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條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樣檢驗。進行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不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執法工作中需要對食品進行檢驗的,應當委托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并支付相關費用。對檢驗結論有異議的,可以依法進行復檢。
【釋義】本條是關于抽樣檢驗的規定。
?。ㄒ唬┎坏脤嵤┟鈾z
2008年9月18日,在多個屬于“國家免檢產品”的奶制品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導致許多嬰幼兒患腎結石后,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廢止食品質量免檢制度的通知》,決定廢止1999年12月5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國發〔1999〕24號)中有關食品質量免檢制度的內容。同一天,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第109號令,廢止《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9號)。至此,實行多年的食品免檢制度宣告結束。
免檢制度,是指依據《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對符合規定的產品,在三年內免于各級政府部門的質量監督抽查的制度。免檢制度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一些地方的技術監督部門對本地連續數年檢查合格的產品,在一定時間內免于監督檢查。1999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規定“實行免檢制度。對產品質量長期穩定、市場占有率高、企業標準達到或嚴于國家有關標準的,以及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連續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產品,可確定為免檢產品”,“在一定時間內免于各地區、各部門各種形式的檢查”。2000年3月,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規定在免檢有效期內,各級政府部門以及流通領域均不得對其進行質量監督檢查。2001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頒發新的《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規定免檢產品三年內免于各級政府部門的質量監督抽查。
設立免檢制度初衷是為了避免重復檢查,防止地方利益保護和行業壟斷,減輕企業負擔,鼓勵企業自律保證產品質量。但從實施效果來看,免檢食品的安全情況卻不能讓人滿意。由于食品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復雜性,不應當實行免檢。政府應當對食品安全進行嚴格監管,不能讓企業在政府免予檢驗的擔保下,生產經營不安全食品,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損害政府的威信。因此,本法明確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
?。ǘ╆P于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制度
本條在否定免檢制度的同時,明確規定對食品的檢驗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樣檢驗的方式。抽樣檢驗是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督檢查的一種主要方式。
1、抽樣檢驗的主體
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權采取措施,對生產經營的食品進行抽樣檢驗。依照本法對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規定,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環節的食品進行抽樣檢驗。
2、抽樣檢驗的方式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樣檢驗兩種。定期檢驗主要是指各監管部門根據職責范圍和監管工作的需要,作出明確規定和安排,在確定的時間,對食品進行抽樣檢驗。例如,《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的規定,國務院質量監督部門“定期實施的國家監督抽查每季度開展一次”。不定期檢驗主要是針對特定時期的食品安全形勢、消費者和有關組織反映的情況,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在定期檢驗的基礎上,不定期的對某一類食品、某一生產經營者的食品或者某一區域的食品,進行抽樣檢驗。定期檢驗和不定期檢驗的最大區別是實施抽樣檢驗的時間是否確定,定期檢驗一般是常規的工作安排,不定期檢驗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有利于迅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排除食品安全隱患。
3、抽樣檢驗的方法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抽樣檢驗的,應當將購買的樣品送食品檢驗機構檢驗。首先,抽樣檢查的樣品應當在市場上或者食品生產經營者成品倉庫內的待銷產品中抽取,而且應是經生產經營者檢驗合格的產品,以保證檢驗結果的公平和代表性。其次,抽樣檢驗應當將樣品送食品檢驗機構檢驗。根據本條第三款的規定,這里的食品檢驗機構是指依據本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并依法進行資質認定后,從事食品檢驗活動的食品檢驗機構,以及本法實施前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食品檢驗機構。
有的食品監督管理部門在進行抽樣檢驗時采用快速檢驗方法進行檢驗,但這種快速檢驗方法有一定的缺陷,都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當事人對檢驗結論有異議時,監管部門應當送經資質認定的檢驗機構進行復檢。
4、抽樣檢驗的費用
對食品實施抽樣檢驗,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代表國家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督檢查的執法行為,其執法過程所需要的有關費用應當由國家財政撥付,如果收取被檢查的食品生產經營者費用,或者不支付食品監督管理部門檢驗費用,不僅會增加被檢查單位、人員的負擔,不利于保證檢驗機構的中立和檢驗結果的真實公正,甚至可能造成亂執法的現象發生。因此,為減輕企業負擔,規范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抽樣檢驗行為,本條明確規定進行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并且不得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委托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的,應當支付相關費用。在食品安全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時,大家普遍對這一規定表示贊成。也有一些意見建議,盡快完善配套規定,明確抽檢樣品購買費用、檢驗費與政府財政予以保障,確保抽樣檢驗工作的順利開展。
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違反法律規定收取被檢查單位費用,或者不支付檢驗機構費用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并向有關部門進行檢舉、舉報;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據本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的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5年修正)
201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決定
2010-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主席令第四號)
200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
2004-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聯合國人員和有關人員安全公約》的決定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13-03-23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2012-04-19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8-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2009-09-10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1993年修訂)
1993-11-29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9-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鮮活農產品運輸和銷售工作的通知
2008-01-25國務院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
2007-09-08國務院關于修改《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的決定
2007-07-20國務院關于印發200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2007-03-25國務院關于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的命令[失效]
1955-08-25國務院關于新公私合營企業工資改革中若干問題的規定
1956-10-12國務院批轉林業部關于加強東北、內蒙古地區護林防火工作的報告的通知
196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