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為乙有限責任公司之設立股東,出資20萬元人民幣,占注冊資金20%。乙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已逾三年,自設立以來每年均有良好盈利可供股東分配,且公司尚無使用盈余擴大經營或投資之計劃。甲每會計年終后均要求公司分配紅利,但全被乙公司控股股東于股東會上否決。為此,甲以乙有限責任公司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分配紅利。
二、問題提出
甲得否分配紅利
三、法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相關規定如下:
第四條――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第三十五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第三十八條股東會行使下列職權:
(六)審議批準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第四十三條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四、分析
本案例中,甲既為公司實際出資之股東,按《公司法》第四條及第三十五條之規定,其取得紅利理屬當然。然股東取得公司紅利須以一定之程序進行,唯其以《公司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三條規定之程序要求分紅而未獲公司股東會通過,使其分紅之實體權利受阻于程序而不達,造成實體權利與行權程序間沖突。《公司法》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似為此沖突尋得一解決之道,然甲之情形并不符合該條款規定之要求公司回購其股權之法定條件。而綜觀《公司法》全文,再無其他相關條款可直接引用以解決本爭議。甲之股東分紅權,陷入實體與程序沖突之旋渦中而不得救。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之苛刻,遠不足于解決股東分紅之實體權利與行權程序之沖突。故殊有必要對該項規定作一分析,以對本案及類似情形作出判斷。
(一)《公司法》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之立法目的
投資者出資設立公司之根本目的,在于取得投資收益,此乃資本固有之屬性。而股東取得投資收益之主要方式即為分紅。《公司法》于總則部分第四條即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且將“享有資產收益權”置于股東諸權利之首,就是因為資產收益權乃股東最基本之權利,而資產收益權最主要形式之分紅權亦當然為股東固有之基本權利。
而權利之行使須以一定方式為之,尤其是在規則為王的商法領域。公司法賦予股東享有分紅權,同時也在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三條對股東行使該權利予以規制:股東有權請求公司分紅,但是否分紅之決定權由股東會行使。唯有股東會表決通過利潤分配方案后方可實施分紅,而股東會會議的表決權除章程另有規定外應按股東出資比例行使。立法之目的在于平衡股東與公司間利益,防止部分股東因過于注重自己短期利益而損害公司利益,而將分紅決定權交于公司最高權力機構――股東會,以體現公司意志。
然在資本多數決規定下,公司意志實質為公司控股股東之意志,小股東意志非經控股股東認可無法得以體現為公司意志。當小股東與控股股東之意見相左時,小股東之意見多被抹殺。大股東利用其控股地位侵害小股東權益(包括分紅權)之情形屢見不鮮,因此有必要在資本多數決這一基本原則下另行制定例外條款,以對受侵害之小股東提供救濟。《公司法》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正是為解決此類沖突而設。唯其適用之條件過于苛刻,且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亦不無疑問,遠不足于解決股東分紅之實體權利與行權程序之沖突。
(二)《公司法》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之不足
按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股東因不得分紅而要求公司回購其股權,須同時符合二個條件:
a、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
b、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且均符合法定的分配利潤條件。
上述兩個條件,均以客觀結果且以“連續五年”和絕對的“不分”作為衡量標準,而對于公司為何不向股東分配利潤之原因在所不問。如此,對于是否符合回購股權之條件當然更易作出判斷。在公司有擴大經營、投資計劃等合理理由的情形下,小股東僅因對公司發展持不同意見要求分紅而不得滿足之場合,本規定當屬合理。但在公司無不予分紅之合理理由,控股股東僅以其在股東會的控制權惡意否決小股東分紅之提議時,要求小股東必須忍受五年之久方可尋求公司回購其股權,不免對其責之過苛。且究本條文義極易為控股股東惡意利用而使小股東無法適用該條款以尋求法律救濟:因其適用需公司連續五年不分配紅利,只要五年中任何一年有紅利分配,即使稍有紅利分配,本條款即不能適用。控股股東只需在其中任何一年通過股東會做出分紅,無論分紅數量如何即可避開本項規定之適用,使本項規定形同虛設。
(三)對《公司法》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認識誤區之檢討
2005修訂的《公司法》實施前,理論與實務界多數觀點均認為公司是否向股東分配紅利,乃公司根據其經營需要而作出之商業決定,而司法應秉持謹慎干預商業決定原則,不宜對公司商業決定作出評價。在此思想影響下,法院對股東未經股東會決議分配紅利前訴請公司分配紅利的一般均不予支持。修訂后的《公司法》,增加了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賦予股東在分紅權受侵害時可采取的該項救濟措施。然此項規定并未改變前述理論與實務界對股東分紅權保護之多數觀點,反而有觀點認為該項規定為股東分紅權保護劃出了界限,即:股東未經股東會決議分配紅利前訴請公司分配紅利的不應予以支持,唯須待符合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之情形方可請求公司回購其股權。此觀點實為對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誤讀:
公司本項規定賦予股東在達到規定條件時要求公司回購其股權之權利,明確股東在其分紅權得不到保障達一定情形時可請求公司回購其股權,系為保護小股東權益而設。既為賦予股東權利,則不能對股東固有之分紅權之行使構成限制,否則何能稱之為“權利”。公司法為平衡公司與股東之利益而將是否分紅之決定權交由股東會行使,股東在行使分紅權這一自益權時自然應對股東會之決定予以相當的容忍,然此容忍亦應有一定之限度以免對股東利益失之偏頗。當股東要求分紅之理由正當,而控股股東為更多地控制資源(將本可分予小股東的利潤留在公司仍由自己掌控),假公司意志(股東會決議)之名否決該項分紅提議時,該意志實質上已非正當的公司意志(因該項決定并非為公司利益而設),而成為控股股東的個人意志。此時,繼續強調資本多數決產生的公司意志,顯然在事實上造成了控股股東與小股東之間利益的嚴重不平衡,也已不符合立法目的。而就控股股東的該等行為考察,其非為公司正當利益,利用資本多數決之規定否決小股東之正當請求,限制小股東之分紅權,實已構成權利之濫用,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分紅權既為股東固有之基本權利,應予以充分保護,方可實現公司法保護投資者利益、鼓勵投資之目的,自無有要求股東必待其分紅權受侵害后,仍需忍氣吞聲持續被侵五年之久方可尋求司法救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境外上市流程怎么走
2021-01-22版權費用糾紛是怎樣的
2020-11-10與擔保法有關的幾個實務問題
2021-02-19普通合伙企業的財產轉讓
2021-03-22履約保證金不等同于違約金
2021-03-22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人民法院對和解申請的審查重點是什么
2021-03-22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房產證抵押會不會過戶
2021-01-11房產贈與給兩個人怎么繳稅
2020-12-30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公司裁員是否一定要給補償
2021-01-04哺乳期什么情況可以直接申請仲裁
2021-02-24保險公司罰則中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1-01-31這種情況能否獲得人壽保險公司經濟補償
2021-02-02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哪些條件
2021-01-13保險合同沒簽字想退保,怎么進行
2021-03-15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