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確認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確認,即對個人、組織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的確認。
(2)認可,又稱認證,是行政主體對個人、組織已有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以及確認事項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的承認和肯定。
(3)證明,即行政主體向其他人明確肯定被證明對象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或某種情況。
(4)登記,即行政主體應申請人申請,在政府有關登記簿冊中記載行政相對人的某種情況或事實,并依法予以正式確認的行為。
(5)批準,即行政主體對相對人申請事項或某種法律行為,經審查后對符合法定條件者予以認可或同意的行為。
(6)鑒證,即對某種法律關系的合法性予以審查后確認或證明其效力的行為。
(7)行政鑒定,即行政主體對特定的法律事實或客體的性質、狀態質量等進行的客觀評價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依照本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告。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六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的,為共同訴訟。
第二十七條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第二十八條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第三十條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依照規定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經人民法院許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可以查閱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骨折一般賠多少,要賠哪些項目
2020-11-24第三方環境保護監督實踐之相關法律分析
2020-12-02律師會見時能提供哪些幫助
2020-12-01各類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
2021-01-17經偵傳喚可以不去嗎
2021-03-20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1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道路交通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9提出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24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勞動關系客體包括什么
2021-03-18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保險公司為什么拒絕賠償
2021-02-06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