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合伙的立法中,為了防止有限合伙人利用其承擔有限責任的地位為自己謀利或損害其他合伙人的利益與保護債權人利益,一般都有禁止有限合伙人參與合伙經營的規定。如《深圳經濟特區合伙條例》第61條第1款規定“有限合伙人不參與有限合伙的經營管理。”修訂后的《合伙企業法》第68條第1款規定“有限合伙人不執行合伙事務,不得對外代表有限合伙企業。”是否只要有限合伙人參與合伙的經營管理就會絕對喪失有限責任的待遇,而不問其參與的程度、范圍及動因對此,大陸法系中的德國采取了較寬容的態度,一般允許有限合伙人參與企業經營管理,而不剝奪其有限責任。
對此問題,1916年以前,美國限制較嚴,有限合伙人只有嚴格遵守法律的限制才可以享受有限責任,有限合伙人絕對不可以以代理人或其他身份去執行合伙的業務、有限合伙人必須保持消極,不能夠參加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來,否則,只要第三人能夠證明有限合伙人的某些行為構成了對經營管理的介入,有限合伙人就要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例如,1882年紐約州《有限合伙法》就規定:有限合伙人既不能代表合伙企業進行任何交易,也不得擔任合伙企業的代理人或者律師,一旦有限合伙人從事了這些法律禁止的行為,就被視為普通合伙人,從而承擔和普通合伙人一樣的責任。當時曾有法院在判決中指出,無限責任是有限合伙人為干預合伙事務的管理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盡管很少有法院去探究這一原則背后的法理,但是還是有法院指出這一原則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這類債權人錯誤的把介入合伙管理的有限合伙人當作普通合伙人。但后來發現這樣的規定對有限合伙人也是不公平的,畢竟有限合伙人對企業投人了大部分的資產,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有權關心其投資的狀況、有權查閱有關的財務賬冊、參與一些必要的管理,一味強調其保持消極的義務是否合理完全禁止有限合伙人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就能體現有限合伙立法的初衷嗎
早期的有限合伙法并沒有適應商業發展的需要,對有限合伙人的權利限制過多,為了保護有限合伙人的權益,美國對立法進行了相應的修改,1916年《統一有限合伙法》主要起草人WilliamDraperLewis教授指出,ULPA和當時各州的有限合伙法相比較而言,不同之處就在于ULPA反映了向有限合伙人提供“在承擔有限責任上與公司的股東享有同樣的安全感”的意圖。ULPA規定只有明知有限合伙證書,申明的事實不真實的有限合伙人才喪失有限責任,而且只對信賴這一證書的真實性而給予有限合伙貸款的債權人負責,僅在某些非實質性方面不符合法定形式,有限合伙人不會喪失有限責任的保護。該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有限合伙人承擔無限責任的風險,但是1916年的《統一有限合伙法》同時又規定“如果有限合伙人在行使作為有限合伙人所享有的權利和權限之外,對合伙企業的事務進行控制(takespartinthecontrolofthebusiness),則有限合伙人就要承擔與普通合伙人同樣的責任。對于“控制”的標準,美國法院在司法判決中,逐漸形成了兩個標準:一是數量標準。根據這一標準,如果有限合伙人廣泛的參與了合伙的事務,那么有限合伙人就要承擔和普通合伙人一樣的責任;二是實際信賴標準。根據這一標準,有限合伙人除了參與合伙事務的控制之外,其行為還必須使債權人產生錯誤認識,誤以為有限合伙人是普通合伙人。
1976年《統一有限合伙法修訂版》雖然仍保留了有限合伙人參加合伙事務即應對企業債務承擔責任的規定,但同時又對這種規定的適用進行了限制,進一步減少了有限合伙人的責任。對于“控制”的第一個標準沒有變化,第二個標準變化為:如果有限合伙人對合伙事務的控制實質上并不相當于行使普通合伙人的權利,有限合伙人只需對實際知道他參與了合伙事務控制的債權人承擔責任,對于不知情的債權人則不用承擔責任。但1976年法也并未對怎樣才構成控制加以說明,只是采取列舉式在其303(b)款中規定了除外條款,有限合伙人并不因為僅僅從事其中一種或幾種行為就當然構成參與對合伙經營的控制,仍然沒有解決非安全港范圍外的行為是否會導致有限合伙人的無限責任的問題。隨后,1985年的修正案又進一步拓展了《統一有限合伙法修訂版》的安全港條款的內容,附加了一些其他的合伙人權利,如作為團體普通合伙人的高級管理人員、董事或股東對普通合伙人的加人進行表決等等。2001年對ULPA再次進行了修訂,根據新的ULPA,即使有限合伙人參與了有限合伙的管理和控制,也不再承擔無限責任。從美國有限合伙法的立法演變歷史中可以發現,立法者的意圖已從單純保護外部債權人的利益,轉而也強調保護投資者的合伙權益,即盡量使有限合伙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有限合伙的管理事務,而不必承擔無限責任。我國在一定程度上采納了這種立法理念,修訂后的《合伙企業法》第68條第2款規定“有限合伙人的下列行為,不視為執行合伙事務:1、參與決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2、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建議;3、參與選擇承辦有限合伙企業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4、獲取經審計的有限合伙企業財務會計報告;5、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查閱有限合伙企業財務會計賬簿等財務資料;6、在有限合伙企業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向有責任的合伙人主張權利或者提起訴訟;7、執行事務合伙人怠于行使權利時,督促其行使權利或者為了本企業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8、依法為本企業提供擔保。”但在判斷標準上采取的是更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的“信賴標準”,并沒有采取“控制標準”,《合伙企業法》第76條第1款規定“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伙人為普通合伙人并與其交易的,該有限合伙人對該筆交易承擔與普通合伙人同樣的責任。”
由于目前我國法律不夠完善,信用體系不夠健全,在有限合伙中有限合伙人最大的風險還是相對于普通合伙人的信息不對稱性,普通合伙人很有可能利用其經營權的專屬性,采取各種手段暗箱操作,損及有限合伙人甚至第三人利益。而作為有限合伙人的投資者又不能介人合伙企業的日常運作,任何一個投資人都會為此問題擔憂,因此,在有限合伙中一個很重要、很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平衡有限合伙人與普通合伙人的權利與責任,降低有限合伙人的風險。安全港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是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我們應該尋求一種更為合理的制度來解決上述問題,賦予有限合伙人一種類似公司股東但又不等同于公司股東的權利,適當拓展有限合伙人的經營管理權限,使其不再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局外人。我國修訂后的《合伙企業法》第68條第2款賦予了有限合伙人8種權利,一方面對于作為團體普通合伙人的高級管理人員、董事或股東,即當某一當事人可以通過成為團體普通合伙人的成員,從而成為合伙的有限合伙人及擔任有限合伙或普通合伙人的一個契約承包人或代理人或雇員;另一方面也未設計出實施已規定權利的機制,筆者認為可以設立類似于以合伙人組成的管委會或咨詢會等內部常設機構的形式以確保有限合伙人適度參與合伙事務的管理、及時獲得企業經營信息,從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均衡權益和責任,產生有效的監控和激勵作用,保持合伙企業經營的獨立性和穩定性的作用。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劃撥可以按揭嗎
2021-01-11倉單質押有哪些風險,應該如何去防范
2021-03-11交通事故訴訟的證據有哪些
2021-02-03交通肇事罪檢察院到法院多久能判下來
2020-12-23普遍的六大陷阱揭底
2020-11-26交通事故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2收集婚外情離婚賠償證據的方式
2021-02-28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對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辦
2021-02-06別人拿你的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23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28保險公司如何更進一步保障大家的合法權呢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