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個未成年或有行動障礙的成年人身邊都應該有監護人,顧名思義,監護人主要職責是監督和陪護,從法律上來講,監護人也會分幾種,那么是誰都可以當監護人的么?監護人年齡上有限制嗎?年齡過大的又可以作為監護人行使職責么?
一、監護具有以下特征
1. 被監護人須為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2. 監護人須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3. 監護人的職責是由法律規定的,而不能由當事人約定。
因此,法定監護人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從一般的情況來說就是年滿18周歲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法定監護人的責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及"罪責自負原則",刑法沒有規定監護人要為其被監護對象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故監護人不可能因為被監護對象的犯罪行為而承擔刑事責任。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九條【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有對于教唆犯的刑事責任的規定,如果符合教唆犯的犯罪構成,則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三、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范圍及選擇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1. 祖父母、外祖父母;
2. 兄、姐;
3.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2)第十八條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未成年人、沒有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以及年齡大需要照顧的老人都需要監護人,而法律監護人又帶有法律性質,所以作為監護人,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監護人年齡的前提下履行監護人的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侵害。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要多久
2020-12-14強制執行公證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02勞務派遣安全事故如何認定
2020-12-31投靠哪些親屬可以落戶
2020-11-28死緩一審中院管轄嗎
2021-03-24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個人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0-12-12公眾責任保險理賠時需要提供什么
2021-02-07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業道德
2021-01-06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否解除合同?
2021-02-04土地出讓房子就可以轉戶嗎
2021-03-15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三)
2021-01-15修建機場拆遷有哪幾種拆遷方式
2021-02-122020年城市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18房屋拆遷補償協議的常見陷阱有哪些
2021-02-14農村房子怎么就變成違章建筑了
2021-01-14以航拍圖是否拍到決定征收補償是否合理
2020-12-05企業遇到拆遷 律師能做什么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