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房屋能否捐贈給非直系親屬?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只要合法取得農村房屋,就可以捐給非直系親屬,但村民捐出房屋后,就不能再申請宅基地建房。《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財產無償贈與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第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可以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前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和道德義務性質的捐贈合同或者經公證的捐贈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的確定根據現行農村拆遷政策,大多以宅基地面積作為置換建筑面積的計算基數(一般為1:1),。宅基地的巨大經濟價值在拆遷置換過程中顯現出來。土地價值在房地產價值形成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確定宅基地使用權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1) 登記人口身份。戶籍人口,是指申請批準居住時在集體經濟組織中有戶籍的家庭成員。由于農村宅基地屬于村民集體所有制,宅基地分配具有排他性和福利性,即宅基地使用權只能分配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但在分配方式上,有具體的規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村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因此,宅基地以戶名取得,屬于家庭所有,使用面積主要根據家庭成員人數確定。家庭申請土地時,由各集體經濟組織核定其常住家庭戶籍人口,然后分配一定面積。雖然《宅基地使用證》上只有一個登記使用人,但《宅基地申請審批表》確定了登記人口共享宅基地使用權。(2) 人口的產生和待遇因婚姻、生育、老齡化、死亡等原因而發生變化,戶籍家庭成員數量不固定。戶籍人口發生變化的,可以按照以下原則處理:一是因戶籍遷移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戶籍人口,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權,而且一般不能認定為房屋所有人。
第二,戶籍雖未遷,仍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但與原家庭分離,已分別申請宅基地審批。因為有了新宅基地,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它不再擁有原宅基地的使用權,也不能認定為原宅基地上房屋的所有人。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只要農村房屋是合法取得的,就可以捐給非直系親屬,但村民捐出房屋后,就不能再申請宅基地建房。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小說重名是否構成侵權
2021-03-16現役軍人離婚可以不用部隊開證明嗎
2021-02-11酒駕摩托車追尾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6形式發票要列舉清楚哪些內容
2021-03-18網上投訴能撤銷嗎
2021-01-17爺爺奶奶有探望權嗎
2021-03-01商鋪可以贈予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12家庭冷暴力離婚能索要賠償嗎
2021-03-11涉外合同如何確定應訴管轄
2020-12-18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雇傭關系工傷賠償
2021-01-15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人身保險理賠權利可以轉讓嗎
2020-11-11保了車上(貨物)責任險后,貨物掉落導致他人受損是否因該賠償?
2021-01-10保險法司法解釋(一)內容有哪些
2020-12-17車險理賠的幾個認識誤區
2020-12-07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當地拆遷方沒有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1-01-23房屋拆遷什么階段請律師最管用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