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撤銷權和行使期間
民法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是1年,且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該知道之日算起。如果當事人超過行使期限提出撤銷權申請,則法院可以不支持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同時,這個1年的期限屬于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
《合同法》為了平衡和保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以及維護市場交易的安全與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賦予了當事人撤銷權。但撤銷權的行使并非是無時間限制的權利,它有著法律規定的行使期間。如果撤銷權人在該期間內未行使撤銷權,則其撤銷權消滅,當事人不得再以存在撤銷事由為理由,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八條規定,該撤銷權行使的期間是個除斥期間、不變期間,不發生任何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后果。但是,《合同法》與《民法通則》在撤銷權行使的起算點上是有所出入的。根據《合同法》第55條的規定,合同撤銷權的行使期間為1年,其起算點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而根據《民法意見》第73條第2款的規定,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合同法》作出如此的規定,并非將撤銷權行使期間的性質改變為訴訟時效,而是基于《合同法》在合同撤銷的原因上,采取了廣義的規定,把因“欺詐、脅迫以及乘人之危”確定為合同可撤銷的原因。這與《民法通則》規定的兩種可撤銷行為(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有所不同。就欺詐而言,在實踐中,因受欺詐訂立的合同往往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受欺詐一方不可能在行為成立之時即發現對方的欺詐行為,如仍以民事行為(簽訂合同)成立之時作為除斥期間的起算點,無疑對受欺詐一方是不公平的,這樣的規定也違背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則。
因此,《合同法》將撤銷權的起算點規定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是合理的。《民法意見》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司法解釋,而《合同法》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制訂的,其法律效力顯然要高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此,在實踐中應當優先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另外,根據《合同法》第55條第2款的規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該權利消滅。合同法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撤銷權屬于民事權利,其是否行使取決于權利人,權利人當然可以放棄其撤銷權。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撤銷權和行使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民法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是1年,且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該知道之日算起。如果當事人超過行使期限提出撤銷權申請,則法院可以不支持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合同法律沖突如何解決
2021-02-17刷單屬于違法行為嗎,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1-15日租房怎么做才合法
2021-01-18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失信是永久性的嗎
2021-03-18自己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訂立合同時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怎么處理
2020-12-21銀行抵押合同簽了會不放款嗎
2021-01-13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三者險保險人的義務包括哪些
2021-01-17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交通事故中沒責任認定書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變更受益人未書面通知保險人不影響其效力嗎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