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損害賠償是否應把“第三者”納入義務主體范圍
第46條僅規定無過錯方有權提出損害賠償,而沒有明確規定可以向誰提出賠償請求,即未限制賠償義務主體的范圍。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一)》第29條把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限定為無過錯方的配偶,而排斥了婚姻當事人以外的、破壞合法婚姻關系的第三者。有人認為,現實中因第三者而引起婚姻家庭關系破裂的事例大量存在,把第三者排除在義務主體范圍之外的立法脫離了我國現實情況,受害者若不能依法追究對他人家庭破裂有過錯的第三者的責任,有失法律的公平和正義。在離婚損害賠償的情形下,第三者究竟應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呢?楊*新教授認為:“在重婚和與他人同居的侵害配偶權的損害賠償關系中,是完全可以向重婚和同居的對方請求損害賠償的,因為他們是這一侵權行為的共同加害人,構成共同侵權行為,有責任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另一種觀點認為,婚姻是以感情為基礎的,第三者插足是感情問題,談不上什么侵權,由此導致離婚的,第三者不負賠償責任,承擔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只能是實施法定違法行為并導致離婚的過錯配偶。
筆者認為,關于第三者的問題比較復雜,不應一概而論,應該區別對待。在離婚損害賠償中,若第三者是受欺騙或蒙蔽而并不知道他人婚姻關系的存在的情況下介入他人婚姻關系并導致婚姻破裂的,那么就不存在主觀上的過錯,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若第三者明知他人已有合法婚姻,卻還放任自己的行為,破壞他人婚姻家庭,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因為首先,這體現了一種立法價值取向。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是為了穩定家庭婚姻關系,懲罰過錯方,保護弱者。如果法律對第三者的重大過錯視而不見,僅僅對離婚過錯方懲罰尚不足以達到立法目的。第二,從侵權損害賠償的角度來考慮,對于明知對方有配偶,卻仍與之保持不正當的關系,主觀上故意妨害他人的婚姻家庭關系,客觀上破壞了他人的婚姻家庭的第三者,具備共同侵權的要件,應作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來對待。第三,設立此種損害賠償制度是多數國家法律的通例。國外和我國香港地區婚姻立法中均有追究第三者侵權責任的規定。如《法國民法典》規定,一方違反貞操義務時,他方得請求離婚或別居,還可根據侵權行為請求損害賠償,請求對第三者處以罰金。法國、瑞士、日本、美國等國的法院均認為過錯方及第三者對當事人的婚姻家庭的破裂應共同負責任,無過錯方有權請求第三者賠償。日本最高法院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拉海姆法院都曾針對插足引起家庭破裂的第三者的案件作出支持離婚的受害配偶向第三者提出損害賠償的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稿多投的行為違法嗎
2021-01-01判決書下來后還錢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6打工不簽合同會產生哪些風險
2020-12-05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績效獎金不發可以投訴嗎
2021-03-22學生在學校得了重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9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程序是什么
2020-12-04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從事保險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2-28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死亡后什么起停止支付
2021-03-12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點
2021-01-16淺議損失補償原則在人身保險中的運用
2021-02-27林地承包多少錢一畝
2020-11-09交了土地出讓金后可以建房嗎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