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區水資源的實際情況,按照地表水與地下水統一調度開發、開源與節流相結合、節流優先和污水處理再利用的原則,合理組織開發、綜合利用水資源。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應當與當地水資源條件和防洪要求相適應,并進行科學論證;在水資源不足的地區,應當對城市規模和建設耗水量大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項目加以限制。
【釋義】 本條是對合理組織、綜合利用水資源的原則和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的規定。
一、水資源是大氣降雨循環再生的動態自然資源,大氣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不能分割。這三種形態存在于水循環的不同階段,水在任何一個階段受到損害,都會影響到其他階段。因此,一些國家的水法規定地表水、地下水必須聯合運用,統一調度。至于是開發地表水還是開發地下水,還是兼而有之,這要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從獲得最大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目標出發,因地制宜、統籌兼顧來解決。這實質也就是水資源優化配置問題。針對我國北方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的狀況,一方面要避免豐富的地表水白白流走,另一方面是避免地下水嚴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帶來環境地質災害。
二、針對長期以來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重開源、輕節流和保護的狀況,《水法》根據國家新時期的治水方針,明確規定了開源與節流相結合、節流優先和污水處理再利用的原則。目前我國水資源已開發利用約為5600億立方米,有3000億立方米尚可開發。說明還有“開源”的空間,但衡量水資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標為“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通常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證率)為75%時可供水量與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一項指標。我國現狀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20%,但流域之間差異很大。國際上一般認為,對一條河流的開發利用不能超過其水資源量的40%,而黃河、海河、遼河、淮河的水資源利用率都超過了這一預警線,若不采取合理的積極措施,就可能會暴發嚴重的水資源和水環境危機。用了水以后必然會產生污水。用水量越大,產生的污水越多。污水如果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水域中去,會有什么后果呢?雖然水體有一定的自我凈化能力,但如果污水量超過了這片水域的水環境承載能力的話,必然會污染整個水域。因此,必須堅持開源與節流相結合,必須把節約用水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設節水型農業、節水型工業和節水型社會。
然而,污水的產生又是不可避免的。根據預測,2030年和2050年城市工業和生活廢污水排放將達到850億-1060億立方米和1100億-1500億立方米。這就要求我們下大力氣加大城市廢污水的集中處理力度,發展低成本的廢污水處理技術,進行資源化處理。廢污水經處理后是我國北方缺水地區寶貴的再生資源,可作為農業灌溉、城市綠化用水,也可以回灌地下水或作為河道內用水等生態環境用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國農業與生態用水不足的壓力。
三、本條第2款作出了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的規定。水資源論證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資源承載能力指的是在一定流域或區域內,其自身的水資源能夠持續支撐的經濟社會發展規模并維系良好生態系統的能力。二是水環境承載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體能夠被繼續使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態系統時,所能夠容納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緊密相連的。水資源雖然是可循環、可更新的資源,但在一定時期、一定的地點,其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生產力布局和城市建設就應當與當地水資源條件也就是水資源承載能力以及防洪要求相適應。在水資源不足的地區,應當對城市規模和建設耗水量大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項目加以限制。目前,水利部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已經發布了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對論證工作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2019修正)
201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010-10-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7-03-1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際電信聯盟組織法》和《國際電信聯盟公約》的決定
1997-05-0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4-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1988-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行政機關是否可以自行決定委托問題的答復
1996-11-0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植物檢疫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12-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1-10-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的通知
2010-01-11關于加強中央企業班組建設的指導意見
2009-03-30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
2009-02-0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