時還應當提交所在單位同意申請人兼職從事律師職業的證明。

  《行政許可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依法應當先經下級行政機關審查后報上級行政機關決定的行政許可,下級行政機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將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直接報送上級行政機關。上級行政機關不得要求申請人重復提供申請材料。”因此,本條第三款規定,受理申請的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予以審查,并將審查意見即申請人是否符合律師執業條件的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材料之日起十日內予以審核,作出是否準予執業的決定。準予執業的,應當向申請人頒發律師執業證書;不準予執業的,應當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如果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在上述期限內不作為的,或者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不準予執業的決定不服的,申請人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人也可以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p#分頁標題#e#

  第七條 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受過刑事處罰的,但過失犯罪的除外;

  (三)被開除公職或者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的情形的規定。

  本條規定的是獲得律師執業證書的否定性條件,即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的法定情形。本法第五條規定了可以獲得律師執業證書的基本條件,是從肯定的方面規定了頒發執業證書的要件,而本條是從否定的方面規定不得頒發執業證書的法定情形。

  根據本條的規定,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的法定情形有三種,只要申請人具備三種情形之一的,就不能獲得律師執業證書。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民法通則》第十二條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民法通則》第十三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二)受過刑事處罰的,但過失犯罪的除外

  本條關于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的法定情形中,因犯罪而不頒發執業證書的僅限于故意犯罪而不包括過失犯罪,這里只有犯罪性質的要求,而沒有犯罪輕重程度和刑種性質的限制,也沒有刑滿后一定期限的限制,即只要受過刑事處罰(過失犯罪除外)的,終生不能從事律師工作。

  (三)被開除公職或者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

  關于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條件,本法第四十九條做了規定。該條規定:“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的;(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三)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四)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的;(五)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權益的;(六)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的;(七)煽動、教唆當事人采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的;(八)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的;(九)泄露國家秘密的。律師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本法第五十一條還規定,律師因違反本法規定,在受到停止執業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止執業處罰情形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第八條 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學歷,在法律服務人員緊缺領域從事專業工作滿十五年,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同等專業水平并具有相應的專業法律知識的人員,申請專職律師執業的,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考核合格,準予執業。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p#分頁標題#e#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特許執業制度的規定。

  律師特許執業制度,是律師行業準入的一種制度。

  1979年,我國恢復律師制度。當時,律師屬于國家的公務人員、國家法律工作者,律師事務所屬于司法行政機關編制。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律師制度進行了改革。律師事務所逐步改革為社會中介組織,建立了合作制、合伙制律師事務所。律師逐步成為自由職業者。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實行律師資格授予制。隨著律師制度的改革,1986年開始實行律師資格全國統一考試。為了發展律師隊伍,吸納高層次法律人才,1994年開始著手建立并實施考核授予律師資格的工作。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律師法》。該法第六條中規定,國家實行律師資格全國統一考試制度。同時,第七條規定了考核批準授予律師資格制度,即具有高等院校法學本科以上學歷,從事法律研究、教學等專業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同等專業水平的人員,申請律師執業的,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按照規定的條件考核批準,授予律師資格。2001年,我國建立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進入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隊伍,要通過全國統一司法考試。與此相適應,同年對于《律師法》第六條作了修改,規定取得律師資格應當經過國家統一的司法考試。當時律師法未作全面修改,規定考核批準授予律師資格的第七條未作修改。

  2007年6月,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修訂草案)》的議案,該修訂草案第八條修改了1996年《律師法》第七條,將該條規定的考核批準授予律師資格制度改為律師執業特別許可制度。即將授予律師資格改為直接批準專職執業,但對具體資格條件未作修改。此條規定:“曾經從事法律研究、教學等專業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同等專業水平的人員,申請律師執業的,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可以準予律師執業。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在《律師法》修改過程中,對于是否規定特許執業制度以及如何具體作規定,有不同意見。有的意見認為,律師執業應經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不經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由司法行政部門準予執業,不符合公平選拔律師的要求,不利于提高律師隊伍素質,建議取消特許律師執業制度。另一意見認為,設立特許執業制度,是解決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司法考試作為法律職業的基本準入制度對于統一控制從事律師職業人員的資質條件具有重要作用,但也有局限性。司法考試便于選拔一般性的法律專業人才進入律師隊伍,但卻不利于某些特定專業的專家進入律師隊伍。從現實情況看,在我國加入WTO、法律服務業務不斷拓展的情況下,需要大量精通國際法律和金融、證券、知識產權等專業以及外語的人才,目前十三萬律師中能夠進行這些方面的法律服務的人員僅有兩千人左右,難以滿足這些方面法律服務的需求。設立特許執業制度,并不是要在律師執業準入制度上形成兩個渠道,而是以司法考試為主渠道,特許執業渠道為輔,作為律師執業基本準入制度的一種補充,主要是解決法律服務相關專業領域的人才缺乏問題。

  立法工作機構根據常委會審議意見,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進行研究認為,經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是律師執業的一項基本條件。同時,考慮到律師執業涉及的領域很寬、業務很廣,目前某些專業性很強的領域缺少專業律師,作為特殊情況,規定長期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或者某些專業性強的領域的資深專家可以不經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由司法行政部門準予執業,有利于更好地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因此,應當保留特許執業制度,但應當進一步嚴格限制條件。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律師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中,這一條修改為:“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學歷,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滿二十年,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的人員,或者從事金融、知識產權、信息技術等工作滿二十年,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法律知識的人員,申請律師執業的,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同意,準予執業。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這一條主要強調要有二十年從事專業工作的經歷,并例舉了金融、知識產權和信息技術等專業,強調特殊專業的需要。#p#分頁標題#e#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對于這一條的修改,有的認為規定的范圍仍然較寬,有些法學研究、教學人員并不一定具備律師執業能力。有的認為,允許特許執業的,應主要是那些法律服務人員稀缺領域的專門人才,具體列舉有困難,還是由國務院在具體辦法中作規定較為切合實際。有的認為,“較高的專業水平”的規定不夠嚴謹,不好掌握。還有的認為,規定一定年限的專業經歷是必要的,但規定二十年專業經歷過長,硬性規定過長的執業經歷反而使有些專業人才難以進人律師隊伍。根據這些意見,對這一條又作了修改。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律師法修訂草案三次審議稿的這一條規定:“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學歷,在法律服務人員緊缺的領域從事專業工作滿十五年,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同等專業水平的人員,申請專職律師執業的,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同意,準予執業。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律師法修訂草案第三次審議過程中,就三次審議稿對這一條的修改,有的認為,特許執業人員不經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但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也應當進行考核;有的建議恢復二審稿對特許執業的應“具有法律知識”條件的規定。根據上述意見,形成了目前《律師法》本條的寫法。

  按照本條規定,特許執業,首先要求有本科以上的學歷,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同等專業水平;其次要求在法律服務人員緊缺領域從事專業工作至少十五年。所謂“法律服務人員緊缺領域”是指,根據律師法律服務的現實情況,特定的、缺少律師從事法律服務的領域,具體在哪些領域批準特許律師執業,由國務院及其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申請特許執業的,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要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才能準予執業。“考核”不同于“審核”,審核通常是審查申請特許執業的書面材料,而考核不僅僅審查書面材料,必要時可以進行專業考試。其目的是嚴格把關,保證使現實迫切需要、符合條件的人員進人律師隊伍。

  規定特許執業制度的目的,是解決現實需要。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對律師法律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多,現在我國律師行業服務與現實需要還有一定差距,應當大力發展律師行業,改善律師隊伍素質結構,提高律師執業競爭能力。規定特許執業制度,有助于上述目的的實現。在律師準入制度上,國外亦有類似做法,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加拿大等國都有與我國類似的特許律師執業制度。在律師特許執業制度的實際執行中,應當最大限度地予以控制。為保證特許執業制度發揮其預期的作用,不對司法考試制度造成影響,應本著堅持急需、嚴格控制、確保規范的原則,制定相關法規,嚴格特許執業條件、實施程序和管控措施,防止這一制度被濫用的現象發生。要確保這一制度能夠促使解決現實需要,改善律師隊伍素質結構,提高律師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我國的律師服務行業提高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

  第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撤銷準予執業的決定,并注銷被準予執業人員的律師執業證書:

  (一)申請人以欺詐、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

  (二)對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申請人準予執業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注銷律師執業證書的規定。

  以欺詐、賄賂等不正當手段騙取許可,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疏忽大意而批準許可的情況在各個需要頒發許可的行業都有發生。一旦發現,就要進行糾正,撤銷許可、注銷頒發的證照。同時,還可能追究相關人員的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在律師執業許可中,也可能會有這種情況發生。發生這些情況,就要進行糾正,這是規定本條的目的。

  本條第(二)項規定的“對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申請人準予執業的”,其中“本法規定條件”是指本法第五條至第八條的規定。第五條規定了申請律師執業應當具備的四項條件。第六條規定了申請律師執業應當提交的四項材料,該條還專門規定了申請兼職律師執業應當提交單位同意的證明。第七條規定了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的三種情形。第八條規定的是特許執業的條件。如果不符合這些條文規定的條件,不應當批準律師執業,不應當頒布律師執業許可。如果批準了律師執業,頒發了律師執業證書,不論是什么原因,都應當撤銷準予律師執業的決定,并注銷被準予執業人員的律師執業證書。這是本條規定第(二)項的目的。#p#分頁標題#e#

  本條第(一)項對申請人以欺詐、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情況作了規定。申請人不具有從事律師執業的條件,但卻以欺詐、賄賂等不正當的手段獲得批準,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比如,申請人偽造學歷和從業經歷獲取特許執業許可,曾經犯罪被判刑而偽造無罪記錄的證明而獲取律師執業等。

  申請人以欺詐、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律師執業證書,對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申請人準予執業的,除應當撤銷準予律師執業的決定,并注銷被準予執業人員的律師執業證書外,對于申請人,要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追究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對于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也要依法追究責任。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這一條的規定,也適用于在批準授權律師執業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情況。

  第十條 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變更執業機構的,應當申請換發律師執業證書。

  律師執業不受地域的影響。

  【釋義】 本條是對律師執業場所和地域的規定。

  本條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首先,便于律師事務所對律師的管理。根據本法第六條的規定,申請律師執業,申請人應當提交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請人的證明。律師事務所對本所律師執業行為負有監督的責任,對律師在執業活動中遵守職業道德、執業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同時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對本所律師的執業情況進行考核。所以,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有利于明確律師事務所的責任,防止出現律師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造成的管理漏洞。其次,有利于更好地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律師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有利于律師集中精力辦好案件,保障在律師造成當事人損失的,當事人可以獲得相應的賠償。根據本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后,可以向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如果允許律師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可能造成律師事務所對賠償責任相互推諉,不利于律師賠償制度更好地落到實處。

  因此,《律師法》不僅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同時還規定了違反該規定的法律責任。根據本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律師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下的處罰。

  關于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的問題,1996年通過的《律師法》規定:“律師應當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律師事務所執業。”本次律師法修訂時不僅明確了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還增加規定律師變更執業機構的,應當申請換發律師執業證書,表明對律師應當在所屬的律師事務所執業的管理更加嚴格。

  律師執業不受地域的限制。律師可以在本地受理外地當事人的案件,也可以到執業律師執業機構之外地方辦理案件。

  第十一條 公務員不得兼任執業律師。

  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任職期間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

  【釋義】 本條是關于公務員不得擔任律師以及對律師擔任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期間的執業限制。

  我國《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按照上述界定標準,公務員的范圍主要是以下七類機關的工作人員:(1)中國共產黨機關的工作人員;(2)人大機關的工作人員;(3)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4)政協機關的工作人員;(5)審判機關的工作人員;(6)檢察機關的工作人員;(7)民主黨派機關的工作人員。為了保證公務員能夠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好本職工作,同時防止企事業單位利用國家權力從事各種營利活動,防止公務員利用職務之便獲取非法收入,從而保持公務員的廉潔,我國《公務員法》明確規定公務員不得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公務員因工作需要在機關外兼職,應當經有關機關批準,并不得領取兼職報酬。該規定中的“在機關外兼職”,不包括在營利性組織中兼職,這種兼職是絕對禁止的,有關機關不得批準。根據《公務員法》的精神,本條明確規定公務員不得兼任執業律師,保證公務員能夠認真做好本職工作,防止了公務員兼職從事律師工作也容易滋生腐敗和不公正執法。#p#分頁標題#e#

  律師在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時,是否應當對其執業的范圍做出限制?依照《憲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包括: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和委員。依照地方各級人員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組成人員包括: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委員。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律師作為公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因此,律師可以被選舉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律師在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期間,律師資格保留。1996年《律師法》制定時,考慮到常委會組成人員具有一種特殊的身份,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律師與其他律師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地位,在執業競爭中可以說不在同一起點上。如果允許他們在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期間可以執業,就難以保證公平競爭。這種特殊身份也難以避免對審判活動的影響,與律師獨立、公正、公平的身份不符,影響律師職業的聲譽,所以,1996年通過的《律師法》明確規定“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任職期間不得執業。”做出這種限制是為了保證律師的獨立與公正,以此來保護當事人的權益。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民主法制的發展,律師參政議政的積極性高漲,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情況越來越多。在本次律師法審議期間,有的同志提出,律師作為常委會組成人員參與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一府兩院”的職權,又作為當事人一方的訴訟代理人提供法律服務,收取報酬,確實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規定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組成人員任職期間一律不得執業,該規定還是有些過嚴。目前各級常務委員大多是兼職,如果律師在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期間不得執業,就沒有收入來源,不利于吸收高素質的律師參政議政。國外律師擔任議員的情況也很普遍,一般不影響其正常執業。對律師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期間不得執業的限制,主要是為了防止律師利用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身份在訴訟中為代理的當事人謀取利益,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但是,律師在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期間從事法律咨詢、擔任法律顧問非訴訟活動,與其履行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職責是不沖突的。目前非訴案件大量增加,非訴業務已在律師業務中占著重要的比例,所以,應當允許律師在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期間從事非訴活動,這樣既能保證律師在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期間他們的收入不會受到大的影響,同時,也防止了律師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在訴訟中為當事人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基于以上理由,本次律師法修改時,對該條做了修改,規定律師在擔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期間,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

  第十二條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符合本法第五條規定條件的,經所在單位同意,依照本法第六條規定的程序,可以申請兼職從事律師執業。

  【釋義】 本條是關于兼職律師的規定。

  兼職律師,即兼職從事律師執業人員,是指取得律師執業證書,不脫離本職工作兼職從事律師執業的人員。兼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統稱律師,與專職律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06年底,我國有兼職律師8068人,約占全國律師總數的0.6%。

  修訂前的《律師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機關的現職工作人員不得兼任執業律師,但《律師法》上并未明確規定兼職律師制度。在實踐中,根據司法部1996年頒布的《兼職從事律師職業人員管理辦法》規定,法學院校(系)、法學研究單位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的人員,具備下列條件,可以兼職從事律師職業:(1)具有律師資格;(2)所在單位允許兼職從事律師職業;(3)在律師事務所實習一年;(4)品行良好;(5)符合律師執業的其他規定。在這次律師法的修訂過程中,對是否保留兼職律師制度有不同意見。經過研究認為,隨著社會法律服務需求在數量上不斷增多,在領域、層次上的不斷拓展、深化,客觀上確實需要一定數量的專家型法律人才兼職從事律師執業,以彌補律師隊伍知識、素質結構的局限性。因此,保留兼職律師制度是必要的。另外,允許專家學者兼職從事律師工作,有助于提高法學教育、科研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培養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法律人才。從國外相關情況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許多發達國家也都有這樣的制度。因此,此次修訂律師法,對兼職律師制度包括申請人的范圍、條件以及申請程序作出了明確和具體的規定:#p#分頁標題#e#

  (一)可以申請從事兼職律師執業的人員。根據本條的規定,從事兼職律師執業人員只限于從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修訂前的《律師法》只是規定國家機關的現職工作人員不得兼任執業律師,而沒有明確規定哪些人員可以申請從事兼職律師執業,這在實踐中容易引起爭議。考慮到設立和保留兼職律師的目的就是吸引一定數量的專家型法律人才兼職從事律師執業,以彌補律師隊伍知識、素質結構的局限性,因此,本條首先從正面明確規定可以申請兼職從事律師執業人員的范圍,并限定在從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

  (二)申請兼職律師執業人員的條件。兼職律師和專職律師都是執業律師。因此,從事兼職律師執業的人員也和申請律師執業的人員一樣,需具備本法第五條所規定的條件,即(1)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實行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前取得的律師資格,在申請律師執業時,與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具有同等效力。(3)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4)品行良好。

  (三)申請兼職律師執業的程序。申請兼職律師執業的,申請人應當向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1)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2)律師協會出具的申請人實習考核合格的材料;(3)申請人的身份證明;(4)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請人的證明:(5)提交所在單位同意申請人兼職從事律師職業的證明。

  受理申請的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予以審查,并將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報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內予以審核,作出是否準予執業的決定。準予執業的,向申請人頒發律師執業證書;不準予執業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

  【釋義】 本條是關于非律師從事法律服務業務限制性規定。

  本條規定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禁止假冒律師執業。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修訂前的《律師法》第十四條亦有相似的規定: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執業。這次修訂將“執業”明確為“從事法律服務業務”。律師業是特許行業,擔任律師不僅要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還要經過有關部門審批。如果允許不具備資格的人也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將使律師特許制度形同虛設,嚴重妨礙律師事業的發展,也不利于規范法律服務秩序,因此,這種行為必須禁止。根據本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的,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二是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修訂前的《律師法》第十四條規定,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也可以說,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只要不牟取經濟利益,是可以從事訴訟代理和辯護業務。這次修訂刪去了“牟取經濟利益”這幾個字,與以前的規定相比更加嚴格。就是說,不論是否為了牟取經濟利益,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一律不得從事訴訟代理和辯護業務。因為訴訟代理和辯護業務直接關系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司法秩序,從事訴訟代理和辯護業務的人員范圍應當嚴格限定,不能任意放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否則不利于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也不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里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的法律規定主要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和《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托代理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或者行政訴訟;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可以受托為辯護人。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訴訟代理和辯護業務外,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只要不以律師名義,可以從事一些與法律有關的服務活動,如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接受當事人委托參加調解、仲裁活動、代寫訴訟文書、擔任法律顧問等。#p#分頁標題#e#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梁進喜

梁進喜

執業證號:

14114201810073143

河南心誠律師事務所

簡介:

梁進喜,中國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梁進喜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13年修正)

2013-06-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科威特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8-04-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81年《職業安全和衛生及工作環境公約》的決定

2006-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3-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87-04-11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1999年12月20日至31日澳門公眾假日安排的決定

1998-07-1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中央銀行財產司法強制措施豁免法

2005-10-25

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

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

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

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

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

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

2013-12-11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

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

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

2013-02-28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日本乱子伦xxxx| 国产毛片一级国语版|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538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国产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三级| 538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www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在线电影| 国产剧情在线视频| 久久久精品国产| 股间白浊失禁跪趴老师| 怡红院在线影院| 你懂的中文字幕|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极品粉嫩交性大片| 日本媚薬痉挛在线观看免费|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观| 中文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www|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好吊妞788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sss欧美华人整片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bl文库双性灌尿| 欧美又大又粗又爽视频|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一色屋精品视频任你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