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一般可以根據當事人的主觀程度來區分。首先,當事人故意這樣做,工人有很大的主觀惡意。用人單位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或企業規章制度解除勞動合同。同時,根據《民法通則》關于侵權責任原則的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大部分甚至全部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第二類是由于該方的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理解為違反安全生產規定或未能履行妥善儲存和合理使用的義務,造成該單位重大經濟和財產損失。與第一種“意圖”相比,員工的主觀惡意大大降低。在實際操作中,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規章制度中明確因重大過失給企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賠償金額。由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不是完全平等的民事主體,讓勞動者承擔高額賠償是不公平的。因此,《工資支付暫行規定》規定,勞動者必須承擔經濟損失的,可以從本人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額不得超過當月工資的20%,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資。第三類是一般過失甚至無過失,即勞動者在履行安全生產、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的義務后,仍存在無法控制的情況,造成企業財產損失。如果此時仍要求工人承擔賠償責任,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工人有權獲得受法律特別保護的勞動報酬。用人單位不得無故扣發或者拖欠勞動報酬。《條例》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扣繳的項目包括:員工個人所得稅、員工承擔的社會保障和公積金費用、法院判決和裁定要求扣繳的贍養費和贍養費,以及用人單位因自身原因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需要直接從工資中扣除的補償費用和依法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勞動合同法》中明確規定,當雙方根據《勞動合同法》的“工資總額”解除勞動關系時,雙方也應解除勞動合同。此外,沒有其他額外規定。只要勞動者本人履行正常勞動行為,用人單位必須按照雙方約定支付勞動報酬,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或扣留勞動報酬。因此,在案中,公司上個月扣押彭女士的全額工資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即使公司財產因龐女士的過錯而受損,根據法律規定,扣除的部分也不得超過其當前月薪的20%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關于經濟損失是否可以全額扣留勞動工資的知識。在工作中,即使勞動者有過錯并造成財產損失,雇主也不能全額扣留工資。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訪問luba.com進行在線咨詢。我們將有專業律師為您解答這些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案件被裁定超時效怎么辦
2020-11-28同一產品有兩項相似的外觀設計如何申請
2021-01-06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公交車司機是否應系安全帶
2021-03-11夫妻債務如何分擔
2021-01-25對未成年監護人有異議怎么辦
2021-01-04非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贈予嗎
2021-02-21土地在抵押狀態可以過戶嗎
2020-11-25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按揭房能否再次擔保抵押
2021-02-03財產損失多少才能立案
2020-12-21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抵押擔保的種類有哪些,哪些財產可以做抵押
2020-12-29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無償合同中止履行需要通知嗎
2021-01-13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車上人員險與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2-04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