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協議分居書應該怎么寫
離婚協議分居書
甲方、XXX?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聯系電話、XXXXXXXXXXX
乙方、XXX?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聯系電話、XXXXXXXXXXX
甲乙雙方于XX年XX月XX日,在XXX婚姻登記處辦理了結婚證,歷經XX余年,生有XX和XX,共XX個子女,系合法夫妻。現因瑣事導致夫妻感情不和,經多次溝通無效,又怕離婚后后悔,最后經多次協商,夫妻雙方均愿立下此《夫妻分居(試離婚)協議書》如下、
1、夫妻分居由XX年XX月XX日開始,至XX年XX月XX日結束。
2、夫妻分居期間,可互不為對方盡夫妻生活義務,也不得干涉各自生活的自由。
3、在夫妻分居期間,各自所得的所有收益,歸各自所有,互不為夫妻共同財產。
4、在分居期間,雙方應從各自的收益中,拿出同等的費用和一定的時間來,定期或不定期的共同撫育孩子。此項用途的信用卡,由隨孩子生活的一方保管,但無隨便支取的權力。若用此款時,必須由另一方同意后,才可進行。夫妻雙方可一方保存信用卡,另一方保留信用卡密碼,以此來保留各自應有的權利。
5、雙方各自的父母,應由各自撫養,所產生的費用,由各自承擔。
6、現在XX街XX號的X室X廳有陽臺車庫共XX平米的房子,可由X方居住。沒有住房的X方,要自行解決,但X方保留擁有房子一半的權益;對生活困難.沒有住房的一方,根據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7、在分居期間,夫妻各自的所有收益歸各自所有,互不再為夫妻共同財產,也無夫妻間互幫互助的義務。
8、夫妻分居期間,各自所產生的債權及債務,歸所產生債權及債務的一方處理并承擔;對分居前,由夫妻共同財產所產生的債權及債務,由夫妻雙方平等分割并承擔,且有協助對方處理的義務;對因撫育孩子將要產生的債務,必須由另一方同意后,才可進行。否則,將由當事人自己承擔。
9、在分居期間,夫妻雙方均不得干涉對方的工作與社交的自由。
10、在夫妻分居期間,夫妻雙方均無私自處理.藏匿和變賣夫妻共同財產的權力。夫妻婚后的共同財產,包括存款,車.房.家居.電器等一切生活用品另列清單三份,各自保管一份,另一份隨本協議交由公證機關保存。對違背此條款者,另一方保留索要對相應財產十倍價值的權力。
11、對夫妻雙方婚前各自的財產,各歸各自所有。但也應列出詳細的清單,隨同婚后共同財產清單和本協議,一并交由公證機關存檔。
12、孩子暫隨X方居住生活。沒隨孩子生活的一方,可適當的多拿一部分撫育費。
13、夫妻雙方均不得干涉孩子聯系父母的權力。
14、沒隨孩子生活的一方,保留對孩子定期或不定期的探視權。
15、為讓孩子不受影響,夫妻雙方雖然分居,但應各自保留固定的手機號碼并暢通,以便夫妻雙方為了孩子而聯系對方之用。
16、對分居之前,由夫妻共同財產所產生的債權及債務,仍由夫妻共同處理并等價償還。
17、本協議由交公證機關之日起生效,至由公證機關拿回之日起失效。
18、本協議一式三份,夫妻雙方各持一份,另一份交由公證機關保留備案。
19、分居期間,夫妻各自所產生的生活費用(包括醫療費和其它各自所產生的債務),由各自承擔并償還。
20、本協議失效后,雙方再進行協商確定、是否合居,還是正式協議或訴訟離婚。
21、違背以上條款者,另一方保留對其進行適當的經濟處罰的權力。
此致、XXXXXX公證處。
甲方、姓名手印處?乙方、姓名手印處
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以上就是一篇離婚協議分居書的范本,對于婚姻出現了破裂的時候有這樣一份協議書可以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利。但是,大家要知道怎么來進行擬定相關的協議,如果有需要可以參考本文的協議內容。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顧問代理案件需要另收費嗎
2021-01-10合并債權債務包括資產嗎
2021-03-21在法律中什么叫播放權
2020-11-29個人還不起債務怎么辦
2020-12-27勞動監察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19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有幾種法定情形?
2021-01-19斷絕親子關系要登報嗎
2021-03-23交通肇事逃逸與交通肇事有什么不同
2021-02-24對銀行抵押的房產法院能查封嗎
2021-01-21離婚后房產未分割,拆遷后動遷安置房產權歸誰?
2021-02-02不得擔任商業銀行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情形
2021-01-09變更公司名稱有什么程序
2021-01-17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哺乳期可以調崗嗎
2020-11-21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國內運輸保險的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1-08建筑工程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1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抵押權人船舶利益保險條款的承保風險及除外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