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規定的顯失公平民事行為是指三種情況:。合同一方利用另一方的緊急情況、缺乏實踐經驗或無知,提出或接受明顯的不利條件。一方不正當地利用其在經濟地位、社會影響或人際關系方面的優越條件,使另一方接受或提出明顯不公平的交易條件。由于第三方的不當干預,雙方必須達成重大不公平協議,以區分明顯不公平和其他一般行為。明顯的不公平和合同欺詐。當事人因欺詐行為訂立的合同是一項意思不真實的合同,其效力不為法律所承認。所謂欺詐,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另一方錯誤表達意圖的行為。其中,故意隱瞞真實情況類似于利用對方的無知造成明顯的不公平。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欺詐行為的當事人對合同條款或要約的內容是清楚的,但條款或內容缺乏真實性,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本合同的條款和內容是真實的,但當事人因缺乏經驗和無知而作出承諾,致使其利益受到更大的損害。明顯的不公平和利用他人的危險。(1)一方處于利用他人的危險中,情況危急。所謂危機,除了一些緊急的經濟需要外,還包括處于危險或困難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其范圍更不公平,緊急需要更廣泛。(2)營利方利用他人的危險,大多表現為積極推動行為的發生及其后果,而在明顯不公平的合同中,營利方處于消極狀態,表現為受害方積極提出不公平條件或作出承諾。(3)從立法角度看,我國《民法通則》區分了利用他人危險和明顯不公平,將前者歸為無效合同,并將后者作為可撤銷合同的理由。明顯的不公平和重大誤解。合同法中的誤解是指當事人對合同關系的主要內容的錯誤理解。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是由于誤解一方或雙方的主觀錯誤造成的,并給被誤解一方帶來重大不利后果。明顯的不公平和情況變化(1)情況變化的原因是合同當事人以外的客觀情況。雙方無主觀過錯,不可歸責于雙方。明顯的不公平是由一方的主觀惡意行為造成的。(2)法律后果不同。在明顯不公平的情況下,受害方只能依法要求解除合同。在情勢變更中,遭受不利后果的一方可以依法請求變更或終止合同。(3)情勢變更的前提是合同有效,即合同的效力成立,明顯不公平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其效力取決于合同解除權人是否行使合同解除權,合同應當保護雙方的權益。如果合同不公平,我們應該通過法律渠道保護我們的權益,否則合同將失去其自身的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侵權利息計算如何規定
2021-01-04職工請假是否存在勞動糾紛
2020-11-11可主張哪些工傷賠償,怎樣獲取工傷賠償
2020-11-19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的全面深化改革有何意義
2021-02-19工會之間股權無償轉讓要交稅嗎
2021-02-20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什么是保證擔保,什么是保證保險,這兩者區別是什么
2020-11-18交通事故雙方負同等責任如何處理
2020-11-22怎么申請脫離親子關系,有哪些法律途徑
2021-01-05贍養人的義務,贍養人應如何支付贍養費
2020-11-15保全是怎么執行
2021-03-20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關于拖拉機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07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旅游意外保險常識及境外旅游保險理賠
2020-12-05保險公司克扣員工工資怎么處理
2021-02-10保險公司有哪些盈利方式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