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九條第二、三款規定,“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案件,對于當事人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不予支持。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就意味著婚姻法對婚內損害賠償持否定態度,即提起損害賠償的前提是提起離婚訴訟,獲得賠償或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是離婚事實的發生。那么,離婚損害賠償責任是否僅限于適用訴訟離婚的情形呢?盡管該法未作明確規定,但考慮到離婚損害賠償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補償、慰撫受損害的配偶一方所遭受的財產損失和精神痛苦,并對實施違法行為的有過錯配偶予以責罰,且協議離婚與訴訟離婚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在夫妻雙方協議離婚時,配偶雙方可約定損害賠償;對無約定的,無過錯配偶一方可在離婚后的一年內提出損害賠償訴訟。
3.《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只有無過錯配偶才享有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才能成為請求權的主體,相應地承擔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就只能是有過錯配偶一方。如何理解這里的“過錯”呢?從立法上看,過錯就是實施了法定的四種違法行為的過錯,只要配偶一方實施了這四種行為致離婚事實的發生就應承擔賠償責任。而“無過錯”也就應理解為請求離婚損害賠償之配偶一方未實施婚姻法規定的違法行為,就可成為請求權主體。由于我國在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中未建立過錯相抵制度,且對離婚損害過錯適用范圍的界定過于狹窄,導致一些諸如配偶一方賣淫經配偶他方勸阻不改,配偶他方在精神受到極大傷害時,為尋求感情寄托與他人同居以致離婚,以及配偶一方長期吸毒屢教不改,且不顧家庭,致使配偶他方與他人同居,以致離婚等情況出現時,按照婚姻法的規定,在賣淫配偶一方或吸毒配偶一方提起離婚訴訟時竟然可以請求配偶他方損害賠償,這樣很不公平,也很難使配偶他方信服。對此,筆者認為應借鑒臺灣地區民法典規定的過錯相抵原則,以完善我國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制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人是被扶養人
2020-12-30減資和股權變更能否同時做
2020-11-11交通事故的傷殘鑒定程序
2020-12-21遺產繼承到法院起訴怎么辦
2020-12-28離婚孩子共同撫養怎么撫養
2020-12-19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醫療糾紛訴訟的案由包含哪些
2021-01-01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轉移的規定
2020-12-28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保險公司申報,修改或調整備案的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2-29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保險公司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是什么
2021-02-14保戶須知
2021-03-25殘廢
2021-02-17土地轉讓需要繳納的稅費有哪些
2021-02-18哪些情況的房屋沒有房產證也可以獲得拆遷費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