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4條: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邀請工會或者第三方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解決協議,當事人不愿協商、不能達成和解協議或者和解協議達成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協議達成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案:
今年年初,開發區一家房地產公司聘請趙某擔任保安。當物業公司準備辦理入職手續并簽訂勞動合同時,趙拒絕簽訂勞動合同,理由是他離家在外,長期不能在煙臺工作。趙的舉動當時沒有引起雇主的注意,勞動合同的簽訂也被擱置。工作五個月后,趙突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雙倍工資和經濟補償,因為用人單位沒有與他簽訂勞動合同,并以此為由向勞動仲裁。直到此時,企業才明白趙故意拖延簽訂勞動合同的意圖,但為時已晚。此后,趙運用這一伎倆,成功地向該地區的兩家房地產公司索賠
巧合的是,開發區的一家電子工廠從南方招收了幾名農民工。有幾人提出不要求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并承諾向企業出具書面證明,證明不要求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唯一的要求是要求企業在月工資中“適當的補償點”。考慮到招工不易,用人單位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主要原因是勞動者自身。因此,電子廠每月為這些員工額外支付200元工資作為補貼。不料,6個月后,這些員工突然提出,由于單位未簽訂勞動合同,未繳納社會保險,集體要求解除勞動關系,并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并要求企業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和經濟補償
針對這兩起勞動爭議案件,開發區勞動仲裁工作人員指出,趙某勞動爭議案件是典型的“違規”案件。趙某以看似合理的理由將該企業引入違法情況,以便依法獲得因該企業違法行為而應支付的雙倍工資和經濟補償。后一種情況是由于該企業不懂法律造成的。雖然在現實中,一些勞動者專門與用人單位簽訂了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的書面協議,但由于這些做法違反法律規定,無法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護。一旦工人投訴或提出投訴,即使雇主有很多理由值得理解和同情,他們也無法逃避法律責任。針對這些問題,雇主只有依法用人,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工人惡意維權的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劃撥的程序
2020-12-06未進行公證的婚前房產離婚后歸誰
2021-02-13掛靠貨車投保后出險保險公司是否有權拒賠
2020-12-22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離婚賠償哪些損失
2021-01-28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婚前財產是否一定歸個人
2021-03-20能不能打電話自首、電話通知到案是自首嗎
2021-02-19委托代理合同是否要計征印花稅
2020-11-08合同撕毀后還有效嗎
2020-11-28在商場內滑倒受傷后怎么辦
2021-01-11常見的購房小誤區有哪些
2020-12-25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法院可以凍結失業人員經濟補償金嗎
2021-02-25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保險理賠中保單維護需要注意的細節有什么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