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雙橋區(qū)律師?? 中寧縣律師?? 高縣律師?? 恩平市律師?? 廣寧縣律師?? 江安縣律師?? 大邑縣律師?? 武功縣律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其實現(xiàn)在很多夫妻離婚都是通過分居的方式進行的,而在此時,需要對分居做出人多,才能解除婚姻關(guān)系。當然需要認定分居的,僅限于訴訟方式離婚。那到底應該如何認定分居呢?律霸小編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應該如何認定分居
從通常的角度來理解,分居就是兩個人不在一起住,各自過各自的,各自花各自的,不在一起過夫妻性生活等等。但是從法律的角度來理解,對于構(gòu)成分居的要素要求更為嚴格,一般認為,分居,也稱別居或分床分食制,是指解除了夫妻間的同居義務但還保留著婚姻關(guān)系的法律制度。
目前法院認定的分居,就是指因夫妻感情不和,雙方分開居住,且互不履行夫妻之間的義務(包括性生活等)。雖然不在一起住了,但不是因為感情不和原因,而是工作地點原因,或其他客觀原因的,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分居。比如,一個工作在北京,一個工作在上海,現(xiàn)在一方起訴離婚,提出已分居了兩年,因為有工作地點的因素,法院很難認定構(gòu)成婚姻法上的分居。不過如果異地生活的夫妻相互間感情不和的,也可以構(gòu)成法律意義上的分居,但是必須要有夫妻雙方感情不和的書信等書證及其他證據(jù)來證明。
綜上可知,對于如何認定分居這個問題,應該具體看分居的原因和分居的時間,即必須是因感情不和引起分居,還有就是要分居滿二年。這兩個條件,是分居引起離婚所必須同時具備的。
二、分居滿兩年婚姻關(guān)系不會自動解除
經(jīng)常會有人問分居兩年后,婚姻關(guān)系是不是自動解除了?在我國分居(別居)滿2年在只是判斷夫妻感情破裂的一種方式,只要不經(jīng)過法定的離婚手續(xù),也就是說沒有到民政部門辦理離婚或是起訴離婚法院判決離婚,那么雙方的婚姻關(guān)系還繼續(xù)存續(xù),如果此時任何一方與第三方結(jié)婚的,會構(gòu)成重婚罪。
三、分居如何證明?
《婚姻法》第32條具體規(guī)定了離婚的五種情形,其中第四種情形是夫妻因感情不和而分居滿二年的,應當調(diào)解,調(diào)解無效的,準予離婚。從前面的規(guī)定來看,這里的分居必須是由于夫妻感情不和引起的,不能是其他非相關(guān)的原因,否則分居就不能作為離婚的理由。
那么哪些證據(jù)可以用來證明夫妻已經(jīng)分居呢?
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賃合同、新住址接收的信件;
2、雙方簽訂的夫妻分居書面協(xié)議,一定是要書面的,口頭協(xié)議必須對方承認;
3、一方向另一方發(fā)出的書面分居文書,最好是用快件性質(zhì)郵寄,在備注欄里注明“分居”,并且保留郵寄憑證,從郵寄之日起到提起離婚期間屬于夫妻分居時間;
4、雙方來往的書信、電子郵件等能證明雙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實;
5、人證也可以,比如雙方都認識的朋友或者親戚,不過因為證人往往和為其作證的一方有利害關(guān)系及分居是夫妻“私事”,所以單獨的證人證言難為法院采信,要輔佐以其他的證據(jù)。
要是夫妻先分居,最后通過協(xié)議方式離婚的話,則一般不需要對分居進行認定。當然要是夫妻分居然后通過訴訟方式離婚的話,法官就要先認定分居,在滿足了規(guī)定條件的情況下,最終才會判決夫妻離婚。此時,需要當事人提供證據(jù)證明滿足了分居離婚的條件才行。更多相關(guān)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駐馬店律師。
證明夫妻分居要什么證據(jù)
因分居離婚要滿足什么條件
法院怎么判定分居時間 ?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貸還不上如何處理
2020-11-18高空拋物的危害怎么認定
2021-02-20法院如何處理反擔保
2021-02-21終審判決一審法院會收到嗎
2020-12-20離婚訴訟的二審程序
2021-03-05什么是放棄繼承權(quán),怎么放棄繼承權(quán)
2021-03-22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chǎn)
2021-02-15放棄繼承權(quán)聲明書要公證嗎
2021-03-19醫(y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競業(yè)限制糾紛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8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國內(nèi)陸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生效不等于保險責任開始
2021-03-06“拼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事故導致車輛報廢怎么理賠
2021-03-15車被撞了對方逃逸理賠多少錢
2020-12-25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06公眾責任險條款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