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出讓股東未告知其他股東而將股權轉讓給公司股東以外的受讓人時,也即股東優先購買權和非股東受讓權發生沖突時,應優先保護前者。王某等以偽造的股東會決議為基礎而進行的股份轉讓行為,侵犯了A公司的優先購買權,依法不能成立。
同時,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了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應當以“同等條件”為前提。也就是說,“優先”并非指受讓條件上的優惠,而僅指同等條件下股東在受讓順序上的占先。對于“同等條件”認定,在司法實踐中,一般以出讓股東與非股東受讓人之間合同確定的股權轉讓價格為標準。但如果該轉讓價格明顯是基于出讓股東與受讓人之間存在的合法關系(如投資關系、業務關系或者經濟利益關系)或者雙方的特別約定(如承諾承擔公司債務、引進項目、對公司進行增資等)等因素而確定的相對優惠的股權轉讓價格,則轉讓價格以外的因素應當作為價格條件一并予以考慮。
也就是說,在認定同等條件時,主張優先購買權的股東除應滿足同等價格外,還應滿足同等的價外條件。在本案中,法院正是以C公司在以1元價格受讓上述股權之外,還承擔了B公司的債權債務為由,對A公司要求以1元價格受讓股份的訴請不予支持。然而在實踐中,股份轉讓協議中通常會約定股份轉讓后公司的債權、債務由受讓方承擔,這只是表明不會向出讓人追索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而已,如果理解為這是債務的轉移,則必須以債權人同意為生效條件。因此,法院的此項認定尚有值得存疑之處。
以上分析了股東在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是法定權利,但究竟應當如何行使呢公司法沒有明確規定。在實踐中,為平衡各方利益,兼顧商事行為的效率與法律關系的穩定,形成了下述操作程序:出讓股東以書面形式告知其他股東擬轉讓股份的價格條件,并給予其他股東不少于30天的答復期限,要求其予以明確答復;其他股東未在規定期限內答復的,視為同意放棄優先購買權。當然這可以與征求其他股東同意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份同時進行。
如果出讓股東未盡通知義務,其他股東可以在第三人作為股東登記于公司股東名冊或者完成工商變更登記之日起一年內向法院起訴請求行使優先購買權。法院將會指定一定的期限(一般為15日)由原告與出讓股東就價格條件進行協商,如協商不成,法院將會根據相關事實確定轉讓價格,征求原告意見后作出相應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證醫生開黑診所怎么投訴
2020-11-28外資企業股權轉讓程序是什么
2021-03-18商業匯票是什么,商業匯票的種類和特點是什么
2020-12-11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孩子撫養費不夠用怎么辦,可以追加孩子撫養費嗎
2021-03-13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車禍死亡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1-02-14離婚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17遺產繼承唯一法定繼承人還用公證嗎
2020-11-17預付款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11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1-03-14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投保人與受害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2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企業固定資產保險賠償如何計算
2021-03-20被保險人未履行風險增加的通知義務怎么處理
2021-02-02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