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條復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權的,復制品的發行者或者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錄音錄像制品的復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制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釋義:本條是關于法律責任推定措施的規定。
我國以往的民事舉證責任的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也就是說,如果權利人發現侵權盜版,要自己提出證據證明侵權盜版者侵犯了自己的權利。 由于侵權盜版者在被發現侵權盜版的事實后,往往不提供盜版品的來源,以各種借口證明侵權復制品的合法性,權利人也很難舉出有力證據,給行政和司法機關認定侵權事實帶來難度。特別是盜版復制品的發行、出租者在其行為被權利人發現后,往往以不知道或者找不到盜版品的提供者為由,逃避法律責任。為了充分、有效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此次修改著作權法,新增了本條規定,復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發行者、出租者必須提供合法的來源,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法律制裁。
本條規定可以分解為以下三個意思:
1、復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權的,就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復制他人作品要經過許可,要同著作權人簽訂許可使用合同,這就是合法授權。如果出版者、錄音錄像制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權的,就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除了對權利人承擔民事責任外,還可以根據情節、后果,追究其行政責任。
2、復制品的發行者不能證明其發行的復制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對權利人承擔民事責任和其他相應的法律責任。因為在實際情況中,盡管復制和發行往往為同一人,但有時也分開,即復制者為一人,而發行者為另一人。發行者應當能夠證明其發行的復制品來自合法的復制者,如果不能證明,法律就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應當承擔責任。
3、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錄音錄像制品的復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出租的復制品有合法來源的,也推定其有過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因為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出租權屬于著作權人,而錄音錄像制品的出租權屬于錄音錄像制作者。例如電影作品的著作權人(制片人甲)將電影的發行權、出租權賣給乙電影公司,如果丙電影公司出租這部電影的復制品,卻不能證明是來自于乙電影公司,就推定其侵犯了乙電影公司的出租權。
此外,根據2002年10月12日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46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出版者、制作者應當對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權承擔舉證責任,發行者、出租者應當對其發行或者出租的復制品有合法來源承擔舉證責任。舉證不能的,依據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的相應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五十三條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有關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關于違約責任法律適用的規定。
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和權利轉讓合同與其他合同一樣,一方的違約行為都會給另一方的民事權利造成損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違約包括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條件兩種情況。違約方因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的損害,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關于承擔違反著作權合同的民事責任的條件,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著作權合同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除了有損害事實之外,還應當同時具備兩個條件:1、客觀要件: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義務和他方受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2、主觀要件:行為人有過錯。
關于免除違反著作權合同民事責任的條件,根據兩法規定,因為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不承擔民事責任;當違反合同義務是由于另一方的故意或過失所造成的,應免除違約方的民事責任。同時,違約方還有權請求另一方賠償自己的損失;還有,當構成合同約定的免責條件時,違約方也可以免于承擔民事責任。
關于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一條與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基本是一致的,即: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是否繼續履行由沒有違約的一方選擇。按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到損失的,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采取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第五十四條著作權糾紛可以調解,也可以根據當事人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當事人沒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釋義:本條是關于著作權糾紛解決方式的規定。
當事人遇有著作權糾紛時,可以通過三種方式解決他們之間的爭議:
1、調解。調解一般是在第三人的參與下進行,在我國多為律師或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參與調解。調解應當在當事人自愿的原則下進行,一方當事人不能強迫對方當事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第三人也不能強迫調解。由于調解的方式能夠便捷地解決爭議,又不傷雙方當事人的和氣,因此提倡解決著作權糾紛首先運用調解的方式。但是這是一種訴訟外的調解,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是靠當事人自覺履行。當事人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一方反悔的,就需要尋求仲裁或者訴訟的途徑解決糾紛。
2、仲裁。仲裁是雙方將一項爭議托付給一個第三者居中作出有約束力的決定而解決爭議的一種司法活動,其具有當事人自愿、程序簡便、專家斷案、氣氛平和、保密性強、裁決具有終局效力等優點。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前提是雙方訂有書面仲裁協議。仲裁協議有兩種類型,其一是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其二是以其他方式單獨訂立的仲裁協議。兩者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仲裁委員會受理案件,不受地域和當事人戶籍、國籍限制。仲裁實行協議仲裁、或裁或審和一裁終局的制度。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的,應當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沒有級別之分,采用一裁終局制。仲裁裁決作出后,當事人不能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對仲裁裁決,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一方不履行的,對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如果仲裁裁決有仲裁法規定的可以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法定情形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3、訴訟。著作權合同屬于民事合同,發生糾紛后,如果合同中無仲裁條款,事后也未達成仲裁協議,當事人可以直接就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對于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仲裁裁決,以及當事人對調解協議反悔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五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釋義:本條是關于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的規定。
對于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八種侵權行為,侵權者除了要承擔民事責任外,根據其損害公共利益的程度,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停止侵權行為,同時可以對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制品和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情節嚴重的,還可以作出沒收其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和設備的行政處罰決定。同時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當事人對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60日內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三個月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按本條和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對當事人作出的行政處罰,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訴訟期間,原則上不停止行政處罰的執行,但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停止執行,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裁定。此外按照我國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當事人認為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作出的行政處罰造成其財產損失的,可以在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的請求。
當事人應當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10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但是,如果當事人沒有正當理由,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在行政處罰決定書規定的期限內履行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王鴻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3204201611424582
江蘇瑞鴻律師事務所
簡介:
高柔艷律師,畢業于蘇州大學,獲得法學與工商管理雙學位,中共黨員。法學理論扎實,實務經驗豐富。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2017-06-27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2-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第二次修正)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10-31)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已失效]
195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決定
200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廣東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所屬經濟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的決議
1981-11-2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失效]
1998-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
1999-12-25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毒品違法犯罪舉報獎勵辦法
1970-01-01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旅行社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4-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12-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2-07-24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邯鄲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03-03