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統計標準
[條文]
第三十五條 本解釋所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職工平均工資”,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
[主旨]
本條是關于人身損害賠償所依據標準的確定的規定。人身損害賠償的具體計算上,必須依據一些可以確定的標準,這是規范性和操作性的要求。本條對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的相關的六個標準作了明確。
[釋義]
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確定具體的人身損害賠償項目的具體數額,必須依據一定的標準。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九至第三十條對各項具體賠償項目的計算作出了規定,其中有一些標準屬于第一次在規范性文件中出現,對此應當注意。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為了明確這些標準,便于司法實踐中法官的操作,專門設定了條文對此規定,這就是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三十五條的規定:“本解釋所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職工平均工資’,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對這些標準應當準確確定。
(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所得,是城鎮家庭常住人口平均的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調查的城鎮居民家庭在支付個人所得稅、財產稅及其他經常性轉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實際收入,計算公式為:
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繳納所得稅-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障支出-記賬補貼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人均總收入或人均現金收入)是用農民家庭純收入(人均總收入或人均現金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所得。農民家庭純收入是指農村居民家庭總收入中,扣除從事生產和非生產經營費用支出、繳納稅款和上交承包集體任務金額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進行生產性、非生產性建設投資、生活消費和積蓄的那一部分收入。計算公式為:
純收入=總收入-家庭經營費用-稅費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贈送農村外部親友支出
在計算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時,必須注意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按家庭常住人口平均的純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個地區或一個農戶的平均收入水平。其中,家庭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經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個月以上,而且經濟和生活與本農戶連成一體的人口。外出從業人員在外居住期間雖然在6個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帶回家中,經濟與本農戶連為一體,仍然視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與本農戶連成一體的國家職工、退休人員也視為家庭常住人口。但現役軍人、中專及以上(走讀生除外)的在校學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親、看病等)且已有穩定的職業與居住場所的外出從業人員,不應當視為家庭常住人口。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在指標含義、形態構成與支配內容方面存在不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必須是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如北京市統計局分別于2001年3月9日、2002年1月22日、2003年2月9日發布了北京市上一統計年度的統計公報,依據這些公報,北京市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349.7元,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578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5%;200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3.92元,比上年增長1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5%.
(二)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是指城鎮中平均每一位居民在一個年度內用于消費性事務方面花費的金錢,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是指在農村中平均每一位居民在一個年度內用于生活消費方面的支出,兩者都包括商品性消費支出、服務性消費支出、教育費用支出、文化娛樂費用支出等諸多方面。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與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必須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以此來確定賠償標準考慮了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生活水平不等的現狀,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實質的公平。
(三)職工平均工資
職工平均工資是對城市在職職工的工資性收入進行調查,所反映在一定時期內職工工作單位以貨幣形式或實物形式實際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即包括計時工資、基礎工資和職務工資、計件工資(包括超額工資)、各種工資性的獎金和津貼、加班加點工資、附加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計算公式為:
職工平均工資=(在崗職工工資總額+不再崗職工生活費)÷(在崗職工人數+不再崗職工人數)
需要注意的是,在崗職工工資總額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概念,是指單位在報告期內直接支付給在崗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外延很廣,對此應當明確界定所包括的項目。同時還應當明確工資總額不包括的項目。 不在崗職工生活費,應當根據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的標準確定。在崗職工人數和不在崗職工人數這兩個數據,也應當根據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的有關數據確定。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得出職工平均工資這個標準的具體數額。
職工平均工資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兩個不同的標準,兩者在反映的內容、調查的范圍、資料的來源、統計的口徑等方面存在不同。 對此應當加以注意,在計算上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的職工平均工資,必須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準確確定,不能混淆。
(四)上一年度
統計年度的起算上,是從一年的公歷1月1日算至12月31日,這段時間為一個統計年度。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中的“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具體而言,就是在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以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統計年度來確定有關的人身損害賠償標準。例如,某人身損害賠償案的一審辯論終結是2004年5月23日,那么所謂的上一統計年度應當是2003統計年度。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征求意見稿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社會各界對此提出了一些意見,其中針對本條的意見主要是:“受訴法院所在地”指的是省級、地市級還是區縣級?實際標準區別很大,應予明確。在我國的統計部門中,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統計部門,這些統計部門都在一定時間內對本轄區內上一年的有關情況公布統計數據,而這些統計數據是有差別的。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吸納了這一正確合理的意見,明確規定依據“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對此,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審理中,法院在適用這些標準確定具體的賠償數額時,必須牢牢把握,不能有任何變通,必須嚴格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的相關數據確定,不能以區縣級統計部門,或者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之外的普通地市級統計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2017-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2011-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三號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十屆第73號)
2007-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家建設征用土地條例》的決議[失效]
1982-05-0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修正)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99修正)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84-09-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
2006-04-29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9)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02-19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浙江省電網設施建設保護和供用電秩序維護條例
2014-07-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2010-05-24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全文)
2009-08-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成立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組委會的復函
2009-08-2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