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繼承人放棄的繼承權性質
民法學界一般認為,繼承權有期待繼承權和既得繼承權之分。通常,前者稱為客觀意義上的繼承權,指公民在繼承開始前享有的依照法律規定或遺囑規定而接受被繼承人遺產的地位;后者則為主觀意義上的繼承權,指在繼承開始后,繼承人在繼承法律關系中實際享有的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理論上的如此區分并非文字游戲,它對司法和立法均具現實意義。
那么,繼承人放棄的繼承權究竟是何種性質的繼承權?對此,民法學界觀點不一,各國立法也不盡相同。概而論之,可分兩類,一是主張繼承人放棄的應是期待繼承權[1]。即認為放棄人不參加繼承,不得取得遺產,不負清償債務責任的后果產生,是由繼承人失去繼承期待地位所致;二是主張繼承人放棄的是既得繼承權。即期待繼承權不是實體權利,它屬于權利能力范疇,不存在放棄和接受的問題。況且繼承開始時繼承人已取得既得繼承權。其應繼份也已確定。因此,繼承人只能放棄既得繼承權。這一觀點為較多學者所接受。
筆者認為,放棄的繼承權的性質是既得繼承權,但又覺得上述否認放棄期待繼承權的理由似有不妥。期待繼承權應指繼承開始前,繼承人依法或遺囑指定而享有取得繼承了財產利益期待地位的權利。它是基于特定的事實(包括事件和行為)而產生,性質上應屬具體權利,是一種身份權而非權能。盡管期待權是屬于生成過程之權,作為具體權利與將來特定財產利益之間的關系尚未最終完全形成,仍存在著或然性,但其畢竟與權能的性質、地位及其所反映的內容有所不同。權能是泛指民事主體依法取得一切具體權利的資格,完全是抽象的,無具體利益可言。而期待權是特指某種身份地位的存在,它與特定主體間已形成了某種特定的無形利益。此外,雖然法律對各種期待權保護齋厚薄之差,但在一定限度中,仍有關于其權利的法規適用。因此,不妨將其作為權利稱之。不過,由于期待繼承權畢竟是一種具有身份利益的權利,是否能轉化為財產權利、仍處在可能狀態之中,唯有在繼承開始后才能最終確定。而且在期待狀態下,引起財產權轉移法律后果的事實尚未出現,由繼承法調整的繼承法律關系也未產生,至多在繼承人地位不明產生爭執時,引起確認之訴,而不會發生期待繼承權被侵犯的問題。因此,繼承人放棄的繼承權若指期待繼承權,意義不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嗎
2020-12-13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婚前借款作為彩禮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11女兒不贍養父母能繼承遺產嗎
2020-12-04怎樣舉證夫妻分居兩年
2021-01-10事故責任認定書丟失怎么辦
2021-01-13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交通肇事與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區別
2020-11-20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胎兒取得繼承權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9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水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